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島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孟 波 康春鵬
[內容提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落實黨的十九大重大決策部署,更是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對青島市涉農縣區鄉村現狀與不足的調研與分析,正視我國鄉村政治機制組織運轉虛化、經濟結構轉型偏軟、人才動力內外不足,生態保護簡單粗暴、歷史人文傳承乏力的現實難題,運用AAHP算法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分析本區域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路徑的先后和突破口,并緊扣區域傳統產業優勢與現代資源稟賦的特色,有針對性提出不懼炸碉堡、勇于攻山頭、敢于打硬仗的新時期實現鄉村振興的攻堅作戰圖。實現我國鄉村全面振興的根基壯、特色凸、產業強、資源聚、人才豐的“清明上河圖”,打造可復制、可傳播的鄉村振興的齊魯經驗和樣板,為我國全面鄉村振興做出齊魯貢獻。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把鄉村振興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層面,同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具體振興方略。青島上合峰會后,習近平視察山東時再次強調山東省要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2019年兩會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山東省作為全國農業大省,肩負起打造全面鄉村振興的樣板任務。山東盤家底、比先進、謀發展、做實事,制定“1+1+5+N”政策規劃體系,實施“十百千”示范工程,開展美麗村居“四一三”行動,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明確了打造鄉村全面振興齊魯樣板的發展路徑和措施。青島市作為省內的經濟龍頭大市,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2萬億元左右,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七,農產品出口額50億美元,居全國城市第一。省級美麗鄉村達標村達63.7%居全省前列。青島產業基礎扎實,資源質量優良,內生動力強勁,在探索齊魯鄉村振興樣板上更應昂起龍頭,貢獻青島擔當,做出全國樣板。
山東素有“全國農業看山東”之說。山東是全面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和試驗田。青島作為山東省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經濟上有實力,歷史上有典型,發展上有經驗,其發展路徑的選擇,對于全國全面鄉村振興戰役的勝利,有著掃雷連、先鋒排的示范意義。2018年底,青島市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0個省定貧困村、310個市定經濟薄弱村、10個市定經濟薄弱鎮全部退出摘帽。農業政策普惠紅利得到落實,鄉村經濟實體得到充實,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為鄉村全面振興創造良好的開局。
當然,在保底脫貧的基礎上,內部縱向相比,鄉村全面振興距離青島市資源稟賦的匹配度和發展潛力還存在著我國其他區域共性的三個發展困境:一是組織振興缺乏堅實的經濟基礎。大部分貧困鄉鎮收入來源還主要依賴上級的轉移支付和集體的土地流轉,政策依賴性強,土地財政難以持續;集體經濟小而散,收入來源單一,經營業態重復,缺乏自生動力和持續活力;基層組織班子凝聚力不強,經營大戶主導組織生活,基層組織“不敢說話”、“不能說話”、“說了也不好使”,組織振興全面缺乏內生經濟保障;二是產業振興缺乏閉合的產業鏈條。農作物種植品種單一化,靠經驗做飯普遍存在,農作物種植規模碎片化,靠天吃飯依舊占主流,農業生產加工片段化,靠人給飯暫難扭轉,農產品銷售本地化,靠中介送飯預期不穩,創業經商寡頭化,靠官要飯難以復制。鄉村種、產、銷、創產業缺乏產業規模的基礎,沒有產業主鏈條的串聯,找不到互贏的閉合流量出口,難以形成長期穩健,持久受益性產業集群;三是人才振興缺乏有效的內外供給。鄉村政策高紅利傾斜,人口低欲望現象凸顯,自身放棄學習提升,不愿自我脫貧,死守政策紅利,靠政策走捷徑,對幫扶簡單直接要物、錢、房,殺雞取卵,變現化態度強烈。新生一代斷層明顯,種地不會,經商無門,升學無望,單一勞務交換,重復體力重壓下鄉村新生一代困于現實生計,內生動力不足,外部環境支援有限,嚴重缺乏能與農業產業鏈深度耦合型人才。
