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霏
摘要:近年來,在我國群眾文化事業逐漸興起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群文音樂創作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群文音樂作為當前時期群眾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意義。在群文音樂創作中,必須對其創作要點進行全面把握,提升群文音樂創作的質量,為我國群眾文化生活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對群文音樂的作用進行分析,探究其創作要點,以推動我國群眾文化產業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群文音樂;創作;要點
群文音樂是新時期我國群眾文化產業發展中形成的、以廣大人民群眾為音樂受眾的一種音樂形式,對于我國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逐漸豐富,人們對群文音樂創作的質量要求也逐漸上升。基于此,就必須加強群文音樂創作的管理與把握,為我國群眾文化生活的開展奠定高質量的群文音樂創作基礎,為我國群眾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群文音樂支撐。
一、群文音樂的作用
群文音樂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結構組成部分,其本身在群眾文化生活中就具有重要作用,是促進我國群眾文化事業發展、豐富群眾日常文化生活的必然途徑[1]。現階段群文音樂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群文音樂具有宣傳教育的作用。群文音樂作為一種群眾文化形式,其本身存在的意義就是用于文化宣傳的,在群眾文化活動中開展群文音樂活動,能夠使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在群文音樂中感受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群眾的文化思維、文化情感以及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健康積極的群文音樂對于我國的文化教育和文化宣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是推動我國國民積極向上的重要文化活動方式。
第二,群文音樂具有文化傳承作用。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在音樂中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內涵,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沉淀[2]。因此,在群文音樂的創作中,通過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就能夠使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群眾在群文音樂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文化精神,這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蘊含中國傳統文化因素的群文音樂在群眾文化生活中融入對于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也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是實現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之一。
第三,群文音樂具有休閑娛樂的作用。群文音樂作為群眾文化的組成部分,群眾文化本身就是用于群眾的日常生活娛樂的,因此群文音樂也具有了文化休閑的作用。通過群文音樂中的通俗音樂或流行歌曲,使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審美需求得到了滿足,緩解了群眾的精神疲勞,將群眾文化產業本身的娛樂休閑作用展現了出來。
第四,群文音樂具有社會實踐作用。音樂是時代文化發展的成果,是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化產物,不同時期的音樂所蘊含的時代精神是不同的,這就使音樂本身具備了時代社會發展的特點。而群文音樂作為21世紀我國群眾文化產業發展中形成的大眾日常音樂文化生活內容,其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社會實踐作用,其中蘊含了社會發展的特點,是21世紀時代發展的音樂文化體現,是社會體系發展向前的音樂文化見證。基于此,群文音樂在群眾文化發展中也就具備了社會實踐的作用。
二、群文音樂的創作要點
群文音樂作為一種群眾文化形式,隨著人們對群眾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人們對群文音樂創作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升。面對這種現實需求,就需要對群文音樂創作的要點進行全面把握,根據其創作要點,全面提升群文音樂創作的質量,為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推動我國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一,群文音樂創作的廣泛性要點。群眾文化活動本身就是以廣大的人民群眾為開展基礎的,而群文音樂作為群眾文化的組成部分,其服務對象也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因此,在群文音樂創作中,首要的創作要點要求就是所創作的群文音樂必須具有廣泛性,能夠與人們的生活實際相融合,使更多的普通群眾感受到群文音樂中所蘊含的文化生活氣息。例如,在群文音樂創作中,創作者必須深入到群眾業務文化生活實際之中去,以群眾音樂文化生活的廣泛性需求為群文音樂創作的核心所在,為其奠定創作基礎,保證作品的適宜性。
第二,群文音樂創作的時代性要點。音樂作為時代文化發展的產物,音樂作品中本身就蘊含著極為鮮明的時代文化特色。而群文音樂作為新時期群眾文化發展中一種大眾性的音樂文化體系,其創作中更要蘊含時代文化氣息,與人們的時代文化發展充分的結合到一起,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群文音樂的文化認同感。同時,時代化的群文音樂創作也能夠使群文音樂成為一種文化發展方向的風向標,為群眾文化發展提供時代文化的指引。例如,在現代群文音樂創作中,就要結合時代發展的主旋律,以“中國夢”作為群文音樂創作的時代指引,為群文音樂賦予時代生命力,將家國情懷融入群文音樂內,使群文音樂能夠與聽眾形成內在的身心共鳴以及外在的時代發展共鳴。
第三,群文音樂創作的教育性要點。文化的根本作用是教育,群眾文化作為文化產業時代發展的一種新形勢,其本身的作用并沒有發生改變,只不過群眾文化更加適用于社會發展中的廣大人民群眾。因此在群眾文化的群文音樂創作中,也必須保證群文音樂創作的教育性,以音樂文化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文化教育,這對于我國和諧社會主義生活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實現人民群眾文化審美觀、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3]。與此同時,群文音樂創作中也要注重傳統文化教育性質的融入,將傳統文化作為群文音樂創作的主要文化來源,以傳統文化元素來提升群文音樂的創作質量,以群文音樂來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這是群文音樂教育性要點的重要要求,是實現傳統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結束語
群文音樂作為新時期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不斷高漲,必須提升群文音樂創作質量,為我國群眾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基礎。群文音樂創作中,必須牢牢把握其創作要點,以要點為基礎要求,提升群文音樂創作的質量,提升我國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品質,推動和諧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丁.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工作[J].黃河之聲,2017(13):115-116.
[2]房塬.傳統文化在群文音樂創作中的傳承和發展[J].藝術品鑒,2018(5):139-140.
[3]徐志博.別樣風格中感受人間溫情——群文音樂創作“耕耘路上”[J].上海藝術評論,2017(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