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睿
[摘 ? ? ? ? ? 要] ?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內容規劃的核心之一,在以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的課程體系設置中,應重點考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領域發展、企事業單位對人才需求及就業趨勢等因素,結合以上因素才能夠設置出符合高職院校現代人才培養理念的課程體系。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應考慮的因素,提出了優化設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措施,如建立以就業為指向,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工學結合等,期望為完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提供理論支撐。
[關 ? ?鍵 ? 詞]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032-02
一、引言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有利于構建“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為實現專業人才培養,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打下堅實基礎。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創新是高職院校特色化專業課程體系建立的依據,也是實現教學目標規劃的前提。因此,在我國教育中長期教學規劃的過程中,作為高職院校應結合學校實際,在基于人才培養方案的課堂體系設置過程中,貫徹教學改革大方向,培養學生成為“職業的人、專業的人”。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需考慮的因素
(一)人才培養目標因素
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與專業教學內容相聯系,并以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重要載體,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培養目標成為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的重要影響因素。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范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設置應以滿足知識體系、實踐能力、素質培養等需求為前提,優化設計課程教學內容,規劃合理的教學課時,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堂體系設置。
(二)企事業人才需求與行業標準要求因素
高職院校主要為企事業單位培養“一線”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應符合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德、材、能全面結合,制定符合時代發展、滿足企事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當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后,在工作實踐過程中,其工作內容應與行業領域的標準相吻合,因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與專業標準相結合,促進學生盡快適應崗位要求[1]。
(三)就業趨勢和崗位需求因素
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設置應符合行業就業趨勢,滿足實現學生高就業率的要求,同時為需求創業的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例如,在高職建筑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根據初始設置的工作崗位,如施工員、防線員、質量員、安全員和內業員等,未來發展的崗位為建筑施工管理工程師、建造師等。因此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設置應全面,行業就業趨勢和崗位需求考慮到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在課程體系設置中,應加入就業培訓指導人才培養方案,使課堂體系設計滿足就業趨勢和崗位需求。
(四)師資隊伍建設因素
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設置能否落地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將課程體系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明確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扮演什么樣角色,如何加強教師間的相互配合。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再次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設計進行論證,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發現課程教學體系設置中的不足,并及時修正,不斷完善。
三、優化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措施
高職院校的教學基礎相對薄弱,課程體系設置不完善,大多延續了中職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導致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置流于形式,落實不到位,因此在優化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應首先明確課程體系制定和設計的標準化流程、制定要求、制定的原則等,為高效保障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完善提供理論基礎。此外,還應做到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實現校企合作;突出實踐教學、構建專業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選修、必修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合教學內容,科學規劃教學環節等。
(一)以就業為導向,堅持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設定專業的過程中應與企事業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為課堂體系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校方為主導,大力推行和開展“校企合作”,創新“多元融合,深度合作”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模式,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課堂體系,促進高職院校專業教育內涵的提升。以專業就業方向為引導,積極探索適宜本校學科特點的校企合作之路,可以在課程體系設計的過程中將專業實踐課程安排在企業內,讓學生深入企業,開闊眼界。例如,堅持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2],可以使高職院校與企事業單位聯系更加緊密,開設工學結合為主的交替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內部與教學相關的儀器設備與高職院校共享,讓學生能夠收獲來自學校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的雙重教育教學資源,形成雙元化教學主體。此外,堅持校企合作,應將課程體系設計中涉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地點與考核模式等進行細化,看哪些能夠聯合企事業單位開展,實現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例如,學生在假期,可以由學校進行統一分配的方式,根據專業不同,安排到相關企業參與頂崗實習,提前熟悉和適應本專業內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內容,感受企業文化和職場規則等,為畢業后盡快融入職場提供實習機會。
(二)突出實踐教學,構建專業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
首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重點方向是實現學生的“一專多能”,通過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通過實踐教學[3],結合企事業單位專業崗位需求,設定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構建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提供依據。例如,組織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形成研討小組,針對畢業生就業崗位設置,分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立的核心工作內容,并以學生能夠勝任專業崗位為前提條件,結合專業學習規律與學習項目,形成一整套可行性高的課題體系設計策劃,并經過研討小組的審核與反復論證,最后按策劃順序編排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以專業崗位需求為主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
其次,可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專業崗位需求,將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分模塊進行制訂和設計,如可分為公共素質模塊、職業素養培育模塊、專業技能呈現模塊、素質拓展(選修)模塊等,這樣能夠實現課程體系的模塊化,進而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滿足每個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
最后,滿足專業崗位需求的同時,也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根據專業實踐能力的要求,積極開發綜合性質的實訓課程,在實訓課程中可發揮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選擇課程內容進行選修,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學生的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并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選修、必修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職院校側重于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高職教育的基本規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全面推行知識、素養、德育協調發展的教育教學新局面。鑒于此,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設置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采用選修課程、必修課程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從而適應學生的學習方式,既要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又要滿足學生專業層次的學習需求,從全局出發,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4]。
例如,在選修與必修課程設置的方式上,可以以學生必須參與考核的科目作為必修課程,促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術領域中必要的從業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明確哪些是學習的重點,哪些是難點,為實現針對性的學習提供了依據;其次,可以設置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藝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選修課程,在課堂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將學分的約束轉變為學習能力的約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性學習的機會,提升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空間,將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理念貫穿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計的過程中。同時,還可以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課程體系作為選修或者必修課程,這需要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進而形成創新創業特色化教育。
(四)整合教學內容,科學規劃教學環節
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的教學內容設計應本著“合理、規范、夠用”的原則,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有機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以現實生活案例為基礎,補充和更新課堂體系教學理論及內容,例如,“5·12”大地震后,當地需要開展災后重建工作,那么需要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注重結構抗震性能、建筑材料的選用、施工工藝選擇等,以此為理論教學背景,整合到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中。科學規劃教學環節能夠提升課程體系建設的效率,更有利于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為實現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提供發展空間。在科學規劃教學環節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在建筑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中,應重視對工程測量、建筑材料檢驗、施工圖繪制和造價編制等基礎知識內容的教學培訓,為提升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提供教學思路。此外,還可以增加任務型專業實訓課程體系,開發綜合應用型實訓項目,以達到創造良好的課程體系設計工作環境的目的;要加強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高度融合,科學設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效果[5]。
除此之外,在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應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充分發揮課程體系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結合每門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深化課程體系優化原則與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計的效果,往往需要進行全面性、綜合性的評價,優化課程體系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應涉及:以什么載體進行課程體系設計;專業技能知識傳授內容;課程教學順序;是否以實訓(校企合作)為主要培訓模式;是否符合學生認知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的設計并不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單一的技能工作者,而應讓學生感知社會發展的規律,提升認知能力和綜合素養,明確自身未來職業的規劃,從而保證高職學生能夠擁有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蔣華國.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教學課程體系設置應考慮的因素探討[J].酒城教育,2014(1):38-40.
[2]邢梅,劉東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體驗式”實踐教學體系探索: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人才,2011(14):93-94.
[3]駱永菊,王順克,唐友清.基于三方共贏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研究[J].當代旅游(學術版),2012(12):80-81.
[4]陶碩,劉俞.基于高職院校大數據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12).
[5]劉野,崔寶秋.高職院校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實踐與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5(5):158-160.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