外部橫向相比,鄉村全面振興中還存在三個不協調:一是上下級力度不協調。在鄉村全面振興工作推進中,上級把鄉村振興放到生死的戰略高度,當作富民強國一號工程,在政策、人員、資金、機制考核等方面都全力傾斜、步步落實、環環相扣,但是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尤其是以GDP為核心的考核體系下,鄉村工作難出亮點,難出政績,求“穩”占主流,“等看”占主線。上面多條線,基層一根針,這就存在等政策細細再干、看左右趟趟再走、要資金落實在說,都愿送炭拍合影,不肯織網教捕魚。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上重視度、持續度和力度上有待加強和協調一致;二是軟硬件建設不協調。在鄉村全面振興工作推進中,地方政府積極重視硬件環境的建設和完善,鄉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任務目標堅決完成,美麗鄉村的樣板示范接連打造,“七改”工程基本完成,城鎮化建設全面提速;但是在擁有嶄新的園、街、樓、路之后,鄉村文脈傳承、歷史文明挖掘、群眾文化豐富、主流精神打造、生活風尚引導等方面沒有做足、做好與做強文章,缺少文化內涵的美麗鄉村更像是中彩票一夜暴富的乞丐,有形無魂,軟硬件均衡發展有待協調一致;三是新舊動能轉換發展不協調。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中,百縣千鄉萬村工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工程、精準扶貧等項目注入了大量的專項資金,提升了生產水平,改善了人民生活,亮麗了生活環境;但是多數資金是直接補貼改善人居環境為主,部分產業引導資金因為需要抓手落地也大部分上了傳統經濟的“舊船”,落到鄉村“四新”產業上的寥寥無幾,鄉村新動能有待打造,科技創新對農業貢獻度不大,舊動能激活尚需時日,一二三產業融合深度不夠,鄉村新舊動能轉換乏力,新動能產業發展可持續性不協調。
總之,清晰認識鄉村發展的趨向,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勇于自我解剖與變革,借助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造全國全面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示范工程。
文獻檢索得到青島市200個省定貧困村、310個市定經濟薄弱村、10個市定經濟薄弱鎮全部摘帽。20個鄉村振興工作隊扎根基層開展幫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2.5萬家,建成986個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總產300萬噸,水產品總產118萬噸,農業適度規模比重達到67%,完成398公里公路整修,1649個項目農村電網改造、165個村莊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問卷調研青島市5個涉農地市的27個鄉鎮街,回收問卷2200余份,主題訪談11個鄉鎮主要領導、管區干部、第一書記及村兩委班子成員,結合青島大學、青島網商協會8專家的賦權打分,得到鄉村振興發展路徑權重比例表。

表1 鄉村振興發展路徑權重比例表
通過FineBI大數據智能BI分析出打造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實施圖1。結果顯示,對于農業產業鏈(0.25)的整合、鄉村組織機制(0.17)建設、鄉村扎根人才(0.14)的培養、美麗鄉村(0.12)的打造、精準扶貧(0.10)、人文歷史(0.08)的傳承是人們關注的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重點領域。
在此提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要攻下“三大碉堡”,即組織振興缺“根”、產業振興無“門”和人才振興沒“家”這三大碉堡;守護“兩座山頭”即“綠山頭”與“紅山頭”;打贏“一場硬仗”即實現我國全面鄉村振興,不折不扣的執行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

圖1 青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頻詞圖
