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優化我國的經濟結構,歐美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之所以呈現一個高速發展的趨勢,正是因為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國家的經濟結構發展提供了主導力量。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為了實現產業現代化、經濟快速化的發展趨勢,開始施行了多種優惠稅收政策。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全面實行的本意就是通過政策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帶動整個國家的社會企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從而使國家的社會經濟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見稅收優惠政策的實行具備著環環相扣的作用,而且與社會的經濟發展和國家的綜合國力有著直接的聯系。本文首先對我國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初步的闡述,隨后針對現存問題提出了幾項改善措施,并對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了簡要的探析。
一、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
目前國家對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政策為:高新技術企業在2018年一月一日到2020年十二月31日間所購置的新設備、新器具,總價值不超過五百萬元的國家允許高新技術企業直接將購置新設備、器具的費用計入當期的成本,然后在企業計算應納所得稅定額的過程中相應的扣除,不需要高新技術企業按照每個年限對該項購置費用進行折舊計算。
(一)所有行業共享政策。我國從2008年一月一日開始對各個行業、符合國家固定資產或者無形資產條件的企業外購軟件,能夠按照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核算方式進行核算,而且固定資產折舊的年限以及外購軟件費用的攤銷可以相應的縮短,最短的期限為兩年。
(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軟件、新產品實現了舊產品的更新換代,而對于企業來說雖然提高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換代的速度,但是也提高了企業更新資產折舊的費用,所以國家在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方面提出,企業可以將企業所得稅的最低折舊年限縮短到60%,也可以通過年限總和以及雙倍余額遞減的方法實現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
(三)國家規定企業現存的固定資產單位價值不超過五千元人民幣的可以在應納所得稅核算的過程中一次性扣除。
國家為了促進企業投入科技創新和產品的研發積極性,在二零一四年一月一日購置并用作科技創新以及研發,單位價值不超過一百萬元的設備、儀器,允許企業在應納所得稅額的核算過程中一次性扣除,當企業所購置的設備儀器單位價值超過了一百萬元,國家允許企業在規定的企業所得稅法中,企業可以將企業所得稅的最低折舊年限縮短到60%,也可以通過年限綜合以及雙倍余額遞減的方法實現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
二、延長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政策
從2018年1月1日開始具備資格的企業如果在2018年之前的五年并完全彌補萬企業的虧損,國家允許企業在結轉之后的年度繼續彌補,以往的結轉年限為五年期限,現在規定可以延長結轉年限為十年期限。也就是說今年的企業虧損結轉年限延長到了10個年度,但是要求企業必須滿足相關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基本要求,企業如果在2013年到2017年之間存在沒有彌補完的企業虧損,允許企業在結轉以后的每個年度實現稅務的彌補,同樣規定最長的結轉年限為10個年度。2018年之后的企業可按照上述的方式以此類推,實現虧損結轉延長彌補上繳稅務。
三、我國稅收優惠政策的現存問題
(一)沒有一個完善的政策體系。首先在優惠政策制定規劃的過程中并沒有結合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規律,不具備一定的系統性,雖然說當前的優惠政策對各個科研機構、項目研發與引進以及項目的推廣等階段都有所涉及,但是每一個優惠政策的實施都是針對每一個單一的階段而獨立存在,對項目的完整循環和運行發展狀態的銜接并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導致優惠政策實施過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就是優惠政策的設立具有一定的限制、政策體系不具備全面扶持的性質,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僅僅只是特定性質的企業能夠享受國家的扶持政策,優惠政策在制定實施的過程中也不具備長效的特點,而且對于國內投資企業和國外投資企業所制定的優惠政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再有就是稅收優惠政策缺乏規范性,在國內并沒有形成一個具有法律性質的高新技術稅收規定體系,我國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大多都是通過稅收法規中的一些條例所補充而形成的,在修訂和補充的過程中稅收條例的實際下達較為零散,所以地方級別很難把握稅收優惠政策的標準,實際的執行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稅收優惠政策較為片面。目前我國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的重點就是在科研、投資以及出口方面,對于國內傳統的高新技術企業政策扶持力度不高,同時受傳統企業發展規律的嚴重影響,國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較為重視企業的收益成果,對于科研方面的認知較為薄弱,如果在優惠政策的扶持下企業開始轉型科研機構,那么沒有全面的規劃高新技術企業轉化科研機構后的實際效果也并不會達到理想的程度,尤其是企業研發失敗后的損失,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優惠政策中并沒有涉及到企業研發失敗所造成的損失扶持,所以稅收優惠政策在指定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企業科技研發的風險性。
(三)優惠方式單一。目前減免稅收是我國稅收優惠政策的主要推行方式,減免稅收較為直接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來說是一種“事后”的扶持,但是與間接的優惠方式相比較,間接優惠具有一定的扶持性,能夠引導企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所以間接的指導性優惠政策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來說更為適合。
四、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完善
在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的過程中首先就要對高新企業的發展規律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將稅收優惠政策的設立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持久發展的一個推動力,從而間接的調控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其次就是對稅收的制度進行協調,盡可能制定一個較為完善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使地方級別的相關人員在下達稅收優惠政策的時候有章可循,再有就是注重稅收優惠政策的實行方式,提倡間接、引導性質的優惠政策,并加強間接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力度,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依照稅收優惠政策的相關制度不斷的扶持企業的產業發展,從而促進國內企業產業結構的轉型。此外還要實現靈活的稅收優惠期,應遵循適時制定適時終止的原則,結合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狀況而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五、稅收優惠政策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實施效果
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上看稅收優惠政策的全面實行是我國政府調控社會經濟運行的一個手段,而高新企業可以將這種稅收優惠政策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良好條件,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在高新技術企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中,地區的社會經濟也會隨之不斷的提升,從稅收優惠政策的內容可知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產品的研發與出口,其實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研發與出口從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國家的綜合國力,而國家的綜合國力增強的同時國民經濟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帶動,總體來看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效果具有聯動性。第一從稅收優惠政策的本質上來看就是在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中國家將放棄一部分的稅收,而這種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企業來說,當企業將這一部分稅收讓渡用在了企業的研發與創新上,那么也就意味著企業的創新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如果企業通過創新而獲得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那么也就是說優惠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收益。第二雖然說稅收優惠政策在企業研發與產品創新以及企業轉型研發機構上由特定的優惠政策,但是正是因為這種特定的優惠政策能夠促進企業的轉型以及科研創新的積極性,企業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所以優惠政策的實行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第三稅收優惠政策能夠縮短企業科研以及企業產品生產的周期,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投資與產品研發制定了特有的政策,而高新技術企業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同時能夠節省一定程度的成本,企業在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中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能夠有效的縮短科研成果轉化生產力的周期。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對于高新技術企業所制定和推行的稅收優惠政策,目的在于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抓住優惠政策和政策實行周期,是提高企業產業結構轉型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而對于國家來說只有國內企業的發展才能夠使國內的社會經濟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促進社會發展間接的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作者單位:沈陽市高科技創業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