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陸智敏
摘要: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提出要求,眾多企業開始實行“業財融合”。通過文獻研究的方法,總結“業財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業財融合”的發展方向,并提出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業財融合”中去,從而為企業高質量管理提出新的對策。
關鍵詞:業財融合;“互聯網+”;管理會計
中圖分類號:F27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8-0081-02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經濟新常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需要轉型升級尋求新的增長點,開拓海外市場提高市場份額,因而提出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業財融合”由此產生。“業財融合”的管理模式將企業的“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緊密聯系起來,使得“財務信息”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從而提升了業務部門的決策水平,加強了對業務流程的監督,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做好準備。
業務與財務的屬性使其天然就處于矛盾的兩端,財務部門關注的是業務過程的監督和控制,而業務部門則更關注結果,兩者在合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將遇到諸多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解決了許多技術問題,因此,擬將“互聯網+”與業財融合相結合,以解決現實中業財融合出現的問題,提高業財融合的效率,促進企業精細化管理。
二、引入“互聯網+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一)創新業財融合方法,解決融合問題
1.業財數據難以銜接
“業財融合”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方式之一便是縮小“業務”和“財務”的距離,將企業的業務信息更加及時、準確地傳達給財務部門,通過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監督,對產品成本的分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企業價值。然而企業業務品類眾多,涉及的流程復雜繁多,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系統編碼規則不一致以及業務信息轉化為財務信息標準不統一,則會出現信息失真、信息錯亂、信息丟失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必將對財務管理造成負面影響。
2.業財融合基礎工作不規范
財務基礎工作主要包括填寫票據、存放檔案、遵守制度,對于基本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的企業,基礎工作在實行“業財融合”之后將繼續成為其劣勢,從而出現內控問題。且由于內部環境的變化,管理層對財務信息依賴程度有所上升,將對企業財務管理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
3.財務人員素質欠佳
“業財融合”要求財務人員不僅關注“財務”,更要求其融入業務流程,抓住控制節點,進行風險把控,這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實際工作中很多財務人員仍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加大了財務管理的難度。
(二)提高自動化水平,提升數據質量
傳統財務處理過程中,大多數財務人員依舊從事簡單重復的工作,這不僅降低了財務運行的效率,而且財務數據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在企業規模擴張中、傳統的財務模式難以為新興的企業保駕護航,因此,提高財務自動化水平是企業財務升級的一大重點。
業務和財務的融合,使得業務信息能夠直接轉化為財務信息,這為財務自動化提供了可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企業通過IT技術能夠實現數據標準化、精確化,憑證無紙化,實現整個會計循環過程的自動采集、自動審核、自動記賬、自動支付,使財務核算更加精準,提升了數據的質量。
(三)深挖數據資源,提升企業價值
數據是一家企業重要的信息資源,傳統的財務處理方式受時間限制,難以第一時間及時獲取信息,由于數據受到財務人員素質的影響,數據資源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障,此外,企業數據的分析和應用效果很大程度依賴于互聯網技術的成熟。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數據挖掘,可以將信息轉化為顆粒化數據,通過構建分析模型全面了解數據的特點,發現企業業務過程中的風險點,通過對風險點的把控和監督,提高企業風險防控能力。此外,由于信息采集的及時以及加工效率的提高,還可以利用精細化數據分析企業流程再造,運用高質量、標準化、結構化的大數據對公司資產進行剖析,從而發現業務流程中潛在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提質增效。
(四)精化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財務管理是一項全面、精細的管理活動,與企業各項業務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系。財務信息的準確性依賴于業務操作的合規性。如果業務部門對財務法規的要求缺乏正確的認識,則可能為公司運營及財務管理帶來風險。因此,要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必須實現業財融合。
在現行財務管理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在于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財務管理實則是一種價值管理,通過對業務層面的價值分析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若企業的財務與業務聯系緊密,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遇到的問題、風險則能及時反映到財務部門,從而有利于財務為宏觀調控做好準備。
三、“互聯網+”促進業財融合的實現途徑
(一)SAP和SRM系統信息融合
生產制造型企業的業務流程基本包括采購、生產、銷售三個環節,企業管理系統(SAP)的運用將企業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業務信息納入到同一個信息處理平臺當中,形成費用管控、決策支持、銷售管理等多個支撐系統,實現生產和銷售信息的融合。同時,企業還可以引入供應商管理平臺(SRM),將企業采購環節的信息納入系統中。SAP和SRM系統的交互使用,可以實現企業業務流程的全覆蓋,實現全業務流程閉環自動化處理,為企業減少人力的投入,提升工作效率。
(二)XBRL技術的應用
數據是公司的戰略資產,首先,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可以通過將數據結構顆粒化將非結構化數據轉變為結構化數據,將難以量化的信息準確用數據表示出來,實現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的有效轉換。其次,基于行業標準建立專屬的XBRL標準,為數據分析提供基礎。最后,基于業務數據,充分利用聯機分析處理工具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將企業中預算、經營數據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數據資源的高效利用。
XBRL技術的運用解決了業務與財務數據標準不一難以轉化的問題,突破了傳統數據倉庫結構化分析數據模式,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為企業數據深度挖掘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也為財務信息系統自動化處理提供了可能。
(三)財務云的運用
財務云的運用是財務核算的又一次重大變革,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財務核算由手工記賬轉變為電子化記賬,改變了會計的記錄載體。再由電子化記賬實現自動記賬,改變了會計及結果產生的過程。最后由自動化核算轉變為云核算,從而改變了會計作業的機理。
財務云通過對財務業務數據按最小顆粒采集,按照云采集、云處理、云產品的思路來統一設計各類業務和財務處理流程,從而實現流程再造,實現去業務屬性,去廠商屬性。隨著財務云技術的運用,企業可以將財務云和自動化技術結合,通過要素精確化、數據標準化、憑證無紙化、內控實效化等手段,實現整個會計循環的自動采集、自動審核、自動記賬、自動支付,提高企業財務處理效率及財務核算的精準性,擺脫對財務人員素質的依賴。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企業在實行業財融合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業財融合的發展方向,結合財務管理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總結出將“互聯網+”技術與“業財融合”相結合的必要性。根據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上述提出的對策中可以看出,SAP和SRM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將企業的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融入在一個信息系統中,從而實現信息的無縫對接。XBRL技術的應用則為財務和業務信息的轉化掃清障礙,也使得自動化處理成為可能,并且為建立財務模型,進行風險管控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財務云技術的運用則為企業業務流程再造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使財務核算進入新時代。以上這些技術的運用勢必有利于企業進一步實現精細化管理,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風險管控手段,為企業在新時代的轉型升級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胡 嘉,劉碧民,唐 輝.“互聯網+”時代的會計信息化新發展——以四川長虹搭建財務云為例[J].會計之友,2017(7).
[2] 劉雪松.積極推進業財融合 助力公司價值創造[J].中國總會計師,2014(1).
[3] 段君亮.積極推進業財融合,助力公司轉型升級[J].財經界:學術版,2015(4).
[4] 李聞一,王嘉良,胡小峰,杜志玥.基于XBRL的業財融合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6(3).
[5] 辛 勤.業財融合問題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分析[J].中國商論,2017(6).
[責任編輯:王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