在具體推進鄉村振興實施路徑選擇上,重點考慮三個維度:一是宏觀維度,即充分考慮鄉村振興的發展趨勢,選擇未來政策集中扶持、具備較強發展潛力的領域;二是內生維度,即考慮自身是否具備相應的發展基礎和創新能力,并凸顯出鄉村發展定位和特色;三是樣板維度,即從可復制、可推廣角度出發,發展路徑是否能夠形成比較成熟的經驗和發展典型,是否能為全國的鄉村振興提供借鑒樣板。考慮到選擇過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特點,運用AAHP算法軟件,主要是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發展路徑的方向,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建立鄉村振興發展路徑層次模型,考量各層要素間的關聯關系進行兩兩比較,得出它們對上一層次某個準則的相對重要程度,將全部比較結果對于某一上層因素的標度值列出分析表,就得到判斷矩陣,形成判斷雷達圖,發現該領域的助攻方向和突破點,更有針對性的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的開展。
組織振興缺“根”方面:根據AHP模型在分層賦權,構造計算分析可以得出:集體經濟(0.3639)>特色產業(0.2784)>集體決策(0.2731)>基層領導人(0.1964)>精準扶貧(0.1569)>體制機制(0.1354)>組織權威(0.1044)>硬件建設(0.0812)(圖2)。由此可見,組織振興的關鍵在于發揮資源稟賦的優勢,打造傳統產業與特色產業融合共生的基礎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選出真正為民辦事的基層領導干部,發揮其政治覺悟高、經濟頭腦活、說話威信強的特點,通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平度云山鎮以大櫻桃種植為突破口,打造大櫻桃產業產、銷、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集聚平臺,借助互聯網+的翅膀,后發形成省內最大單品產業市場,農民收入得到了提升,集體經濟得到了充實,基層組織提升了威信,基層面貌得到了改善,形成了西宋戈莊村等一批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圖2 全面鄉村振興中組織振興發展路徑圖
從青島市來看,借助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的“萊西經驗”已有成果。進一步突出宣傳和弘揚“萊西會議”精神,繼承和提升“萊西經驗”的“三配套”建設的靈魂,打造新時期“三三制”的“萊西樣板”,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具體發展路徑是,以公選、公決、公開、公正為根,加強村黨組織領導制度建設,尤其是在危房改造、低保認定、土地確權等方面,讓全程公開、全程留痕、全程公正的陽光照在每一個角落,構建權威高、活力足、人心聚的村民自治機制;以產品線、供銷鏈、人才群為主干,通過上級撥一點,村民湊一點,集體籌一點,成立股份制的集體經濟體,重點在鄉鎮特色產業、傳統產業、一村一品、鄉村旅游、民俗風情、體驗營銷等為切入點,發展壯大村黨組織整體實力,構建經濟夯實、產業繁榮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家族、家庭、親友為葉脈,構建孝道當先、守望相助的村級人文關系,選出集體內活力足、威望高的“鄉賢”型基層領導干部,總結“萊西經驗”在新時期鄉村振興中的新特點和典型,升級基層組織為有經濟基礎腰板硬、有明白人帶頭頭腦活,有群眾擁護手有力的鄉村組織振興齊魯樣板。
在產業振興無“門”方面:根據AHP模型在分層賦權,構造計算分析可以得出:產業鏈(0.4739)>特色小鎮(0.3131)>產業人才(0.2864)>政策培訓(0.2454)>電子商務(0.2384)>組織建設(0.2069)>產業環境(0.2044)>產業扶貧(0.1812)(圖3)。由此可見,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鏈條的打造。威海市為了打造打印機項目產業鏈,把打印機拆開,整理出七大系統、八千多個零件,分門別類研究一遍,梳理出110多家供應商,按圖索驥,不僅引進惠普打印機知名產業,還帶起一個千億元的打印機產業集群,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產業聚合力不斷增強。兩個支撐點:一個是特色產業小鎮的融合形成,利用這個載體匯集各種資源要素,深化鄉村振興與區域特色產業的融合,實現美麗人居自然生態與特色優勢產業融合式均衡發展;另一個是產業人才的培養,尤其是產業藍領的分工培養,在鄉鎮區域內部實現德國二元制產業技工培養試點,發揮產業鏈和產業帶集群的優勢,借助特色小鎮事業留人的人才理念,轉型傳統農民職業身份,培養鄉村現代產業技能工人群體,支撐產業鏈條的完善和延伸。青島即墨區為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吸引整合了全市技工院校資源,合并產業所需院校,提升技工實訓基地水平,打造全新職教園區,補貼技工學員培養,為全市鄉村產業振興形成“人才湖”蓄、輸效應。
