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成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年級;解決問題;錯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128—01
對于學生而言,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候并不是學生不會做,而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但是部分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屢次犯同樣的錯誤,就算經過教師無數次提醒,依舊是“老毛病”不斷。為此,教師就要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總結自己常犯的錯誤,并找出錯因,進而科學合理地糾正。
一、過于粗心大意
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并沒有認真解讀題目,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判斷,這樣就會導致對題目理解不全,因而出現錯誤。
如,請判斷下面的題目是否正確。
1. 長方體的三條棱分別是長、寬、高。(正確)
2. 一個角可以由兩條射線組成。(正確)
3. 將一塊蛋糕分為4塊,每份是。(正確)
4. 平行線可定義為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正確)
在上面幾道題中,學生的判斷都是錯誤的。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學生對題目了解得不透徹。第一道題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斷章取義,正確的應該是“長方體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是長、寬、高?!钡诙李}學生也是忽略了前提條件,正確的應該是“在同一個點引出兩條射線就可以組成一個角?!钡谌李}學生判斷錯誤的原因也還是忽略了前提條件,正確的應該是“將一塊蛋糕平均分為4塊,每塊就是這個蛋糕的。”第四道題,學生也同樣忽略了前提條件,正確的應該是“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庇纱丝梢?,假若學生沒有仔細閱讀,并且認真理解,就會導致判斷不正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前提下,認真仔細地閱讀題目。
二、學生感知粗略
學生感知上的錯誤也會對學生解題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下面兩個例題:
例1,有一塊梯形的廣告牌,上底是6米,下底是10米,高是9米?,F在要給這個廣告牌兩面都油漆,假若每平方米使用的油漆是0.3千克,每千克的油漆是26元,請問油漆這塊廣告牌需要花費多少錢?
學生通常會錯題為:(6+10)×9÷2×0.3×26。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感知上的錯誤,沒有看到題目中的雙面。
例2,A倉庫有庫存糧食110噸,B倉庫比A倉庫多存糧,試問B倉庫比A倉庫存糧多多少噸?
學生一般會錯誤地列式:110×(1+)或者110+110×。出現這兩種錯誤的解法主要就是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會慣性地思考,從而將A倉庫的庫存糧食看成是單位“1”,再加上單位“1”屬于已知條件,因此就可以用乘法去求出B庫存的存糧。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學生就會無視題目的條件,從而粗略感知,也就是錯誤的感知。針對學生感知粗略的問題,教師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并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明白審題的重要性,從而讓他們養成檢查以及改正錯誤的習慣。同時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時,還要求教師耐心地指導學生。
三、對數量關系的理解不正確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會因為對題目中數量關系理解不透徹,導致做題的錯誤率升高,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如,某地需要修一條路,在完成了這條路的35%之后,距離這條路的一半還有16千米,請問修的這條路有多長?
通過觀察學生的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的解答為:16÷35%=45.71千米。由于學生并未理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就會導致學生解題錯誤。事實上,16千米對應全長的百分比應該是15%,因此正確的解法應該是16÷15%=106.67千米。因此,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并且理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找到正確的數量關系,然后再引導學生進一步解答。這樣,才能避免因為數量關系理解錯誤導致解題錯誤。
上面羅列了小學數學高年級的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些錯誤原因,并且針對性地提出了糾正方法。實際教學中,還需要教師不斷總結學生解題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策略。這樣,才能及時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