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董文雅
河南如何建設“空中絲綢之路”,在支撐國家“一帶一路”進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亦是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決勝點。現在正值河南建設“空中絲綢之路”的進行時,建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面臨著各種挑戰,河南應如何應對諸多因素的影響,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建設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連通歐亞、輻射全球的空中走廊,研究其影響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下,“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鄭州至盧森堡貨運航線的開通,架起了貫穿中歐的貨運“空中走廊”,吸引了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河南日益顯現其大省的擔當和魅力,2014年定期洲際貨運航線開通至今,這五年來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新鄭機場)旅客、貨物吞吐量不斷上升,成為中部地區第一大國際機場、國家對外開放一類航空口岸。以鄭州、盧森堡為亞歐物流中心,覆蓋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正在一步步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不斷釋放“溢出效應”,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一、河南發展空中絲路的必要性
(一)空中絲路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河南省依托空中絲路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河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人口大省,身處內陸腹地,對外開放的先天條件并不優越,相比我國開放前沿地帶珠江三角洲,河南更是望而卻步,現在首要就是突破“居于中部、不沿邊、不靠海”的難題,切實加強交通樞紐、物流通道及載體平臺建設,促進“四路”“五區”建設,努力變內陸腹地為開放前沿。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的提出,為河南發展提供了契機,要準確及時的抓住此次機遇,讓河南從內陸脫穎而出,以雙翼飛出中原,走進開放前沿,有更多與世界攜手的機會。
(二)空中絲路助推經濟發展
河南身處內陸腹地,對外開放能力不足,開放型經濟發展一直舉步維艱,沿海地區發達造就中西部地區經濟落后,貧富的嚴重差距,誕生了開發中西部戰略,西部的礦產資源吸引了更多的關注點,而處于中部的河南則處于無奈境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亞、非、歐廣大地區,空中絲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推動了河南經濟質的發展,河南全省GDP由1978年的162.92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4.8萬億元,由全國第九位提升至第五位,占全國比重由4.5%提升至5.3%,經濟大省地位得到提高,有助于河南深度融入全球經濟。
二、河南發展空中絲路的SWOT分析
“空中絲路”作為“一帶一路”的產物,是“一帶一路”的延伸與加強,新鄭機場作為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首個國家級航空港核心組成部分,在“空中絲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旅客、貨郵吞吐量逐年攀升。通過對河南省“空中絲路”建設自身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進行分析,進而結合河南省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總結發展空中絲路的影響因素,得出如何增加自身優勢、減少劣勢,實現統籌發展。
(一)河南發展空中絲路的優勢
河南省地處我國中部,位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帶之間,鄭州作為八大中心城市之一,也已成為中原經濟圈的核心,既有隴海鐵路、京廣鐵路和京港高鐵從鄭州穿過,更有陸橋通道和京哈京廣通道交匯于鄭州。河南省產業集聚區有190個,鄭州有15個,其中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有四上單位637個,非四上單位1952個。食品工業是河南的特色優勢產業,一直都是河南省的支柱產業,一直以來都是國內第二,僅次于食品大省山東;煤化工產業處于全國先進水平,河南企業通過引進和消化先進適用的技術、設備,使各項指標均位居國內同行業前列;裝備制造實現國產化,吸收合晶科技、中瑞園區房地產、正宏置業、中興手機、酷玩手機和鄭州臺灣科技園區等實力企業加入其中,河南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生產基地。
(二)河南發展空中絲路的劣勢
在國民經濟調整中,國家已給予高度重視,把鐵路運輸和公路、水路運輸的發展列入優先、重點保證的位置。空運價格太過昂貴,成本過高,在貨物運輸量上具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滿足多快省運輸。2018年,我國境內頒證民用航空機場共有235個(不含港澳臺),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信陽明港機場等4個已通航的民用機場,鄭州上街機場、安陽北郊機場等多個已通航的通用機場。在全國各省機場數量排名中,截止2018年底河南省僅排第26位、密度為2.2(密度為個/每平方公里),較相鄰省份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陜西和陜西等稍有落后,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三)河南發展空中絲路的機遇
數年間,河南省空中絲路得到迅猛發展,新鄭機場旅客吞吐量由2008年的588.76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2733.47萬人次,同比增長464個百分點;貨郵吞吐量由6.47萬噸上升至51.49萬噸,同比增長796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也由2000年的第十八位攀升至2018年的第十一位。自2012年以來,國家和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助力建設“空中絲路”的政策與項目,發展空中絲路已是箭在弦上。河南省發展空中絲路是促進內陸對外開放、加快推進河南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依托,有利于四路協同發力,打造多式聯運國際航空樞紐節點,實現河南經濟大轉型,加快進入世界經濟圈。
三、 保障措施
(一) 政策保障
河南省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空中絲路”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堅強的后盾讓發展如借東風之勢,得到絕對的保障。強化政策支持,使省與國家一致銜接,國家要在航線開辟、航權開放、審批經濟示范區和對外開放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省政府要加快組建扎根本土的客貨運航空公司,提升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第五航權業務,將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改革試點申請提上日程,在極大程度上助力河南發展,建設好河南絲路。航空產業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快速推進的先導產業和關鍵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然而由于起步較晚,更離不開政策上的支持,要加速構建航空貨運物流基地、提升航空貨運運輸能力、建設產業信息平臺,推動航空產業發展,讓“空中絲路”無后顧之憂云端啟航。
(二)發展多式聯運
推動“空中絲路”建設應加大推進國際貨運樞紐中心建設,加強水、陸、空交通無縫銜接,提高物流企業運輸配合度,以鄭州航空港為中心,將航空港、鐵路網和公路網連接起來,構建體系完善、設施先進、高效運行的交通網絡。積極建設鄭州機場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實現客貨運“零距離”換乘。完善貨運監管中心、海關監管倉庫等設施,全面提升鄭州機場航空貨運保障能力,加強與國內外大型樞紐機場合作,發展貨運中轉、集散業務,以鄭州機場為核心,加快建設輻射八方的鐵路、地鐵和公路網絡,構建銜接順暢的運輸樞紐,推動鄭州貨物流通,助力“空中絲路”建設。
(三) 機場建設規劃
通用機場和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通航發展最重要的環節,為了推進通用航空產業健康發展,國家針對通用機場的政策不斷出臺,通用機場建設目標為500個,預計到2020年機場建設的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增量規模超過400億元。再者要加強航空貨運物流基地的建設,在河南省內建設多個航空物流樞紐,形成航空貨運干線基礎支點,連接其他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和可用的軍用機場形成網絡,機場能力進一步提升,空域要進一步優化,開辟新的航線,加強機場設施和空管設施。
四、結語
河南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河南地處中原之中,占據先天的地理優勢,再有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的搭建,讓河南更好的融入到了“一帶一路”建設中,“五區聯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四路協同”(空中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網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也是支撐河南省發展的新支柱。
依托“一帶一路”打造“空中絲路”是河南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唯一之路,惟愿河南在各地競爭的激烈環境中能夠脫穎而出,借助藍天飛向世界。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為今后河南發展空中絲路提供一定的參考,為優化空中發展道路有一點借鑒意義。(作者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項目1:空中絲綢之路與河南經濟耦合發展研究(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2018B266,主持人
項目2:河南省科技廳項目,192400410295,河南省多式聯運運營模式協調性研究,第二參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