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詩林 霍星 李慧瑩


摘要:現今社會快速發展,我國的海洋旅游業發展迅速,而海洋旅游中的海島旅游因其自身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己經越來越多地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和旅游愛好者的歡迎。但是海島旅游的興起不僅僅是推進了海島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更是給海島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本文著力于研究河北省唐山市的灣三島景觀變化,以海島旅游開發作為研究背景,探討旅游型海島的生態文化景觀問題和自然原生態景觀與旅游景觀的矛盾問題。通過研究唐山灣三島不同時間段的景觀發展變化,分析景觀功能轉變和對景觀利用過程中的問題,期望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景觀修復和生養協同方法,實現海島協調可持續發展。[1]
關鍵詞:旅游型海島;生態文化;景觀;唐山灣三島;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研究的背景
我國海島旅游發展迅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而海島因其獨特的神秘性和之前未開發的刺激感,旅游業快速發展,旅游型海島也成了開發者與學者們研究的熱點。
我國海島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可這也造成了人類對海島資源不合理的粗暴開發利用。而海島因其之前從未被開發過的情況,以及自身的生態系統和文化景觀極其的脆弱。兩者相加,使海島的生態文化景觀面臨巨大的威脅,加快修復和改善海島生態文化景觀刻不容緩。[2]
二、研究的意義
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只有建立在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之上,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景觀相協調,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海島上的自然生態景觀,是旅游型海島進行開發和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前提條件。但是隨著旅游型海島的快速發展,海島上涌入了大批量的游客,在有限的空間和自然資源內,嚴重破壞了海島原有的生態景觀景觀系統。海島內生態景觀功能利用的顯著轉變,降低了海島的生態承載力和生態自身恢復能力,使海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和阻礙。海島生態文化景觀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有利于緩解人與生態景觀的矛盾關系,對海島的合理性開發和利用產生積極有利的影響,也對我國的海洋旅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理論上豐富了海島社會景觀研究,并從人文地理學的視角切入,利用景觀功能的研究從而揭示了海島景觀與旅游景觀的變化,而不是單純的從社會學視角進行研究。[3]
三、研究對象
(一)地理區位概況
唐山灣三島地處河北省唐山市的東南部濱海,樂亭縣的西南部,是由灤河和潮汐作用沖積而成,歷史悠久,形態各異,資源豐富,擁有綿長的海岸景觀線,優質地熱溫泉,海泥資源,野生樹種遍布全島。灣三島由菩提島、月島、祥云島及其北側的半島陸地組成,總規劃面積約73平方公里。西臨曹妃甸新城,東接海港開發區,為京津唐秦四市所環抱,區位優勢顯著。[4]
(二)氣候條件概況
灣三島屬于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3°C左右。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為24.5-25.0°C;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4.5~-5.2°C;秋季平均氣溫為13.2°C, 春季平均氣溫為10°C,秋季氣溫明顯高于春季。島嶼日照充裕,達58-64%/年。平均風速較大,達5.5-6m/s。海島最高潮位2.45米,最低潮位-0.28米。年平均降水量621.36毫米,雨量充沛。濕度70%(平均),蒸發量2000㎜。
(三)地質地貌概況
祥云島:祥云島是我國最大的由河流和海汐沖積而成的細沙島嶼。祥云島屬離岸沙壩島。祥云島體呈長條形,島體兩端由于受河流和潮汐的影響,向內陸彎曲。它與附近的菩提島、月島、等共同形成了中國罕見的最獨特的雙岸并延地貌格局。
菩提島:菩提島位于唐山灣三島旅游區渤海灣之中,東西寬1公里,南北長3公里,景區總面積4.4平方公里,是華北第一大島。[5]
(四)植被資源概況
島內植物種類豐富,有近千棵菩提樹,是在北方很難見到的景象。自然植被覆蓋率98%以上,有“孤懸于海上的天然動植物園”之美譽。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調查法
