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智能是一種潛力,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智能,所有這些都有可能被挖掘出來。本文我們以科學活動以及其他認知活動為載體,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新探究能力,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關鍵詞:幼兒科學活動;創新探究能力;挖掘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幼兒之間的差異,通過差異性之間的互補給予幼兒一定的思維空間、一定的自由度,讓幼兒能自由、互動地思考問題,鼓勵他們相互探究、積極討論,并為幼兒的想法提供條件,讓他們的想法更有可行性,有利于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探究精神的發展。
一、 尋找差異,分析原因
我們先對幼兒進行了分析,尋找幼兒之間的科學探索方面存在的差異。我們發現,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熱情型:有的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他們總是最為活躍,對于操作活動是屢試不厭,往往也是他們最能發現“秘密”,將活動推向高潮。同時,他們也會對老師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為什么”“怎么會這樣”“讓我來試試行嗎”,在小組活動中往往處于主動地位。
溫和型:這類幼兒對科學性探索活動有一定的選擇性,對于符合他們興趣的活動就會主動參與。如果教師在活動中采用的方法策略很新穎,準備的探索操作的材料很豐富,會引起了他們參與的欲望。而如果不是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則顯得比較被動。
被動型:此類幼兒在活動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他們對任何活動都顯得漠不關心,在群體中、小組活動中始終處于一種弱勢狀態,常常以一個觀眾的角色參與活動。讓老師不能確定他們究竟掌握了哪些、又知道了哪些。
我們對幼兒存在的差異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個性差異:幼兒的個性有著很多的差異,有的幼兒做事情缺乏認真耐心的品質,往往不能成功就會半途而廢;有的幼兒個性比較溫和,缺乏自己對事物的觀點和判斷。
能力差異:能力上的差異有很多,動手能力的差異、表達能力的差異、交往能力的差異等都是導致幼兒對科學活動是否愿意參與的重要因素。往往能力強的幼兒相對來說他愿意參與,愿意去探索。而能力差的幼兒就相對被動一些。
興趣的差異:幼兒的興趣可謂五花八門,有的幼兒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幼兒喜歡擺弄娃娃。在區域活動時,我們往往發現有很多的幼兒偏區,喜歡每天在一個區域活動。這也是導致對科學活動能力差異的原因之一。
家庭因素差異:家長對幼兒興趣培養、家庭氛圍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有的家庭要求幼兒會做多少題目,認識多少個字等,而忽視了幼兒情感智力的培養。這樣的家庭還是頗多的。
發現了差異的存在的原因,我們就充分利用幼兒之間的差異,采用多種互補的方法,利用幼兒的互動等方法,從而提高幼兒探索創新能力。同時我們也在材料投放和教學方法策略等方面進行一定的研究,促進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進一步的興趣。
二、 豐富的材料,誘發幼兒主動參與
提供的材料要豐富充足,有幾個幼兒參加活動就有幾份材料提供,甚至更多一點,材料的品種也應齊全一點,以便于幼兒選擇和多樣性探索,也便于性格內向不愿主動向老師要材料的幼兒在活動時也有材料可以操作,而不是缺少了材料他們就成了觀眾。在“我造的橋”的游戲中,幼兒需要很多的材料來“造橋”和測量“橋”的承重能力。特別是測量承重能力的物體,要求重量和形狀相同,于是,我們就動員家長的力量,收集許多類型的材料,為幼兒的操作試驗提供了一個大舞臺。
三、 尋找適合幼兒的互動內容和方法,引發幼兒主動參與
幼兒主動參與才能真正引發他們探索的欲望和創新能力,我們在選擇活動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注重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及教學方式。下面以幾個案例加以說明。
案例分析一:“我把魚鰾弄丟了”。
活動由情景導入,“粗心的小魚”把身上重要的東西弄丟了,請幼兒幫忙想辦法。隨后,幼兒自由選擇桌面上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操作探索,如何讓小魚不沉入水底,通過探索、嘗試、交流、討論,最后觀看“魚的內部結構”的錄像,認識了“魚鰾”,了解其主要功能,從而引發幼兒探索科學實驗的興趣。
上述這個科學活動,就是選擇了幼兒們常見的魚,通過探索實驗讓幼兒了解對魚肚里重要的器官——魚鰾,了解魚肚的功能,即當魚肚充滿空氣時,魚就浮到水面上,當魚鰾里的空氣排出時,魚就沉入水底。活動通過觀看錄像,讓幼兒們清楚認識了魚鰾,再通過自己的親手操作和探索,從抽象到具體,了解了魚鰾的作用。這樣的活動內容應該說是比較枯燥和乏味的,但我們教師通過幼兒親自動手實驗,觀看真實生動的錄像解說,讓每一個幼兒都非常投入。
案例分析二:“神奇的指紋”。
活動由情景導入,小明家被盜,警察在現場發現小偷指紋,需要通過指紋鑒定找出真兇。從情景疑問中,引導幼兒們先認識指紋,利用提供的材料,如放大鏡、印泥、橡皮泥等,讓幼兒進行對指紋形狀的探索。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了解指紋的類型,并激發幼兒對自身探索的興趣。
此次活動,選擇了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指紋”,它是被人們所忽視的東西,對于幼兒們而言,更是陌生。活動通過情景導入的形式,先讓幼兒們知道指紋這樣東西。所以,選擇這樣的活動內容,運用幼兒所熟悉的黑貓警長破案為線索,能激發幼兒層層深入,從而獲得知識。
四、 多種活動方式,有利于幼兒之間的差異互補
幼兒和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我們就用他們之間存在的差異有效地進行互補,讓每個幼兒在不同程度上提高。
在差異互補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往往注重的是能力強的幼兒對其他幼兒的幫助,而忽視了其他幼兒在實踐中的主動性培養,造成一部分幼兒在科學探索中雖然參與了,操作了,可他們的主動性仍然不強。同時差異互補中如何利用其他幼兒的優勢,推動活動的發展和幼兒自身的成長,對于教師來說是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斷思考和實踐研究的問題。
在研究中,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到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探索世界,并了解事物的不同方式。由于遺傳和環境因素,每個幼兒的智能發展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有些幼兒是活躍的,有些幼兒是安靜的;有些幼兒思維敏捷;有些幼兒反應緩慢;有些幼兒可以說得很有說服力,有些幼兒不善言辭……教師只有真正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
作者簡介:
顧芳燕,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