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楊
摘 要 21世紀初期,我國就提出了城鄉共同發展的新暢想,然而大規模的城鎮化腳步,使得城市邊緣正在不斷向農村輻射,導致失地農民的數量越來越多。因此,筆者認為,如果想要真正解決城鄉二元化結構問題,實現一體化發展,那么首先就需要從“三農”問題入手。建議加大科技投入,實現現代化農業;著力興辦教育,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強化政府職能,優化農村環境。
關鍵詞 “三農”問題;城鄉一體化;現代化;農村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57
時至今日,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此背景之下,希望能夠實現中國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通過拉動城市的經濟來促進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為此,習近平總書記近些年一再提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并且認為只有真正解決“三農”問題,恢復農業、農村、農民的生機活力,才可以切實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真正拔掉農村的窮根,實現農村的自發性發展。
1 加大科技投入,實現現代化農業
想要真正解決“三農”問題,首先就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在這樣一個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之下,需要充分利用已知的科學技術,為農業增添更多的機械化和現代化元素。
1)可以與地方的高校建立緊密的聯系,尤其是與當地的農業大學保持良好的關系,使得農業大學每年都能向農村地區輸送一定數量農業器械和農業研究專業的學生,這樣一來,可以保證農村人民的農業活動都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只有解決了農民賴以謀生的農業問題,實現現代化發展,才能夠從根本上盤活農村地區的經濟,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1]。
2)中央一級的政府需要層層重視,不僅僅需要從文件精神方面提出對“三農”問題中農業問題到落實決心和解決措施,同樣也需要與社科院等科技部門展開緊密的聯系,撥付專門的資金、成立專項研究基金。只有我國最頂尖的科技人才不斷地去研究現代化農業的實施途徑,研究現代化農業在機械和科技方面的發展問題,以此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2 著力興辦教育,提高農民文化水平
無論是興辦鄉村學校,還是加強基礎文化知識的普及,亦或者是在農村貧困地區開放九年義務制教育,并加大中央撥款力度,都是我國政府為了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而采取的興辦教育的措施。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知識型人才是至關重要的,而想要真正實現一個大國的崛起,想要真正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就需要補齊短板。目前,從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上來看,農村地區存在著較大的短板,想要補齊短板,需要中央政府持續推進九年義務制教育,使得每一名農村兒童都能夠接受到應有的教育機會。為此,除了需要加大對義務制教育的撥款力度和貧困學生的幫扶力度以外,同樣需要設立地區內的專項教育扶貧基金,而這恰恰也是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大報告當中再次強調的一個農民問題。
與此同時,還需要保證農村地區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盡可能地回歸到農村地區。而這是因為在近些年的“三農”問題解決過程中,能夠發現,即便企業在農村地區派出了一些分公司和項目人才等等,但流失率卻極高,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才無法忍受農村地區艱苦的條件。此時,如果能夠讓那些已經接受了較高文化水平教育的人才在大學畢業以后回歸到農村地區進行家鄉的改造的話,那么顯然是比其他人才更具有優勢的,他們更加了解農村,更加能夠與農民打成一片,同時,他們對于鄉土的濃厚感情,也使得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從人才方面予以保證,提高農民文化水平,不僅可以真正實現科技興村,同時還能夠在人均素質方面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3 強化政府職能,優化農村環境
在解決“三農”問題到工作上,政府將成為主要的牽頭部門,這是因為,無論是農村地區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投入,還是需要中央政府給予更多的撥款,都是需要政府牽頭才能夠實現的。筆者認為,政府目前應當積極地發揮社會職能,通過統籌教育、保障醫療等方面的職能,盡可能地優化農村地區的環境。
1)地方政府應當加強對于交通建設的重視程度,這是因為想要真正解決“三農”問題,想要使得農民種植出來的水果、蔬菜能夠及時的被銷往其他地區,首先需要一條完善的交通網。村政府需要積極地向市政府和區政府進行申請,要求更多的撥款來改善農村地區的路面需要,保障農村地區通往城市地區的公路已經能夠基本實現現代化,能夠利用柏油馬路來完成產品的運輸和農作物的外銷[2]。
2)農村地區與城市之間的差異并不僅僅表現在經濟方面,更多地也表現在社會保障方面,這實際上同樣也是因為農村地區的財政撥款量較少,想要保證所有農民的退休養老問題是不太現實的,與此同時,農村地區廣泛地暴露出來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而這些恰恰都是需要中央一級政府予以重點研究并解決的問題。只有給予農村地區農民更高的保障條件,才能夠使得他們獲得安全感,使得農村勞動力外流城市的問題得以解決,讓農村人口能夠留在農村建設自己的家鄉。
3)要進行相應的常識宣傳,尤其是衛生常識的宣傳。農村地區的農民所接受的教育機會較少,導致他們對于個人衛生不甚注意,這些都是破壞農村環境的表現。為此,鄉政府和鎮政府必須要積極地開展相關衛生常識的宣講,使得農民能夠具有較高的道德素質和自我約束能力,農村人口素質才能夠與城市產生協調性。
4)地方政府和稅務機關以及工商機關需要為地方的金融機構開辟更加快捷的道路。只有通過金融市場的力量調整農村地區的金融結構,才能夠真正激發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使得農村的經濟發展能夠迎頭趕上,避免出現城鄉二元化結構的問題。筆者認為,地方政府需要積極的進行政策宣講,鼓勵更多的企業進入到農村地區,為建設農村地區、發展農村地區作出貢獻。而這一結果的背后,必然需要政府加強政策紅利的傾向,使得企業能夠享受一定的優惠[3]。對于農民自發性成立的一些企業和團體經濟組織,地方政府應當給予更多的支持,不僅僅需要提供相應的政策紅利引導,甚至還可以給予一定的免稅額和免稅年限。尤其是對于一些惠農利農的企業來說,更加需要加大政策紅利的傾向,使得農民能夠自發性地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4 結語
地方政府需要盡可能地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定的便利,這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舉措,而這恰恰就需要從農業、農民和農村三個角度出發。這不僅僅需要政府方面的努力,同時也需要社會大眾給予高度的配合,尤其是對于一些金融企業和農業型企業來說,他們需要積極地進入到農村地區當中去盤活當地的經濟。
參考文獻:
[1] 孫郁紅.“三農”問題的邏輯基礎與鄉村振興策略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8(4):38-46.
[2] 張濤,趙磊.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路徑[J].農村經濟,2017(10):24-29.
[3] 高長武.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思想[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7,2(3):18-26,12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