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霞
【關鍵詞】 語文教學;問題;設計;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159—01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設計出有效的課堂問題,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溝通交流的能力,而且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創設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廣大教師引起重視。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設計有效問題的意義
經大量實踐研究調查得出,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中,還遠遠不能發揮出問題教學的實效性。課堂上,部分教師提出的問題漫無邊際,這些問題中有些是無效的,致使學生在思考中出現了沒有方向,漫無目的,沒有耐心的現象。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式應運而生,有效提問、有效設計問題成為教師教學當中行之有效的主要手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解決問題和探究問題最主要、最直接的教學手段,也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它能有效轉變傳統課堂中存在的弊端,使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時間能理解、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獲取更廣泛、更多的學習語文的方法,為全方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及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其他課堂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因此,如何在語文課堂當中提出更為有效的問題,需要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深思考慮并付諸于教學實踐。
二、通過提出有效問題,調動學習積極性
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就像是投入水中的石子一般,可以激起學生思考、探究、分析的浪花,激發學生鉆研、發問、求真的欲望。初中生對待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十足的好奇心,課堂上教師有效問題的設計,讓學生用探究的眼光去思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避免學生出現煩躁、沒有耐心等不良現象。
例如,在學習《曹劌論戰》這篇文章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分析魯莊公的局限與曹劌的遠謀之處,這時學生的興趣點都會聚焦于曹劌的性格以及他的遠謀之處。教師就可以順勢問出:在這次長勺之戰中,曹劌的意見看似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沒有了曹劌的謀劃,魯莊公在長勺之戰中是否能夠取得勝利,魯莊公除了身上的鄙陋之外是否一無是處?學生們興趣十足,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課堂討論當中。討論一開始學生就自主結成了小組,在小組中你一言我一語,從曹劌的問,魯莊公的回答,學生了解了曹劌的深謀遠慮,魯莊公的鄙陋與膚淺。由此可見,教師應設計那些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深入掌握課文內容的過程。
三、通過提出有效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所有訓練當中,最基本的環節就是思維模式的訓練,初中各個科目的開展都離不開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尤其是對于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語文學科,更是與學生的思維素養脫不開關系。
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相關知識時,有些學生認為胡屠戶是趨炎附勢、貪財、斤斤計較的小人,有些學生認為是因為范進一直不能取得功名而導致胡屠戶成為勢利小人,雙方同學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開展一個小的辯論賽。基于此,教師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胡屠戶只是責罵范進,而不是逼迫范進跟自己一樣去當個屠戶?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就被激活了。這時需要教師根據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探究出胡屠戶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充分認識到,在那時的情況下,胡屠戶同樣受到科舉制度的毒害,中了舉的范進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沒有中舉的范進就是不成器的、沒有用的,這也決定了他只能讓范進在科舉這一條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想法……這樣通過教師啟發,學生自己質疑、解惑,不但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提升了思維,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效設計課堂問題,通過提出有效化、科學化、合理化的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與學習興趣。教師要立足于學生,不斷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來。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