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曉 黃正兵
[摘 ? ? ? ? ? 要] ?軍事理論課教學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當前普通高等學校軍事理論課存在教學認知不到位、教學主體不專業、教學過程不完備等問題,試圖從教學認知、教學體系、教學手段、考核評估四個層面探討解決之策,服務國防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 ? ?鍵 ? 詞] ?國防教育;軍事理論課;教學;當代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078-02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中強調:“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是全黨全人民的共同事業,要調動全黨全國力量,齊心協力做好工作。”要發展全民國防,當代大學生是中堅力量,國防教育是關鍵之策,軍事理論課教學是核心要義。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軍事理論教學工作起步較晚,發展較為滯后。根本原因在于教學過程中自下而上的參與對象對軍事理論教學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各個層面對軍事理論課程的意義都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一、軍事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認知不到位
1.學生思想不重視
習近平強軍思想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認清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重大責任,這既是對現代軍隊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廣大歷史參與者提出的期望,更是作為決定中國未來發展的當代大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事實上,由于我國長期處于和平環境,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國防安全的關心和了解還處于片面化、淺層化的階段,停留在戰爭、軍隊、間諜破壞等傳統領域,忽略了互聯網、文化、信息等新興領域,對國際安全形勢缺乏充分認識,對局部沖突與和平演變視而不見。最令人擔憂的是當今大學生普遍缺乏“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認為國防安全是國家和軍隊的責任,與個人無關,思想上的不重視引發了對教學課堂的不關心。
2.教育認知存在偏差
教育界對國防教育意義的探討有很多,但對軍事理論課程的探討仍處于初級狀態。如果說軍事技能訓練是一場身心的洗禮,那么軍事理論課程就是心靈的升華,軍事技能訓練使學生直面軍隊生活和軍隊紀律,學習軍人吃苦耐勞、奮勇爭先的鐵血精神,軍事理論課程則滿足了學生高層次的知識訴求,在知識論、認識論層面為當代大學生增強國防意識提供內生動力。知是行之始,所以培育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首要關鍵就是豐富和完善軍事理論課堂,回歸到第一課堂這個主陣地,在價值觀上對高校學生進行引導,種下國防的意識和種子。
(二)教學主體不專業
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往往是教學過程的靈魂擺渡人,軍事理論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效果,軍事理論課教師起決定作用,而當前的軍事理論教學師資體系堪憂。
1.師資隊伍落后
現階段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師理論知識不扎實,教學熱情不充沛,為軍事理論課開展深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一方面,專業軍事理論課教師占比較低,多為輔導員或行政人員兼職教學,缺乏專業的知識背景和充足的備課時間,軍事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很難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軍事理論課教研室大多掛靠在學工部、保衛部,沒有專業獨立的教研隊伍,任課教師大多忙于行政事務,導致相應的教學設計只是教學大綱的簡單復制,不僅缺乏理論高度,而且缺乏創新運用,軍事理論教學成為階段性的、突擊性的工作。
2.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
師資隊伍缺乏的情況在國內高校不是個例。究其根源,則主要歸因于國防教育人才培養機制的欠缺。學校缺乏師資來源結構的引導和調控,是形成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師師資來源雜的主要原因。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秀人才。在軍事理論課教學系統里,人才培養和教師素質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加大軍事理論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為高校軍事理論課輸送具備專業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軍事理論課教學的提高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加大對國防教育、軍事專業學生的培養力度是提升軍事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關鍵一環。
(三)教學過程不完備
1.課程目標不清晰
課程目標是課程教學的靈魂,課程教學效果和課程目標的制定密不可分。軍事理論的課程目標主要集中在軍事思想、國防意識、愛國主義觀念等抽象目標的實現,為開展國防教育提供了方法論指導,但同時也意味著在開展軍事理論課教學時缺乏具體的、可參考的落地措施和評判標準,最終導致教學定位不清晰,造成教學過程混亂和隨意,如同多米諾骨牌產生不盡如人意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文件不完備
重軍事技能訓練、輕軍事理論教學,是當前較為普遍存在的現象,技能訓練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和精力,理論教學卻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和課堂環節設計大多按部就班、缺乏創新,部分學校使用固定的教案及教學課件,很少能夠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社會熱點事件的發生、學生心理的發展對教學文件進行及時更新。課堂教學多以灌輸為主,存在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視頻案例的問題,缺乏引導式、啟發式等教學手段,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積極性,教學效果平平。
3.內容更新不及時
課程主要分為中國國防、軍事思想、國際戰略環境、軍事高技術和信息化戰爭五塊內容,多數教師按綱施教,教學內容量廣面寬,缺乏吸引力。當今世界日新月異,信息化高速發展,國際安全形勢瞬息萬變,教材內容與當前的國內外形勢相差太遠,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滯后于社會發展,加之學生在互聯網等平臺獲取的信息遠遠大于課堂教學內容,軍事理論課堂因此淪為只有歷史理論意義而不具備時代實踐意義的形式化課堂。
二、軍事理論課教學的未來前瞻
結合上述問題,就如何改進當下軍事理論教學現狀這一命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
(一)結合時代特色和學生特點,提升教學認知
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世界形勢復雜多變,霸權主義、“和平演變”思潮、“臺獨”、“藏獨”等敵對勢力依然是威脅我國主權與安全的不穩定因素,所以必須對大學生加強國防意識教育,增強大學生居安思危、心系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當下最關鍵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是提高軍事理論教學的地位,提升學校和學生對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認知。各高校應改變重技能訓練、輕理論教學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軍事理論課堂的理論指導意義,將兩者融會貫通,成為相輔相成、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統一體。專職教師應從學校實際和學生具體特點出發,補充和完善教學內容,將軍事理論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相結合,既有高屋建瓴的意義,又有具體而微的生活相關度,使學生更清晰、更深刻地認識到軍事理論課程的作用和意義,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度,從而改變以往軍事理論教學的邊緣地位。
(二)學科范式與人才培育雙管齊下,規范教學體系
不斷更新教材內容,提高教學要求,從而加強各高校對軍事理論教學的重視程度,增強國防教育育人價值的內生動力。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不僅要求軍事理論專職教師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學術水平,而且要求其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從而有效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良好示范作用,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引進部隊優秀退役軍官,將軍隊制度改革和深化國防教育有機結合,既為退役軍官提供廣闊的機會和舞臺,又為國防教育和軍事理論教學注入新活力。加大國防教育專業的經費投入力度,建立軍事課教師培訓機制,為軍事理論教學儲備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人才。
(三)以云課堂平臺為基礎,創新教學手段
改變以往傳統的軍事理論教學課堂,結合云課堂平臺,整合軍事理論教學資源,建設集授課、自學、交流于一體的軍事理論課程智慧教學平臺,實現“全時空、全方位、互動式”常態化國防教育的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提高軍事理論課堂的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軍事理論課的育人功能。依托信息化技術、大數據分析手段,根據學生課堂學習反饋,及時優化更新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從灌輸式、靜態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發展為互動式、動態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四)著眼于課程目標和教學效果,加強考核評估
針對當前軍事理論課程的任務式教學,應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機制,實現教學過程的可評價化,促進軍事理論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使高校國防教育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對教師的考核應堅持短期考核與長期考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結合、自我評價與學生評價結合,對學生的考核應堅持課內考核與課外考核的統一、主觀題與客觀題考核的統一以及考試成績與情感體驗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R].2014-08-29.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R].2018-05-03.
[3]龔泗淇,李張兵.高校軍事理論課考核方法探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01-104.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