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夢瑤
摘 要:幼兒園區域活動是貫徹《指南》精神最可行的教育途徑,“美工區”是一個體現幼兒自主性、個性化的藝術創作活動區域,以激發幼兒興趣為本,以開展自由操作性的美術活動為主,讓幼兒在玩中思考、探索、嘗試,體驗色彩變化和創作的樂趣,逐步積累美術常識。美工區形式豐富多樣,操作材料符合幼兒好奇、善于動手動腦的特點,為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提供了活動條件。但現實中,我們很多教師在指導時不考慮介入時機,不注意介入的方式方法,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了幼兒創作的自主性。
關鍵詞:中班美工區; 玩;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6?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99-001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在美工區中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立足于幼兒視角,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化情境精心設計美工區的游戲內容,源源不斷地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用心觀察、記錄,適當指導,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讓美工區能夠真正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實現美工區的教育價值。
一、玩什么?——正確選材,創意無限
1.以“生活化”回歸生活
依據《指南》的理念,美工活動的選擇應該以幼兒的生活和周圍環境為基礎,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探索學習,鼓勵他們感受、發現和欣賞美的事物,并運用材料進行表現和創造。孩子在美工區進行“種子粘貼畫”的操作活動中,教師在觀察種子黏貼畫畫面的基礎上,再提供各種各樣的種子、紐扣等生活化的材料,鼓勵幼兒運用生活化的材料進行大膽嘗試,并自主地表現。
2.以“趣味性”激發興趣
桑代克的準備律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若想去做,就易成功。若不想去做就不易成功,這也說明了活動前激發幼兒的愿望和興趣是幼兒參與活動,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前提。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好奇、愛探究的心理,選擇新穎和有趣的美工內容,讓幼兒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探究、創造、表達。在中班美工區“木棒小人”的操作活動中,教師選擇將木棒、毛線通過繞、穿和扭等不同的方法制作“木棒小人”,使其變得有趣,能夠調動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讓幼兒自發、自主地創作。
3.讓“挑戰性”富有新意
《指南》指出:我們需要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選擇富有挑戰性的美工活動內容,引發幼兒的認知沖突,構建新的經驗,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在中班“菊花”美工區中,教師提供一次性紙杯、剪刀等引導幼兒用紙杯制作菊花,使平面的菊花變得立體而有創意。
二、用什么玩?——不同材料,彰顯特色
材料,作為美工活動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們學習、創作的橋梁。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以及孩子的需求,創造性地利用多樣化的材料滿足幼兒的創作需要,從而真正發揮美工區的價值。
1.單一材料
美工區活動材料的選擇和投放是幼兒順利開展美工活動,開發創造潛能的前提和基礎。在中班的手工活動“電話機”中,我只是提供了一張彩紙和制作電話機的步驟圖,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步驟圖,將彩紙折成電話機的樣子,這即是通過單一材料的提供讓幼兒進行折紙的手工活動。
2.多種材料
興趣是幼兒參與任何活動的首要前提,但興趣是短暫且易隨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美工活動中投放豐富多變的材料可以讓幼兒的興趣得到持續的提升。如中班的“感恩父親節”手工制作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彩色紙、剪刀、膠水、水彩筆、勾線筆等材料,這樣作品呈現出來的就不再是平面的,而是更為立體的,讓幼兒體會到繪畫活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充滿了樂趣與探索。
三、怎么玩?——適切指導,點到為止
《指南》指出藝術的創作在于表達美,教師應通過適當的策略引導幼兒進行創作,需要及時捕捉幼兒的需要,適時地介入及引導幼兒自發、大膽地表現與創造。
1.情境中導入
在組織活動中將美工活動的內容與故事情境相結合,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能將活動材料、內容、制作形式等滲透其中,讓幼兒潛移默化地自主學習。如中班美工區“下雪了”的手工活動中,教師借助視頻中的故事情景進行導入,引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2.猜測中探索
開展美工活動時,教師為了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一味地追求最后呈現的效果,這樣的活動缺少了幼兒探索的樂趣和體驗。在中班開展的“愛你一杯子”的手工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讓幼兒猜測的方式指導作品用什么材料制作,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在猜測情境中結合已有的經驗,自主地探索與學習。
3.操作中驗證
在猜測的基礎上,幼兒需要進行驗證,以獲取事物的相關經驗,我們在這一環節上需要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工具,以滿足幼兒操作的需要,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取經驗積累,從而讓幼兒大膽地表現。
四、玩的怎樣?——巧妙評價,效果顯著
評價能使部分幼兒的興趣成為大家的興趣,使尋常的操作成為有意義的探索,同時也能解決活動中的一些困惑,提升活動的經驗。古爾維奇說:“幼兒的評價、見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們的概念范圍內轉來轉去,好與壞、好聽與不好聽、喜歡與不喜歡,雖然如此,但無論如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輕視這個美學見解的幼芽。”為了呵護這棵嫩芽,美工活動結束后將幼兒在活動中的成果展示出來,為幼兒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并讓幼兒主動參與評價同伴的作品,一方面使幼兒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另一方面也促使幼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另外,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這樣不僅使他們分享到成功的喜悅,而且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倍感親切、珍惜,從而自然地達到接受其中教育影響的目的。美工作品不僅可以美化環境,教師可引導幼兒將美工作品用于其他區域。如:制作時裝用于表演區,制作紙偶用于語言區,制作小樹小花用于建構區等。
孩子們通過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境中美的事物、通過在溫馨舒適自由的空間中活動、通過選擇豐富有趣喜歡的材料進行活動等,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