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更新,每個科目的知識教育體系都逐漸完整起來,不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歷史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始終用“老師講,學生聽”這樣傳統的單一的方法展開,無法有效地帶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本文根據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
一、 引言
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是學生初步學習歷史的時期,學生學習歷史不單單可以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還可以提升個人素養,鼓勵學生們樂于學習偉人的優良品德,發憤圖強,所以,初中階段歷史課程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十分關鍵。在新課程大環境下,歷史老師需要積極強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二、 初中歷史教學現況
(一) 教學思想落后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觀念當中,老師在課上更重視對教材內容的記憶,教學以應試為首,在現實的教學活動當中,常常不想把時間耗費在對教材當中有關歷史素材的解讀上面,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幫助學生梳理考試的關鍵點,提升對考試知識點的把握熟練度,不過因為缺乏對歷史素材的閱讀與理解練習,即使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可以輕松應付選擇題這樣客觀性的問題,卻無法應對閱讀素材解答這類主觀性的問題。此外,如若學生僅僅依賴于死記硬背來開展歷史知識的學習,這很難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也很難讓學生對歷史產生個人的理解,更別說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了。比如,在教學九年級歷史上冊的世界歷史部分時,如若始終一味地給學生講述世界歷史發展的核心內容,而不結合我國的歷史講解,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把這兩部分歷史當作單獨的系統去記憶,很難形成統一的歷史觀。
(二) 教學方式的單一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大部分的模式都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底下聽,以老師為教學主體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缺乏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很難有效展現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際上,只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有效的方式展開引導,學生就能夠獲得顯著的提升。比如,在教學“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時,如若老師僅僅是一味地重復歷史性的跨越有多么歷史性,是怎么跨越的,逼迫著學生記憶,很可能會造成學生和現有的知識混淆,反倒是不利于學生記憶知識。
三、 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方式
(一) 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歷史課程在很多學生眼里只是教材中的一段一段文字,并不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與對歷史探究的主動性,這也是造成歷史課堂氛圍沉重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如若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視頻、圖片等更直觀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更易于引發學生的共鳴,也更易于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比如,在教學“鄭和下西洋”的知識時,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的短片資料,有利于學生體驗當時的情境,對歷史產生共鳴,如此一來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把握有關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發現當時的歷史社會存在哪些問題。
(二) 拉近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初中時期,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和老師的教學態度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但是初中生在情緒把控上并不存在合理的自我控制能力,當老師的教學態度不好的時候,學生就會本能地反抗或者是抵觸歷史學習,但是當學生具備問題意識以后,學生就會自發地和老師展開溝通。老師如果具備優良的教學水準和專業素養,那么就能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溝通當中獲得有效的緩解。所以,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有效改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三) 活躍課堂氣氛,激勵學生提出問題
想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如,在教學“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發展”一課時,可以用視頻素材或者是圖片素材協助學生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狀態,引發學生去思考發展趨勢與因素同時和大家展開討論,塑造靈活的課堂氛圍,這樣能夠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打下扎實的根基,提升其在今后歷史學習中的主動性。
(四) 設立評價標準,問必肯定
老師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時候,還需要結合課堂評價,比如,在一定的周期之內設立需要提出的問題數量,每一個學生在這一個周期之內都存在固有的答題額度等等,之后在課堂當中,對每一位學生或者是小組提出問題,老師應該盡可能展開記錄,同時把其結合到教學評價當中,根據問題的困難程度與創新程度展開序列的編排。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由老師在班級內部表揚課堂上提問次數最多和提問質量最好的人,同時給予獎勵,如此一來,學生參與到教學中的熱情就會被點燃,繼而更加重視對問題的篩選,繼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單單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提升其主動學習以及思考歷史知識的自主性,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建設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還可以給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扎實的根基。
參考文獻:
[1]房志勇.歷史課堂學生思辨能力培養路徑規劃[J].中學課程資源,2019(2):56-57.
[2]李世才.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9(3):121.
[3]楊明麗.初中歷史生活化教學對策研究[J/OL].學周刊,2019(7):40.
作者簡介:
武銀,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新莊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