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誠 周樹欣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在其發展程中會面臨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受其自身條件的限制,企業內部對于財務風險的認識和防控能力較弱。本文對民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產生原因和對策進行了分析,以期能為民營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民營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支重要力量,它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當前,隨著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的不斷出臺,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但在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下,民營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面臨諸多風險問題,這對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一、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現狀分析
財務風險是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而導致的使投資者實際收益偏離與預期效益,從而使企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不確定性惡化的后果,短期表現為營運資金短缺,資金周轉困難,長期則表現為經營連續虧損,造成企業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引發財務風險,最終導致企業破產倒閉,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
(一)企業片面追求外延擴張,盲目投資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大多是從家庭作坊式的個體經營戶發展起來的,一旦把握了市場機遇,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就會產生規模擴張的沖動,盲目投資,片面追求規模效益,實行所謂的多元化經營,這種過快的外延式發展給企業的未來發展埋下了財務風險的種子,當遭遇外面市場變化,內部又不能夠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就會出現現金短缺,經營陷入困境,從而引發財務風險。
(二)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民營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小、資產少、信用記錄不完備等問題,導致它們在現行金融風險防控體系下獲得銀行貸款較為困難,且融資成本較高。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不可能全都來源于銀行信貸,即使銀行給予一定貸款,貸款條件也相當苛刻,很多民營中小企業為了度過難關,不得不求助于民間高利貸,這種貸款的利率往往比銀行高得多,昂貴的融資成本,勢必會大大增加企業財務費用,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生產經營成本,這種狀況若持續存在,勢必會引發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
當前企業經營面臨的外部環境因素變化日趨增大,特別是近幾年來,政府加大了對環境保護的力度、節能減排指標的剛性約束、國際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的加劇等,這些都會增加民營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的困難,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以外貿業務為主的民營中小企業的經狀況令人堪憂,對其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將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但大部分民營中小企業的投資者及其財務管理人員,由于受自身專業能力的限制,對風險的重視程度不足,意識缺乏,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因此很難及時應對,極易出現財務危機,最終導致企業破產倒閉。
二、民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科學的決策機制缺乏,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缺失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的組織結構單一,業主集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于一身,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在進行企業重大決策時,往往缺少科學的集體決策機制,而在決策過程中,過度依賴自身的經驗,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了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無形中放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另外,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使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迅速擴大,造成企業過度舉債,因此,負債經營成為民營中小企業不可避免的經營方式,加之負債融資成本高,這也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導致企業財務風險不斷積聚。另一方面民營中小企業大多沒有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不能及時收集財務風險的預警信息,使財務風險管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企業融資能力偏弱,資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營中小企業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雖然政府出臺了金融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相關的政策,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民營中小企業的偏見,使得民營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對企業運營資金的管理力度不夠,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還有的民營中小企業為擴大銷售,在對客戶的信用缺乏調查了解的情況下,隨意制定賒銷政策,致使應收賬款的回收緩慢,呆賬和壞賬問題時常發生,因此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極易引發嚴重的財務危機。
(三)財務管理觀念陳舊,高層次的管理人才短缺
在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中,企業的決策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又缺少專業背景和職業能力,對財務風險的給企業發展的帶來的破壞性沒有充分的認識,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長期處于低水平運行狀態,最終無法實現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另外,由于民營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加之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等原因,民營中小企業很難引進具有專業背景的高層次的管理人才,這就造成了財務管理職能的缺失,對財務風險更是缺乏分析和預警,增加了民營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三、民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控對策
(一)完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企業如何對所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取決于對風險預警的結果,更取決于企業財務管理者應對風險的能力。而財務風險的識別和評估,依賴于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形成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準確評估確定風險的級別及其發生的概率大小,進而為企業應對和化解風險提供科學的依據。由此可見,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企業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的前提和基礎。
(二)加強資金管理,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合理籌集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避免民營中小企業過度舉債,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在進行投資項目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的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選擇合理的籌資方式和籌資渠道,最大限度降低資金成本。企業管理者還應當充分了解和掌握資金運用的詳細情況,調查收集客戶的信用資料,通過制定恰當的信用條件和合理的應收賬款的收賬政策,防止呆賬和壞賬的頻繁發生。另一方面,在當前金融風險防控體系下,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推動和觀念轉變外,金融機構也主動作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促進金融科技和金融產品的創新,提高金融供給的適應性,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精準的金融服務。政府還應該聚焦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設立各種科技創新基金以及構建專門的信用擔保機制,建立適合民營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進一步拓寬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條件。
(三)招才引智,加強高層次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
伴隨著民營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對高層次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但就當前的實際狀況而言,民營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普遍偏低,收集和處理財務信息的能力不高。所以,組建一支既具備現代財務管理理念、又具有較高的風險管理意識、并且能夠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的高層次人才隊伍顯得至關重要。為此,企業可制定相關的招才引智的優惠政策,引進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優化現有的財務管理人員隊伍;另一方面應采取各種方式,對現有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素質提升,引導和鼓勵他們提升學歷、積極參加各種專業培訓和專題講座等,逐步建成一支適應民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專業化的財務管理人才隊伍。(作者單位:濰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