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蔚然 李陽 劉華軍
改善民營企業營商環境,不但是政府肩負的重任,也是調動市場經濟以及市場主體動力的保障。滄州市要想落實經濟轉型,應重視民企營商環境面臨的困境,積極優化民企營商環境。本文通過闡述滄州市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現狀,探索優化滄州市民企營商環境對策,以期為政府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企業外部影響其發展與經營的多種因素統稱為營商環境。相較國企而言,民營企業的有序發展較為需要優質的營商環境。在我國經濟體系新常態以及京津冀協同進步發展環境下,滄州市要想落實經濟體系改革,需要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民企投資,調動其產業創新活力,使企業在相對優質的營商環境中健康發展以及公平競爭。
一、滄州市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現狀
(一)政府筒政放權不到位
一方面,政府筒政放權浮于表面,變相審批以及非行政許可審批情況仍難以避免。部分企業將取消以及下放的審批事項,通過備案以及確認的方式保留,或將其轉移到下屬企業、關聯中介組織,利用這些機構實施變相審批,形式上取消審批事項,實際暗箱操作,對政府筒政放權改革效率產生消極影響。另一方面,行政審批成效偏低。政府職能轉型中,因為欠缺科學的穩定干部團隊制度以及激勵機制,導致相關工作人員呈現出“避險”思想,怠政現狀較為嚴重。除此之外,筒政放權難承接,下屬政府以及社會機構承接能力薄弱,往往較易呈現在基層政府由于對政策掌握不精準,產生隨意審批的狀況,對民營企業注冊審批相關工作效率產生反向影響。
(二)民營企業發展受到限制
首先,滄州市部分民營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困境束縛。在調查民資資金需求現狀時,百分之二十四的企業面臨資金缺口較大,急需融資的困境。百分之五十四的企業面臨缺口較小,需求融資。百分之二十三的民企從銀行貸款十分困難。百分之六十的民企表示貸款相對困難,但可爭取。因此,融資困難是多數民企面對的共同難題。其次,從民企招聘視角而言,百分之三十六的民企面臨招工較難的困境。百分之四十八的民企表示招聘困難一般。當前,民營企業面臨高新技術職工難以引進的現狀,普通職工流動性較大,進而增加民營企業員工薪資成本。
(三)監管服務不到位
據政府市場監管相關調查問卷顯示,百分十51的民營企業認為政府作用有限,百分之三十三的民營企業認為政府存在缺位、錯位等問題。實際上,分段多頭監管導致政府職責不清晰的狀況市場發生,政府各部門間矛盾較為顯著。同時,由于部分基層政府對民營企業招商融資等進行看護方式監管,給予外來企業獨特保護政策,致使基層部門開展市場監管工作面臨困境。除此之外,政府對于扶持民營企業政策宣揚與落實不到位。據調查顯示,僅有百分之五的民營企業了解滄州市的扶持政策,百分之五十二的民企由于對政策了解不足,并未提出政策幫扶申請。部分民企雖申請政府幫扶政策,但并未獲得較為顯著的收益。約百分之三十的民企在申請后,相關部門并未給予答復,導致惠民政策難以落實到民企中。
二、優化滄州市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對策
(一)強化政府筒政放權
一是深化推動政府筒政放權改革。政府應集中創新創業等社會經濟發展內容,將提升“含金量”作為核心。在筒政放權相關工作中,應縮短審批時間、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程序,進而最大程度的規范審批整體工作,嚴格禁止變相審批。政府可運用電子政務系統,落實行政審批信息化以及標準化。創建公開透明、便捷高效、權責統一以及程序嚴謹的筒政放權。二是強化行政效能監管。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機制,對行政審批工作中出現怠政以及消極思想的員工給予嚴格的懲罰,行政執法缺乏公正、規范以及嚴謹等現狀的工作人員,應落實問責制。構建以及暢通企業、社會機構以及公民等投訴途徑,健全舉報投訴機制,針對清理脫鉤不透徹、私自制定中介機構壟斷以及強制服務等不良應為,相應機關應給予嚴厲懲罰,并追究有關部門責任。
(二)降低民企經營成本