青島市依托各鄉村資源稟賦,嫁接“互聯網+”發展工具,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培養共享共贏思維,依托建設農業供產銷數據智慧化、共享化、賦能化一體平臺,確保糧食安全紅線不動搖,產業結構動態優化升級,農業機械裝備網絡共享,海上糧倉種類持續豐富,打造智慧數字農業生產的“青島樣板”。如青西新區的北茶小鎮、即墨區的藍谷等。依托我市電商示范鎮工程和精準脫貧工程,完善鄉村電商公共體系內涵,提升鄉村電商應用水平,打造鄉村電商知名公共品牌,健全鄉村電商終端物流體系,倒逼鄉村電商標準化建設,助力鄉村電商精準扶貧開展,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打造農業新零售的“青島樣板”。如膠州的九龍街道上合示范區、膠西鎮等通過電商平臺,形成了本地規模產業集群,打造了網絡銷售品牌,完善了本地產業的配套,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圖3 全面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發展路徑圖
在人才振興沒“家”方面:根據AHP模型在分層賦權,構造計算分析可以得出:返鄉大學生(0.5139)>大學生村官(0.3269)>第一書記(0.2384)>支援干部(0.2331)>產業專家(0.1412)>務農人員(0.1054)(圖4)。由此可見,首位的也是可持續性的人才供給是緊抓返鄉大學生群體,激發其扎根工作的熱情,提供其扎根工作的事業,關心其扎根工作的需求;其次是大學生村官群體,兩個群體的突出可見鄉鎮對于知識的渴望與尊重;最后是下派干部,這個群體有資源、見識寬、站位高,為鄉村發展把脈護航是再適合不過的。如萊西院上鎮對返鄉大學生逐戶走訪、登記臺賬,結合其大學所學專業,有意識的培養,有針對性的培訓,有組織的聯誼,形成鄉村人才互動圈。

圖4 全面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發展路徑圖
青島市通過組織安排、產業引人、教育育人和政策留人,養胖了親生的“兒子”,留住外來的“女婿”,引來常住的“鄰居”。以鄉愁、血緣、家族為紐帶喚回漂泊的“兒子”,激發“兒子”的家鄉情懷,給予最大資源的傾斜,尤其是社會地位的尊重,養住、養大、養胖能說“方言的自己人”;以產業鏈為紐帶,以事業群為核心、以服務周為名片,事事處處體現“兒子”“女婿”都是“兒”的環境,以鄉村人民幸福感獲得為衡量標準,舍得資源供給,不懼創新變革,留住外來的“女婿”建功立業、名利雙收;以本鄉村山青水秀、民風淳樸為賣點,以孝德文化傳承、農桑體驗為亮點,以一棵樹、一隴苗、一間房的資源專屬供給為切入點,不拘一格吸引不能常住的“周末工程師”、“寒暑假專家”等鄰居人才,提供“度假式”智力供給,有意識的打造諸如青西新區“畫家村”、大場鎮“文創街”、市南區“同心慧”等人才集聚高地與平臺。
“兩座山頭”即“綠山頭”與“紅山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村美是硬件,是自然的饋贈;文脈是軟件,是歷史的傳承。這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守護“綠山頭”一刻不放松。根據AHP模型在分層賦權,構造計算分析可以得出:污染企業(0.5412)>污水治理(0.3384)>廁所革命(0.3139)>垃圾分類(0.2331)>手工作坊(0.1369)>農村集市(0.1054)(圖5)。由此可見,守護“綠山頭”治理污染是民之所迫,是最大的民生。對污染企業轉移遷入的一律說不,對原有污染企業強令其升級改造,對污水治理不留隱患。廁所革命和垃圾分類關系每家每戶,是身邊的細微民生工程,實現容易,持續難。青島,已累計完成80余萬座的農村改廁任務,惠及8個區市的87個鄉鎮,3742個村,惠民數達200余萬人。膠東鎮建設衛生廁所智能管控平臺實現長期、持續管理服務。

圖5 全面鄉村振興中生態振興發展路徑圖
青島市提高鄉村規劃站位,堅守“兩山理論”底線,嚴防城市工業污染“上山下鄉”,在董家口建成了符合環保標準的生態園區,承接轉移產業,配套升級傳統“散亂污”的手工作坊,通過獎補形式完成鄉鎮中小企業升級改造,以國家美麗鄉村建設和我省“十百千”工程為契機,以廁所革命、垃圾治理和污水處理為抓手,完成鄉鎮民生工程,創新互聯網網格思維體系的注入,打造可見、可管、可控的網絡化管控體系。創新以精神鼓勵和地位尊重為主的鄉村特色獎罰體系,落實鄉鎮為主體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任務目標,打造“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青島樣板。
