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原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前進的步伐堅定而有力。重溫我國對外開放的艱辛歷程,總結經驗,展望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新前景,既是對改革開放的一種紀念,也可以使我國更好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回顧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國,經過了28年的浴血奮戰,我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政治上取得了獨立。而要真正實現政治上的獨立,離不開經濟上的支持。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這樣強調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一個國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獨立,必須努力擺脫貧困。而要擺脫貧困,在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實際,不要給自己設置障礙,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這一發言振聾發聵,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的道路。
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的號角,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大幕。1980年,中央決定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外開放的最初嘗試和探索。事實證明,這也是我國創造經濟發展奇跡的啟點和源泉。
經過五年的探索和嘗試,1984年中央決定進一步確立廣州、福州、湛江、上海、青島、大連、秦皇島等14個沿海城市為開放城市;1985年國務院又決定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這些舉措,逐步打開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以及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更是極大地推進了改革開放的步伐。
跨越新世紀,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加速了我國融入到全球貿易體系的步伐,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又一關鍵節點;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實現了由“貿易小國”向“貿易大國”的轉變。近年來,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成立亞投行、建立自貿實驗區等戰略舉措,我國對外開放形成了嶄新的格局。
40余年改革開放,書寫了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奇跡,我國深深卷入并影響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二、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經驗總結
(一)堅持雙向開放,“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縱觀改革開放40年,我國已經從最初注重出口、引進外資的“單向開放”,逐步轉向注重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并舉的“雙向開放”,“引進來”、“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
從總量上看,我國對外投資數量巨大。但是,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在投資方式上存在著相對比較單一、落后的問題,出口的多為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產品,缺乏核心技術和高尖精產品。進入新時代,我們應秉持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則,主動調整對外投資的結構和方式,加強與其他國家在高鐵、建筑與基礎設施建設、電子與通訊等新型產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對外投資的良性發展。
同樣的,我們也需要“引進來”,通過主動擴大進口來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平衡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在這一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去年,備受矚目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行,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明確地表達了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和決心。
(二)堅持深化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打破了過去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主的發展模式。究竟是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一度成為了人們爭論不休的熱點問題。關于這個問題,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過程中做出了回答:“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边@一論斷猶如一聲驚雷,驚醒了處于迷茫之中的中國人民。
黨的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新性地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在之后召開的黨的歷次會議都持之以恒地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的基礎性作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边@是我國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必然選擇,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各項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當前,要全面深化改革,鞏固和發展改革開放成果,必須正確界定政府與市場關系。具體來說,一方面,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變“管理型”政府為“服務型”政府,通過制定責任清單,簡政放權等措施,規范政府行為,使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最有效的事情上來。另一方面,則要充分相信市場,尊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市場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
三、堅定不移對外開放,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進入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改革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關鍵在于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越是環境復雜,我們越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蹦敲矗绾伟盐招聲r代要求,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呢?我認為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優化開放格局,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帶來很多進步,如果封閉肯定是要落后。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不可能關閉,而且會越來越大?!睙o論是上世紀80年代初設立經濟特區,還是新時期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都是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下一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原則,加強與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貿易、能源資源等方面的合作,最終助推我國與各個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二)全面深化改革,改善投資環境
改革開放告訴我們,對內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對外要不斷適應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變化,主動融入全球化經濟體系。
面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時代要求,我國應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則要為經濟轉型發展保駕護航,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大氣力解決好存在的供需不對稱、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問題,從而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還要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一則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提高對外投資質量。要逐步改變過去多年來形成的依賴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現狀,加大對高鐵、電子物流等優勢產品的出口。二則要主動擴大進口,改善投資環境。只有主動擴大進口,放寬市場準入,吸引國外先進技術、人才和管理方式,才能真正激發我國經濟內生潛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弊鳛闆Q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為開放提供了支持,開放則進一步促進了改革、促進了發展。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打開國門搞建設,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作者單位:晉城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