政府應貫徹民營企業優惠幫扶政策,拓展民企融資途徑。政府應呼吁民營企業參加企業改革,針對企業規模較大以及經濟收益較高的企業,運用企業上市,進行融資。針對規模相對較小且信用度較高的民企,政府應聯合金融部門,給予其資金支持,保證民企項目資金充足。同時,政府應創建融資擔保制度,增加優惠融資項目,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梳理具有發展潛質、存在融資需求以及企業信用度較高的民企名單,為金融部門供應民企信用信息,協作金融部門拓展信貸投放,滿足民企項目經費需求。政府應激勵資質較好的民企,通過新三板掛牌、吸引風投企業投資等方法處理融資問題,進而發展多層次市場。除此之外,政府應規范收費行為,最大程度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依據國家及河北省相關規定,針對行政性收費項目,應按照最低指標收取。聯合行政機關以及事業單位等機構,開展行政性收費項目清理工作,從而規范收費行為。并且,收費機構應公開收費標準、依據以及范疇,并通過網絡平臺,自覺接受監管與監督。進一步規范、清理中介服務,促進中介服務組織行政化。
(三)消除政府歧視
一方面,應弱化所有制差別。針對公有制經濟以及非公有制經濟,應貫徹一視同仁理念,最大程度弱化由于經濟制度差異的政策區別待遇。滄州市各級政府在決議以及政策落實中,應著重強調非禁即入,將民營企業發展前景以及綜合實力作為重點考核標準。政府政策中,尤其是準入政策,應防止呈現由于經濟制度不同制約民營企業進入的歧視內容。另一方面,應改善市場環境。廢除限制市場統一的多種政策,突破行業壟斷以及區域封鎖現狀。增加市場商品價格調研,完善經營者自行定價的相關規則。健全公平競爭機制以及市場競爭標準,強化反對壟斷以及反對不良行為的相關執法力度,創設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除此之外,應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以及法律體系。滄州市政府在出臺相關政策是,應將公共服務體系拓展到民營企業,為民企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同時,應建設公正的法律體系,使法律成為各個企業,特別是民企遭遇不公平對待時的維權手段,使民營企業受到法律保護。
(四)落實服務與監管
首先,應加強市場監督。實施政府、市場等監督組織權力清單機制,構建市場監督部門間信息分享、合作執法等機制,創建權責統一的執法體系。構建市場監督績效評價體系以及問責制度,對執法不嚴以及執法不公,以及危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相關人員,應嚴厲追求其責任,創建多元共治的時長監督體系。其次,應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成效。深化政府機構革新,優化政府權責配置,避免部門職能多頭管理現象,改善制度碎片化現狀。簡化政府相關服務程序、革新服務形式,自覺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方式,落實線上線下協同運營,并創建網絡平臺政府服務評價機制,監督促進相關部門持續提升服務成效與質量。再次,應規范政府決策制度。科學劃分河北省以及滄州市政府行政決議范疇、權責以及內容,強化決議事項的可確定性以及計劃性。相關政策的修訂、擬定應增加企業以及行業代表參加,尊重并采取代表的優質建議,并避免這一過程的形式化。政策出臺后,應配套相應指標、詳細的準則等政策,強化政策的可行性。各級政府間的政策應構建監督、協調、評價反饋等機制,針對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調整。最后,應提高信息化服務水準。將大數據技術作為技術,信息化應用作為支持,整合政府相關信息,構建覆蓋政府體系的信息服務平臺。并利用此平臺,實時公布經濟形勢、政策政策、國際投資政策與環境、省內外招商融資政策等多種信息,為民營企業發展決策供應有效參考。
綜上所述,優質的民企營商環境,不應停滯在政策層次上,還應落實到行政服務中。政府應強化政府筒政放權,落實服務與監管,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在優化民企營商環境的同時,推動民營企業全方位發展,切實落實自身價值。(作者單位:滄州師范學院,歷史學院)
基金項目:滄州市2019年度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滄州市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現狀分析及優化對策研究》(一般項目,課題批準號:2019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