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荊
對于企業合并,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的方法選擇,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有大不相同的經濟效果。本文分析了兩種會計方法在實際操作中的優缺點,并且針對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對于實際業務中的應用提出了些許建議。
一 、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比較
(一) 權益結合法
權益結合法是一種會計方法,用于處理規模、行業或類似行業企業合并的多種業務組合。
1.優缺點評價
權益結合法的優點在于:1、與購買法相比,權益組合法在同一年度可獲得較高的收益。2、合并后,由于商譽不足及收購資產的公允價值攤銷超過賬面價值,導致較高的報告收益率。3、由于它是按照賬面價值的原始記錄資產,如果出售資產合并后,可以獲得即時利潤。不足在于: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實務中盈余管理會有漏洞。公司可以利用企業合并取得的收益報告的標準管理的目的,有不同的會計方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程度不同。
2.應用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變化非常快,在一些合并中應用精確的會計方法是不可能的。在企業并購模式下的股權合并模式問題上,會計界學者爭論理論界是否存在合并。隨著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最常見的控制當前我國企業并購的發生,這也適用于將理論應用于權益法,所以對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更適合于權益法。
(二)購買法
購買法是一種核算業務組合的方法。當資產被購買時,資產、負債、費用、購買成本和資產的余額被確認為商譽。
1.優缺點評價
合并和收購資產的購買方法使用公允價值會計是其最大的優勢,所以,企業合并的經濟實質反映更明顯,更符合會計的基本原則。但與此同時,購買的方式不是完美的,反映以下三個缺點:第一,會計核算采按賬面價值計算委托人和合營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計量確認了合并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并導致合并后同一企業或企業集團會計基礎的偏差。第二,商譽識別的原則是不一致的,法人的商譽被確認,但主并企業商譽未被確認。第三,公允價值和商譽計量存在主觀性,沒有嚴格的客觀、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標準,通過購買方法降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2.應用現狀
《企業合并會計處理問題的暫行規定》中要求屬于合并和吸收模式的合并,應采用購買法來改善會計處理。實際支付的金額超過合并方凈資產的公允價值,應當計入企業的內部會計資產,在計算新的商譽后再進行減值測試。
二 、改進措施
(一)針對權益結合法的改進措施
1.明確概念
會計處理方法應根據不同的經濟主體與經營方式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所以,我國應該對何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給出一個清晰明確的定義,并提出一些有利于企業合并規范的方法與條款。并且,只有在最終的控制方是全資公司后,該企業合并才能夠使用權益結合法。
2.限制出售合并資產
我國可以用過證券市場與相關規定來限制企業在合并后,合并企業對合并過程中的各項資產的出售。例如規定合并企業應在合并完成兩年后才可對參與合并的資產進行出售處置,或者限制出售的資產數額與類別,亦或者規定一個限制出售的比例。以此來規避合并企業通過出售合并資產來操縱利潤的現象。
3.加強企業的監管力度
由于多數的合并企業通過權益結合法操縱企業利潤的行為尚未得到有效的制約。所以,我國針對企業的管理部門應該經常性的對合并企業的企業合并進行一系列的突擊檢查,并且對合并后續的財務數據進行追蹤,加大對合并企業通過企業合并操縱利潤行為的打擊,以此來規避企業通過企業合并來操縱利潤的行為。
4.加大企業合并會計信息的披漏范圍
應建立規范的企業合并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例如要求企業要披露合并過程中的合并協議條款、財務報表以及合并后期的盈利預測等財務信息,并且對于合并日后企業所獲得的凈資產處置價格等信息也要披露出來。還有企業合并日后近一兩年的影響企業利潤等的相關因素也要披露。
(二)針對購買法的改進措施
1.增強會計信息監督
增強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從而形成有效的外部約束機制。因為我國大多數利潤操縱能夠成功,是由于企業的弄虛作假能夠使人相信。若消除這一現象,就要增強會計事務所、證券監管部門等的監督力度。
2.保證公允價值計量的公正
提高資產評估水平,確保公允價值的計量客觀公正。我國現在的資產評估機構管理還不夠完善,應提高現有的資產評估技術水平,從而確保公允價值的計量客觀公正。
3.改善商譽的減值測試
最后,應增強商譽的減值測試技術。應由專業的評估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并且由社會審計等相關部門進行監督。(作者單位:大眾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