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鸞靚
本文主要針對以創業教育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進而為其日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逐步實現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以下為詳細敘述。
大學生畢業后可選擇自主創業或就業,實現持續性的發展,在步入社會后他們面臨著諸多的就業機會,就業后有利于實現其個人價值。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體制的改革與創新進一步促進了創業教育的發展,同時也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轉變了高校人才教育理念,進一步推進了高校創業教育的進步。簡而言之,只有將創業教育落到實踐,方可鼓勵大學生從就業逐步走向創業,在提高學生就業率的基礎上,促使其穩健發展,逐步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這一目標。接下來本文就主要針對現階段創業教育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
一、現階段創業教育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當下我國創業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較為常見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不合理,缺少統一的教學目標,同時創業教育教材嚴重不足,甚至部分學校存在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情況。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范圍受限,大部分研究人士請選擇對學生個體、企業與學校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建議。這一過程中,有關政策、服務系統、成本效益與支持系統相關問題的研究卻相對較少。
(三)研究人士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力度不足,同時過于籠統,很多時候會將研究重點方式在教育模式的構建這一層面,卻缺少對于實現方式以及運行機制相關的研究與探討。
二、以創業教育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方案
(一)建立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聯動機制
1.通過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要求高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首先意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而后擺正創業教育的位置,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學生獲得廣闊的專業知識,并夯實專業基礎,與此同時,拓寬知識的了解范圍,其中包括管理知識、商業知識與法律知識等等,從而起到拓寬學生眼界的效果。在創業教育環節,相關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組織創業素質類競賽、創業實踐教訓以及社會實習活動等等,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平臺,使學生進一步接觸社會,并縮減與社會之間的差距,更為深入的了解社會,為其步入社會奠定基礎。
2.創建學生、政府與高校三位一體的就業聯動機制。政府應當意識到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的重要性,而后為三位一體聯動機制的構建提供政策支持,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主要涉及技術環節、政治環境與經濟環境等等。要求地方政府加強技術指導,并給予政策傾斜,或提供金融扶持,使得學生的發展過程有外界條件的支撐,并為學生創業技能提升奠定基礎。高效擇優重點培育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積極借鑒國內外有關創業研究的成果與研究理論,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專業素質,同時,對服務系統、投資收益等對大學生創業就業具有促進作用的因素進行研究,逐步改革教學模式,使之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并盡可能本著提高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原則,設置課程,優化專業設置方式,開辟多元化辦學模式,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進而使得人才的培育更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而學生個體則要提高創新創業意識,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德育素質與專業能力等等,主動接受高校教師的教學引導,逐步轉變就業理念,樹立創新意識,正確理解創業與就業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時打開創業思路,在校內不斷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為日后的創業奠定基礎。還需利用優勢資源,拓寬創業知識范圍,逐步提升創業素質,進而在畢業后打造自己的事業,積極實現人生價值。
(二)建立健全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
1.建立大學生創業教育文化體系。校園創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院校領導以及相關教師要做好自我定位,結合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發展趨勢,再根據創新創業型人才培育的要求,幫助學生樹立創業精神,并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組織各類的創業類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從而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使學生在創業活動中體會創業給自身帶來的收獲,逐步明確日后的發展方向,為其個體發展奠定基礎。
2.建立大學生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應重點對創業教育理論進行研究與探討,培育師資力量雄厚的教育隊伍,在此基礎上,要求隊伍中的教研人員明確教學目標,使得教學活動的設置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并重點培育學生的創業技能,拓展其創業方面的知識范圍,重點開發各類的社會資源與教學資源,體現資源利用優勢,逐步建立完善的、動態的創業教育課程教學體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以創業教育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首先總結了創業教育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而后提出了針對性的培育方案,希望可為有關的研究人士帶來借鑒與參考,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從而實現持續性發展。(作者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