崔芳
摘要:文章主要講述了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實踐教學,激發學生閱讀熱情;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
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育中,“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經常說的一句話。“百遍”指的是熟讀,讀熟了書中描述之意義就會自然明白,不用講解,即明其意。再深究一番,追根結底,這便是投注于“閱讀”與“理解”兩大塊了。我們的語文卷紙常常會出現閱讀理解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能提高學生的快速理解能力。一本書、一篇散文、再或者一頁詩詞,一讀生、二讀淺、三讀入、四讀清、五讀明。記憶中文本的情節轉折之處、語句優美之處、越讀的多越讓人欲罷不能再多讀一遍,每一次閱讀總會多一些體會和感悟,總會多一次心靈深處的滿足。所以多多品味文章,就能參透拿到手的那一篇,就能感受字里行間的魅力,看破文章暗語。一步步腳踏實地的積累,懷著感受觀察之真心,閱讀理解的能力就一定可以提高。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還沒有養成自己的閱讀習慣,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是幫助他們形成主動閱讀意識的關鍵。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尤其是良好的讀書氛圍,對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有非常大的激發作用。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起學生的感覺享受,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幫組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之中,課外的好書也是非常值得學生去閱讀的。對于課外書籍的閱讀,教師因該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技巧。首先,要教會學生怎樣區分好書和壞書。教師可以制定一些對學生的發展有幫助的健康書籍知道學生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記錄下一些優美的詞句和格言,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幫助。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意識。教師必須要認清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新課標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和輔助者,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知識,而是學生主動要學習知識,也就是說,現代化的課堂更注重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尋找喜歡閱讀的書籍進行閱讀。學生也只有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才能真正享受閱讀,愛上閱讀,最終從根本上提升其閱讀能力,帶來整體語文能力的上升。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如果這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處理,那么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極大厭惡感。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法,既能為學生展示不同風格的教學情境,又能促進教師與學生間的良性互動,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學《神奇的書》時,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幅圖畫,圖畫中畫了一本神奇的書。其次,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導入《神奇的書》這一新課的講授,并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你們都讀過哪些類型的書呢?”有的學生說:“我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體會到諸葛亮之智、劉備之仁、關羽之義。”還有的學生說:“我讀過《安徒生童話》,這些童話故事富有哲理?!弊詈?,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你們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于是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而教師通過圖畫情境和問題情境的方式有效地導入了新課,從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 加強實踐教學,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缺乏生活的閱讀教學注定猶如枯枝敗葉,沒有生機;又如水中浮萍,沒有根基。這啟發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與現實生活“友好往來”。可是,有些教師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沒有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更有甚者,幾乎與現實生活“老死不相往來”。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那么不僅會使語文閱讀教學變得枯燥乏味,還會對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產生阻礙作用?;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積極打開生活之門,通過實踐教學,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
3 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思維導圖是一種與新課標、新理念相吻合的教學方法,它融合了圖形、色彩、線條、文字等多種因素,以發散思維的形式呈現復雜的知識點,從而使這些知識點變得有條有理、清晰直觀。思維導圖與語文閱讀教學的結合,既能使學生的思維之門得以打開,又能使閱讀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因此,語文教師應以思維導圖為手段,使閱讀教學綻放思維之花,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之門,還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探究的一個重大課題。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才能體會閱讀中的真情實感。所以,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搭建情境之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打開生活之門,點燃學生閱讀熱情;綻放思維之花,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從而達到對傳統閱讀模式進行革新的目的,推開學生語文閱讀興趣之窗。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學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