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哲學家尼采,一生熱愛音樂,對西方音樂審美有著深遠影響。基于此,本文先簡單介紹了西方音樂發展階段,然后從尼采音樂思想出發分析了西方音樂的審美追求。直至今天尼采音樂審美仍然對西方音樂有著深遠影響,值得人們思考。
關鍵詞:西方音樂;音樂審美;尼采音樂思想
一、引言
尼采是西方著名哲學家,也是少有的畢生熱愛音樂的哲學家,他生長于西方音樂的浪漫主義時代,對于西方音樂審美有著深遠的影響。眼看著音樂沒落,尼采面對社會困境無能為力,只能通過音樂對社會進行批判,試圖用音樂激勵人們,尋找到心理上的慰藉。
二、西方音樂發展階段
西方音樂可以分為八個時期:第一,古希臘羅馬時期。第二,中世紀時期。第三文藝復興時期。第四,巴洛克時期。在這一階段,西方音樂快速發展,逐漸形成了多個流派,不斷突破音樂風格,重新定位音樂形式,有效推動了西方音樂發展。第五,古典主義時期。器樂完全獨立,西方樂器在這一時期獨立發展,無論是樂器演奏還是種類都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一階段對西方音樂史有著重要影響。第六,浪漫主義時期。其中民族樂派是最典型的一個。西方音樂在這一時期形成諸多流派,可以作為大眾認知音樂的代表[1]。第七,現代音樂時期。這一時期開始有了傳統和前衛的沖突,受到經濟和社會形態的影響,音樂種類極大豐富,風格多種多樣。第八,新世紀音樂,現階段音樂創作者出發點豐富多彩,音樂內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三、西方音樂的審美追求——以尼采音樂思想為例
(一)尼采音樂美學
當時的尼采受到叔本華的影響,認為音樂是本源,提出音樂作為非理性產物的觀點,但和叔本華悲觀態度存在很大差異,尼采提出的非理性更加樂觀,對現實社會丑陋現象進行批判,如《悲劇的誕生》中批判了蘇格拉底理性主義,提出了形而上的觀念,強調音樂能夠鼓勵人們,不斷超越自己,永遠和苦難斗爭,對于生活的態度十分積極,是形而上的認知,和浪漫主義對抗。此外《悲劇的誕生》將藝術分為兩種形態,分別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來源于古希臘民俗,古希臘人崇拜酒神,認為酒神作為主導神靈,認為其引導人和自然的融合,給人們帶來諸多歡笑。另一面日神精神則對應著光明,代表著正義,象征人們節制本能。悲劇則是本體和意志的結合,但尼采本人更加傾向于酒神精神,也就是音樂精神,認為音樂精神是全部藝術的開端,建立了音樂的地位。
尼采走上音樂道路源自作曲家瓦格納的引領,瓦格納充滿浪漫主義的音樂為尼采音樂理念奠定了基礎。兩人對叔本華哲學擁有一致的立場,但尼采的反叛,音樂追求的差異,讓兩人分道揚鑣。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尼采對瓦格納樂劇進行了批判,兩人理想和藝術思想有很大差異,背道而馳。在尼采很多作品中,都對瓦格納音樂思想進行了批判。尼采對浪漫主義中軟弱的特質展開批判,也是對德國社會的批判,奠定了尼采音樂審美的基礎,認為音樂和藝術都源于人的生存需要,人類面臨著苦難的生活,只有具備對音樂、對藝術的追求,才能樂觀的生活。
(二)對西方音樂審美的影響
尼采處于浪漫主義音樂時期,他的音樂美學和審美是浪漫主義轉型的關鍵點。尼采雖然對浪漫主義音樂進行了批判,但其審美思想仍然不能離開浪漫主義的影響。尼采音樂審美繼承了浪漫主義音樂思想,并進行了自主創新,形成了現代主義的音樂審美。現代主義音樂審美超越了浪漫主義音樂審美。尼采之所以能夠深入剖析哲學、文學和音樂的關系,和其受到的教育存在密切關系,尼采創作的音樂和演奏,讓哲學家能夠在音樂立場上對美學和審美論述,包括形而上學思想等[2]。用音樂告訴人們,遇到生活中的苦難不要害怕,要勇于尋找解決方法,這對于今天仍然有著借鑒價值,值得深入研究西方音樂審美。
在尼采音樂思想中更加重視人性價值,發展至今天,已經成為哲學思想,對西方音樂審美產生了深遠影響,形成一種音樂文化。音樂和哲學雖然存在本質差異,但仍然存在共通點,藝術家的思想可以提煉為哲學理念。尼采音樂思想中反映的社會困境,在西方音樂歷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引導了人們釋放個性,超越自我。站在今天,尼采音樂審美可以作為西方音樂審美的開端,其音樂思想的樂觀和超前性,仍然值得人們借鑒和思考。
(三)大眾藝術審美流行
尼采一直自居貴族后裔,在其音樂思想上仍然可以發現貴族的跡象,當尼采看到瓦格納之流趨向于大眾藝術,就遇見了大眾藝術流行趨勢。受到時代的影響,音樂藝術表現出趨同的傾向,人們的精神生活被五花八門的音樂填充,人們逐漸喪失了對藝術的判斷。尼采曾提出人們依靠病態音樂賺錢,對今天音樂審美做出了預判。如今音樂成為謀生工具,成為大眾藝術的典型,失去了原本的真誠性,流水線式的音樂加工,也將音樂活力剔除,各種各樣的商演活動降低了音樂的格調。尼采對這一問題早已提出回應,表明自己的立場,對于大眾音樂審美的批判,也是回應自己對音樂審美的堅持。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尼采受到叔本華的影響,認為音樂是藝術本源,要用非理性態度欣賞,對于音樂審美抱著形而上的觀點,肯定音樂具有引導人們正視苦難,直至今天,尼采音樂審美也深深影響著西方音樂審美,對音樂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文妍,王志軍.中西方傳統音樂美學中審美意識的比較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14):5+11.
[2]倪曉云.東西方審美差異對鋼琴作品創作和演奏的影響[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36(03):86-89.
作者簡介:高長天(1992年6月-),男,漢族,博士在讀,中國音樂學院,研究方向為西方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