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薇
經濟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經濟法與其它法律相比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它的存在就是為了維護社會以及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這也是它的價值體現,除此之外,經濟法對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實踐意義。
一、 經濟法與社會整體利益的本質含義
經濟法是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根本保障,但是社會的整體利益并不單純的指個人利益亦或者是國家利益。客觀地來講,一部法律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維護某一利益不被侵害,也可以說法律就是為利益而生的,法律就是本著公平公正的辦事原則去解決社會中關于利益的沖突與矛盾,按照利益的重要程度進行舍取。經濟法為了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和規章,否則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就會成為一句口號,不僅如此還很容易造成社會動蕩,給一些違法亂紀的社會分子有機可乘的機會。具體來說,個人、集體、國家、公共利益都是社會利益的構成部分,而公共利益摻雜的領域更加寬泛。總而言之,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與社會能否健康、和諧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所以我們應該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正確認識經濟法對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重要作用,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用經濟法來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形成過程
經濟法的出現其實就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無法做到準確、高效的匹配商品和勞務報酬,社會經濟學家在面對市場經濟出現的危急情況時無力應對、束手無策,市場經濟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社會中的集體利益和公共利益,從而導致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嚴重失調。大部分組織為了最大限度的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惜破壞市場經濟體制,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和途徑來獲取利益,各種失效、變質、摻雜、摻假等產品層出不窮,消費者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均得不到保障,而我們的社會環境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嚴重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的整體利益根本不可能得到維護,這些問題的出現讓國家不得不行使一定的權力來進行管理和干涉,但是一般國家的控制與干涉都需要充足的法律條文來支撐,因此國家就制定出一系列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的規章制度。這就為經濟法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這也是我國經濟法以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為最終目標的根本原因。
三、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基本特性
針對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這一中心主旨,經濟法將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進行了細致的劃分。由于大中小企業的社會地位、市場影響力都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制定出不同的限制標準,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企業利用自身的優勢來操縱、獨占市場。但是每種類型的企業享受的權利、承擔的責任都是相同的,機會平等,絕對不會差別對待。除此之外,對于消費者這一方來說,由于消費者本身力量、權利比較薄弱,所以明確了市場經營主體的相關職責以及商品要求。總而言之,在經濟法學當中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是最關鍵的執法內容。我國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相關途徑是比較特殊的,這是因為經濟法的誕生不僅僅是為了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它是在保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基礎之上去實現社會群眾的個人利益,這一點與其它法律的實現途徑恰恰相反。除此之外,我國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具體方法措施非常廣泛,但是通常情況下都會采用公、私法兩種手段相結合的方式。
四、經濟法對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我國的各項法律法規都逐漸走向系統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結構體系,為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中各種經濟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經濟法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當中占據主導地位,這就意味著社會整體利益還是需要人民群眾的維持和擁護的,并不是依靠法律的一己之力就能夠做到的。其它的法律法規與經濟法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前者是為了保護社會中某一階級以及某一個人的自身利益而存在,后者則是為了維護社會中的群眾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而存在。但是要知道任何法律法規都不是一蹴而就、固定不變的,它們都是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和進步而實時更新的,我認為經濟法對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就是經濟法可以幫助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科學合理的制止和干涉,因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狀況錯綜復雜,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長此以往一定會出現市場紊亂、失控的情境。然而正是因為經濟法的存在避免了這一現象的發生,這是由于經濟法是依據市場經濟的實際狀況來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為市場經濟活動指明正確的方向和道路,與此同時,國家并不是一味的干涉和制止市場經濟活動的開展,而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在一定區域內實施管制的,絕對不會超出管轄范圍之內,一旦進行過多的干預,不僅不會對市場經濟起到促進作用,還會適得其反,這一點就必須在經濟法當中有詳細的規定。除此之外,國家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經常會出現相互抵觸、矛盾的情況,這時候經濟法就可以起到一個調劑的作用,從而維護兩者之間的經濟利益。由此可見,經濟法是維護社會整體利益不可取代的主要途徑,也只有正確、靈活的運用經濟法,才能將經濟法的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第二點就是經濟法可以有效地推動社會和諧、平穩的發展下去,因為在經濟法當中社會的整體利益不僅是指每一個人民的切身利益,還包括社會集體、公共的利益,也就是說社會的整體利益是根據人們的切實需要,站在人們的生活立場上,為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與向往、保證社會的日常紀律而提出的。除此之外,經濟法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公平性、普遍性,這樣一來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時候就可以合理的避免各級政府謀取私利、權力異化的現象發生,與此同時還可以確保政府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平等均衡,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例如在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的過程當中,任何人、任何政府部門都不能濫用職權獲取便利,只能通過正規渠道和手段獲取利益,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夠朝著積極、融洽的方向前進。
五、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具體方法策略
首先就是要不斷強化經濟法的立法主旨與最終目的,即維護社會整體利益。明確目標才能有效地發揮經濟法的功能作用,也只有這樣經濟法在運行的過程當中才能始終秉承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思想觀念。這就需要普及各組織結構以及人民群眾有關經濟法的基本知識,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背景前提下,經濟法有權利、有義務規范社會市場經濟的行為舉動,并且作為保障社會整體利益的法律法規,無論是什么類型的經濟活動,都能夠進行正常的約束和管理。因此,為了使經濟法的效果能夠不留余地的表現出來,我們應該加強對經濟法的推廣和宣揚。除此之外,我國的市場經濟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的發展著,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不時的更新和改進經濟法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才能夠更好的對市場經濟活動進行管理與控制,進而維護好社會的整體利益。
其次就是要利用經濟法來調整、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法能夠使社會經濟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的開展下去,這也是體現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一個重要層面。例如社會經濟的供給必須始終維持均衡的狀態,各個經濟市場的主體之間也必須保持良好的關系,這時候經濟法的干預就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的發展比較迅猛,經濟的運行情況十分不穩定,這很容易造成市場混亂的現象,當然這種現象也并不完全是負面影響,但是針對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前進與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嚴格遵循經濟法的執法要求,進一步加強政府的管理力度,避免破壞市場經濟體制的現象發生。
六、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法是保證社會整體利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采用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將經濟法的功能最大化。(工作單位:昆明開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