傳承“紅山頭”一刻不能忘。根據AHP模型在分層賦權,構造計算分析可以得出:紅白理事會(0.4369)>傳統文化注入(0.3954)>鄉村文物保護(0.3331)>民風民俗弘揚(0.2384)>鄉村非遺傳承(0.2139)>村志村史整理(0.0912)(圖6)。由此可見,鄉村人民心中的大事依舊是紅白事。以此為突破口,弘揚新人新風、厚養薄葬的風氣,形成紅事簡辦,白事不辦的地方新習俗。從資金、場地和人員上加大對鄉村文物和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形成有形的在眼前,無形的在心中的人人參與的新風尚。傳習齊魯儒家優秀文化精髓,注入鄉村現代特色文化風情,形成宜儒則儒、宜新則新的新文化。如瑯琊鎮硯臺地村制定了《硯臺地村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通過村民自我約定、自我規范來實現村事自治,堅決遏制和改變農村打牌賭博、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陋習,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凸顯優秀家風故事,傳承好家訓傳統,全面深化鄉風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儒家思想發源于齊魯大地,孔子作為儒家思想創始人被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其核心思想為仁、義、禮、智、信被尊為正道,而五色中紅色為正色,以“紅山頭”代表齊魯文脈的傳承無論從其思想精髓和抽象意義都相契合。青島市應以申建孔子大學青島研究院為突破口,以我市傳統藝術茂腔、柳編等為載體,以深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保障,清晰我市鄉村文化肌理,梳理我市鄉村文化脈絡,整理我市鄉村文明的歷史碎片,傳承我市鄉村文明特色文化,激活我市鄉村文化的產業動力,挖掘我市農耕與漁業相融合的山海文化,注入儒家文化的仁與禮的核心靈魂,增強鄉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自我內生管控能力,激發鄉風文明、家風良好、民風淳樸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文明,結合全域旅游的開展、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打造“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鄉村文化品質。

圖6 全面鄉村振興中文化振興發展路徑圖
“一場硬仗”即實現我市全面鄉村振興重大戰役。青島市已經確立鄉村振興近、中、遠三階段發展目標。到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元,40%以上的村(社區)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100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提升1000個農村新型社區服務中心,農村實用人才規模達到25萬人,確保濕地面積不低于14萬公頃,建成100萬畝節水農業示范區,10個“鄉村記憶”村落、20個“鄉村記憶”博物館。農村經濟發展得到持續優化升級,農業創新力、整合力、競爭力和融合力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前列,彰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青島魅力。
青島結合自身“萊西經驗”發源地的先發優勢,開展“三帶展開”構建生態中軸發展帶、濱海綜合發展帶、北部突破發展帶的發展布局,加強“三區保護”對嶗山、珠山-鐵镢山、大澤山-大青山三大生態涵養區的重點保護。在發揮基層組織核心引領作用,打通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雙向流動渠道,推進普惠共享公共服務工程,促進生態富農、弘揚文化興村,激活內生動力上,撲下身子,深下功夫,不勝不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青島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