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
本文以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為立足點,剖析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現狀,主要從資金來源方面、服務與公眾需求方面、宣傳方面等三部分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今后完善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提供現實基礎。
一、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概述
(一)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概念
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是政府與社會上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或各類社會組織簽訂合同,由政府作為出資方,由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提供教育服務的一種模式。也是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高等教育服務,改革政府職能,轉變過去單一政府直接供給模式,變為政府、社會、組織、機構多方參與高等教育服務供給。
(二)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意義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表現為社會公眾對高等教育非均衡發展的批評、社會公眾對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的追求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對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益的期望在與時俱進等方面。其中,多元高等教育服務的供求矛盾和優質高等教育服務的供求矛盾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為了保持高等教育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務的供給品質,改善高等教育服務的管理水平,必須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通過優化自身職能結構,重新界定政府、社會和市場在高等教育服務領域中的關系,來建構一個政府、社會、組織、機構多元主體參與的高等教育服務體系。
二、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現狀
(一)資金來源方面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目前,高等教育服務的主體主要有公辦高等學校和民辦高等學校,遼寧省亦是如此。其中,公辦高等學校的資金來源由政府財政直接撥款,公辦高等學校的財政計劃和財政制度都由政府直接指定,并且,高等學校必須按照政府直接指定的計劃規定執行,而政府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收入,即稅收。自改革開放以后,公辦高等學校的規模不斷地擴大,公辦高等學校發展所需的資金也在不斷地增加,這使我國政府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而民辦高等學校的資金來源不是由政府財政直接撥款的,其主要是由民辦高等學校的出資方出資和學生的學費組成,沒有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民辦高等學校的資金來源略顯薄弱。與此同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是有限的,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也是很難滿足高等教育服務的發展所需要的各項費用。然而,各類高等學校規模的擴張、數量的增大,并沒有解決社會、企業、公眾對高等教育服務的需求。
(二)服務與公眾需求方面
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與社會公眾的需求不符,主要表現在學生和企業兩個方面。對于學生來說,通過高等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找不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有的學生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學生們的就業壓力和就業難度均較大;找到工作單位的學生,有的反映工作內容與學所專業不對口,高等教育學非所用。對于企業來說,有的學生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企業也找不到適合其工作崗位的員工,即存在招工難的問題。現如今的高中生絕大多數都能夠選擇高等教育,并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但是大學畢業后的就業卻成了大問題。也就是說,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所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是不相符的。目前,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一般存在學生培養趨向理論化、各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趨同、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均略顯陳舊、教學質量略低、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等現象。因此,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應該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社會公眾需求、突顯學校的辦學特色、激發學生的各項特長。
(三)宣傳方面
社會公眾對一件事物的了解,只靠事物本身的存在是完全不夠的,必須利用一定的宣傳渠道和宣傳方法,才能使社會公眾對該事物有所了解。在遼寧省,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這一概念人們的熟悉度并不高,社會公眾對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了解甚少,很多人是聞所未聞。這主要與政府對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宣傳有關,其表現在社會公眾沒有接收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相關宣傳渠道、政府沒有向社會公眾具體說明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相關措施等方面。因此,社會公眾對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的行為是否認可、是否信任均不得而知,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是否有社會監督不得而知,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是否規范也不得而知。
三、結語
教育是一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一個國家想要快速地發展,歸根結底必須依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96號)出臺,由此可見,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涉及高等教育服務的相關資源不足、高等教育服務的利用率低下等問題均將得到解決,并進一步滿足社會公眾對高等教育服務多樣化的需求。(作者單位: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本文為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政府購買高等教育服務問題研究》(項目編號:JD18DB368)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