通過調查研究國內外有關海島生態系統和文化景觀方面的文獻著作,學習并掌握其研究理論與方法。為后面的海島生態文化景觀可持續發展研究做足充分的準備。
(二)實地調研法
進行現場調查與調訪、收集地方統計資料,以取得直接、接近實際情況的研究數據。選取旅游開發下的唐山灣三島作為調研區域,進行實地考察,現場測量。
(三)社會調查法
目前為止,旅游型海島主要有政府、旅行團、個人旅行者與當地原住民四個參與主體,并且在其中對景觀功能最大需求和最需體驗景觀服務的是海島當地原住民與外來旅行者這兩個主體。通過實地調研當地原住民和當日去灣三島旅行的游客進行訪談,獲取當前灣三島的資料。
(四)數理統計分析方法
根據對景觀多樣性指數和自然景觀受威脅指數及城鎮化侵蝕指數進行計算分析,選取合適的評價指標,對海島旅游生態系統健康狀況進行評價。
五、灣三島景觀生態健康評價
(一)景觀多樣性指數
景觀多樣性主要是指生態景觀組分或生態景觀系統在結構、功能以及隨時間變化方面的多樣性,反映了景觀的復雜性。景觀多樣性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H——多樣性指數;Pi——景觀類型,i所占面積的比例;m——景觀類型數目
(二)自然景觀受威脅指數
自然景觀受威脅指數是測定某一類自然景觀受建設用地景觀威脅的程度的數據。計算公式為
Vi=(Li+Ui+Pi)/3
式中,Vi——自然景觀受建設用地景觀威脅的指數;Li——第i個自然景觀類型與建設用地景觀的鄰接長度與其邊緣總長的百分數;Ui——第i個自然景觀類型與建設用地景觀類型的鄰接斑塊數目與其斑塊總數的百分數。Pi——第i個自然景觀與建設用地景觀類型的鄰接面積與其總面積的百分數。
2001、2007、2011、2017年灣三島自然景觀受威脅指數與城鎮化侵蝕指數計算結果如表一所示。
根據調查研究可知,灣三島景觀受威脅指數逐年上升,由此可見,灣三島旅游等開發活動與其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水平總體上有待提高,仍然還存在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還需要繼續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人為干擾和自然干擾對景觀健康綜合水平的影響。
六、灣三島景觀格局上的生態修復與優化
(一)建立自然保護區(無人區)
有關部門可以把保護區域劃作無人區,用木柵欄隔離開,平時不許游客進入保護海島的原生態自然景觀。為了防止游客打擾島內野生動物,擅自闖入保護區,建立了24小時實時監控系統,時刻關注島上動態。
(二)優化自然植被區域
維護海島生態景觀系統,既要創造和構建大型自然植被區域,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小型自然植被區域不被破壞。其次,應嚴格的規劃綠地植被,提高自然景觀功能的利用,增加自然生態景觀面積。
(三)加強生態廊道建設
廊道適用于物種的擴散及能量的流動,廊道的構建可以增強各個景觀之間的聯系,用原土植被打造生態廊道,保護近岸環境,增強防災減災能力。
(四)四平衡產業發展趨勢
灣三島經濟產業轉型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島內開始有傳統的膿液和漁業轉變為新興的第三產業服務業。但是在發展經濟產業的同時,一定要時時刻刻的謹記生態文化景觀的維護。經濟產業間的比重也要時刻度量好,為旅游服務業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務時,重視起島內傳統經濟產業,維護農漁業生態文化景觀功能,有效保持海島原生狀態,和諧有序進行經濟產業轉型,同時結合好的當地特色,增強灣三島獨特的優雅與魅力。[6]
七、結束語
通過景觀功能分析,結合灣三島景觀功能的空間演變,從旅游影響的視角探討海島生態文化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落實灣三島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唐山灣三島的生態文化景觀與島內經濟產業結構的發展現階段還相對具有穩定性可控性,但情況仍是不容樂觀,島內旅游功能景觀不斷地在增加,相對應的就是原生態景觀系統在一步步被侵蝕,原生態景觀或消失,或壓縮,或移位,景觀功能碎片化嚴重。
根據自然、社會、經濟等條件研究比較,對唐山灣三島的生態文化景觀的修復方案進行規劃建議。擬采用建立自然保護區、優化自然植被區域、加強生態廊道建設、平衡產業發展趨勢等工程方案對灣三島生態文化景觀進行整理和修復。
參考文獻:
[1]陸林.國內外海島旅游研究進展及啟示[J].地理科學,2007,27(4).
[2]張志衛,豐愛平,李培英等.基于能值分析的無居民海島承載力:以青島市大島為例[J].海洋環境科學,2012,31(4).
[3]河北省海洋局.河北省海島保護規劃[R].2013,21.
[4]朱建剛,余新曉,甘敬,張振明.生態系統健康研究的一些基本問題探討[J].生態學雜志,2010,29(1) .
[5]盛顯純.合理開發海島的旅游資源[J].海岸工程,1987(02).
[6]林明太,孫虎,郭斌等.基于RS與GIS的媽祖圣地湄洲島景觀格局優化[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