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靜 彭馨川
建立和推行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是貫徹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重要內容,是立足于我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以實現國家基本公共衛生管理與服務所采取的有效措施。通過近10年的努力,九龍坡區在衛生監督協管制度建設、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舊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從九龍坡區衛生監督協管服務的現狀著手,分析問題及原因,再根據結果提出措施。
一、九龍坡區衛生監督協管現狀分析
(一) 衛生監督機構情況。
九龍坡區衛生監督執法局現有編制55人,其中領導職位5名。設辦公室、規劃財務科、醫療衛生監督科、傳染病衛生監督科、學校衛生監督科、生活飲用水監督科、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科、衛生許可受理科、稽查科(食品安全標準科)、計劃生育監督科10個科室??剖覙嫵奢^為完善,基本包含了公共場所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醫療衛生、職業衛生、傳染病防治、計劃生育等工作。但就衛生監督工作需求而言,局里的在編人員數量相對于九龍坡區人數100多萬常住人口稍顯不足。
(二) 協管人員基本情況。
全區協管員從2016年50人發展到2018年的68人,可人數還遠遠達不到地區需求;從2016年無專職協管員發展到2018年的3名專職協管員,協管員兼職現象依舊普遍;協管人員平均年齡從2016年38歲到2018年的36歲,衛生協管人員正在不斷年輕化,但仍存在年齡較大的現象。協管人員學歷以大學本科及以上文憑為主,占比43%;其次為大專文憑,占比38%;中專及以下文憑最少,為19%。總體上來看,協管人員學歷水平偏低。協管人員中,醫學專業占比最高,為37%;護理專業位居第二,占所有人數的35%;原本公共衛生專業才是與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最為匹配的專業,但在整體的專業情況中僅僅占了極少的比例,為3%;另外還有25%的人員所學專業與衛生并不相關,可見協管人員所學專業情況分布極為不合理。
(三)協管工作開展情況。
從2016年到2018年期間,九龍坡區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主要包含了醫療機構、飲水、學校衛生、計生四個方面,監督戶次在逐年上升,表明協管工作覆蓋的范圍以及納入的機構數都在逐年增加;另外,隨著監督機構的增加,異常的信息發現與上報每年都有增加,異常信息報告次數從0次增加到了78次。巡查流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巡查表填寫不規范、協管資料未及時歸檔、報表遲報。其中主要集中在巡查表填寫不規范。
二、問題和挑戰
(一) 協管員人員缺乏
目前對衛生監督協管工作要求日益增高,工作不斷的細化,工作量也在增加,但協管人員的配備增長速度遠遠滿足不了工作的精細化。數據顯示全區人口有100多萬人,全區協管員卻只有68人。全區總人數與協管員配比遠遠達不到10000:1.5的國家標準。這導致一方面協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無法及時被發現,另一方面現場問題又沒有足夠的人員以確保得到及時解決,這大大影響了協管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二) 人員兼職現象普遍
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九龍坡區的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絕大多數由當地社區衛生中心或者是鎮衛生院的職工兼任,這就導致一方面人員存在流動性大的問題,一旦這些協管員調離原崗位而單位又不能及時補充新人,或是新人不熟悉協管工作,將使得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另一方面兼職的衛生監督協管人員不僅承擔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還承擔著大量的本職工作,從而導致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和責任心不夠,不能及時掌握協管單位的動態信息。
(三)協管工作中存在不規范行為
一方面,衛生監督協管員在填寫巡查表時存在填寫不規范的現象;另一方面,存在資料歸檔,報表上報不及時的問題。這都影響了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有序開展,以及阻礙了衛生突發事件的及時處理。這都體現了協管人員缺乏必要的上崗培訓,缺乏相應的協管服務工作開展的知識,對職能范圍內的工作流程還不熟悉,工作能力不足等問題。
(四) 協管人員專業性不強
九龍坡區的協管人員專業以醫學相關專業為主,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十分稀少,甚至還有四分之一的人員是非衛生相關專業。這種情況導致了大部分衛生監督協管員不熟悉衛生管理工作,法律知識缺乏,工作能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工作效果。
(五)協管人員學歷結構不夠合理
能否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衛生監督協管員隊伍,直接關系到衛生執法的社會形象。九龍坡區協管人員以大專及以上學歷為主,但仍然有19%的人員只有中專及以下學歷。雖然學歷不能和能力直接劃上等號,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學習業務知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些鄉鎮的協管人員學歷過低,會造成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對監督執法工具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有足夠程度的了解,進而導致出現執法手段不合理、執法過程不規范等問題,而這些都會影響到工作的有效性。
(六)人員結構老齡化
數據顯示,九龍坡區衛生監督協管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在36歲。人員年齡結構老化現象明顯,有些人員年齡甚至超過了50歲。雖然衛生監督協管員需要豐富的經驗,但畢竟體力與精力的有限讓他們在工作數量和質量方面難以保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有效開展。青年職工具有較好的可塑性和較高的工作熱情,以及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強,更利于工作的高效完成。
三、對策與建議
(一) 完善衛生監督協管體制。
衛生部門應加強對基層衛生工作的領導,重視衛生監督協管的區域性發展,將基層衛生建設的首要目標放在衛生監督協管體制建設上,以求盡快找到解決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落后問題的合理方案。
(二)加強衛生監督協管隊伍建設。
1.認真落實衛生監督協管人員資格準入。
從人員年齡層次、文化水平、數量配置等方面提升整體協管人員的個人素質。 嚴把衛生監督協管人員準入關要想建立一支勤政務實、精干高效的衛生監督協管隊伍,必須要嚴守衛生監督協管人員的準入關,設置嚴格的準入門檻,通過考試,擇優選聘。
2.加強衛生監督協管人員的培訓。
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具有很強的業務性,衛生監督協管員不僅得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熟知相關的法律法規,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可以和九龍坡區內的高等學院進行聯合,定時定點的為區內的衛生監督協管人員講授衛生監督協管的相關課程,利用高等學院的師資力量、知識儲備為衛生監督協管人員定期更新知識,從而加強衛生監督協管人員的協管工作專業化水準。
3. 增強協管隊伍的綜合素質。
為了加強衛生監督協管能力建設和科學化管理,應該積極探索建立衛生監督協管考核機制。通過科學地評價衛生監督協管人員工作開展的情況,獎優懲劣,充分發揮考核管理的導向作用、約束作用和激勵作用,逐步實現衛生計生監督協管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提升衛生計生監督協管隊伍的整體水平,進而打造出一支“技術過硬、應對及時、處置得當、協管有力”的高素質隊伍。
(三)提高基層對協管工作的重視。
抓好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宣傳,讓大家充分認識到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重要性。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要定期組織各個區域的衛生監督協管負責人到區里匯報工作,安排專家下到基層對協管人員進行業務指導,使基層衛生監督協管工作人員不僅能夠感受到上級部門對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重視,更是能夠減少協管人員在工作的產生的困難和疑惑。營造出濃厚的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氛圍。
四、結語
隨著國家政府對衛生監督工作要求越來越高,衛生監督協管工作也將變得更為重要,要使得九龍坡區的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在工作量不斷增加、工作要求不斷精細化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好,只有在做好基層衛生監督協管服務的宣傳下,加快建設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隊伍,并且不斷完善衛生監督協管的體制建設。才能使得九龍坡區的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成為建立該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堅固基石,真正做到利國惠民。(作者單位:重慶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