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東暉 李 穎 靳 雪
[內容提要]本文以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馬套村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實地調研,應用博弈分析法研究鄉村旅游生態保護過程中的村民與鄉村旅游公司、政府三者間的博弈關系,從村民、鄉村旅游公司和政府三個角度探討適合當地鄉村旅游生態保護的模式。提出運行以政府引導、旅游公司運作、居民參與的模式開展泰山余脈鄉村旅游生態保護,發揮三方面各自的主觀能動性,三位一體形成開發和保護生態旅游資源的良性循環,建設成真正的青山綠水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
山東省是旅游大省,旅游資源豐富,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享譽全球,而擁有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泰山作為五岳之首,歷代皇帝的祭天之處,更是具備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泰山的周邊具有很多山清水秀、古樸盎然的古村落,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人們在閑暇時間去城市周邊的鄉村游玩,享受田園生活樂趣,鄉村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如何利用和開發好景區周邊的鄉村旅游值得探討,特別是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是否關注生態環境,尤其值得重視。泰山西麓的桃花源景區周圍的馬套村,隸屬于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成立了馬套將軍山鄉村旅游公司,自成立以后進行了一系列別開生面的工作,使馬套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新變化,鄉村旅游公司對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保護和提升地方文化、創造地方品牌也有巨大貢獻,但是在生態保護以及實現綠色環保旅游等方面還有一定的潛力可挖。
生態保護與鄉村旅游開發是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之一,如何使二者協調發展是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鄉風民俗和農業資源非常吸
引在鋼筋水泥里生活膩了的城市游客,鄉村旅游已成為鄉村振興、農村精準扶貧、農民脫貧致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而發展鄉村旅游涉及到政府、鄉村旅游公司、村民三方面的利益,三者之間的博弈關系影響到鄉村旅游生態保護的和諧發展,本文對此進行了博弈分析,最后從政府、鄉村旅游公司、村民三個角度給出了推進鄉村旅游生態保護的建議[1]。
發展鄉村旅游業有著前期投資大、收益長的特點,僅靠政府或者旅游公司的投入是不夠的,要走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特別對于農村地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鄉村資源和地理優勢,發展旅游合作組織,進一步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但是在鄉村旅游的開發過程中,存在著缺乏科學規劃、破壞自然山體植被、對生態環境不友好的急功近利的現象,對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位于泉城濟南與東岳泰山之間,境內有全國“四大名剎”之首、國家4A級風景區靈巖寺。從濟南歷城區開始至馬套村,全長12.5公里。境內森林郁郁蔥蔥,古意盎然,各種山貨、泰山奇石遍布山野。尤其是萬德鎮南部馬套村,距離泰山西側的桃花源景區最近只有2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旅游資源豐富。
北馬套是古村落,相傳在元朝,由任氏建村,以臨近泰山西路,赴泰山的香客多在此停車歇馬,命名為馬套莊。在北馬套村的村北,遺留有較完整的齊長城遺址,其中釘頭崖是齊長城長清段的終點,也是“以山代城”的典范。齊長城自長城村東翻越大寨山、北頂山,綿亙12000米到達釘頭崖。自北頂山至釘頭崖間的長城則是現存齊長城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相傳當年齊長城修建到北馬套東邊的釘頭崖時,因山高坡陡又有懸崖絕壁。城墻遲遲修不上去,惹惱了齊侯,齊侯便把領修的將軍斬首,將其頭顱釘在懸崖峭壁上,殺一儆百,以威脅民工必須把長城修上去,“釘頭崖”由此得名。
作為濟南市有名的茶村的北馬套村,是長清茶主要的生產基地。上百畝的茶葉種植基地可以讓來此游玩的乘客體驗采茶休閑活動,游客們自己去茶園學習采茶,然后用新采的茶炒制成成品茶,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游客會感覺茶葉格外珍貴清香,自然就購買回家享用。北馬套村以泰山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成立了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動員村民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流轉土地600多畝,全部種上了茶葉。該村現有集體茶園150畝,其中50畝已栽植了2年,以每畝1500元的價格流轉給濟南市恒泰科技開發公司經營。為增加村民的收入,村里決定全部承包給有技能的村民管理,每畝只向村里繳納3000元承包費用。村合作社只是收承包費和收購鮮葉進行加工銷售,全年收入200多萬元,目前,該村已注冊“將軍山”茶葉商標并投放市場。
2008年馬套村將軍山旅游合作社成立,以“村委+合作社+村民入股”的方式,村民以35套閑置房屋入股,107戶以現金方式入股400多萬元,建起了供340人住宿的特色各異的民宿,供500人進餐的餐廳,馬套將軍山鄉村旅游公司利用水庫資源進行改造,修建了游樂園,有馬、猴子、兔子、孔雀、天鵝、鴛鴦等等動物,有卡丁車、游船、射箭、騎馬等游樂項目,吸引小朋友及家長游玩;利用當地老百姓的房子改造升級成很有特色的民宿,來自城市的游客住在冬暖夏涼的石頭房子里,呼吸著鄉村清新的空氣、吃著純天然綠色食品、采摘茶葉、和動物親密接觸,感受輕松愉快。另外馬套將軍山鄉村旅游公司正在修建房車旅游基地以及養老休閑中心,為吸引不同層次更多的游客做準備。馬套將軍山旅游公司建立了電商平臺,當年就接待游客3.8萬人,實現旅游收入310萬元。
在鄉村旅游生態保護的過程中,村民、鄉村旅游合作社、政府三者的地位是平等合作的關系,各自作為理性的經濟人,會從理性的角度考慮各自的利益,而理性的博弈分析,可以使三方面的利益分配實現最佳均衡點,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健康發展[2]。2015年10月1日山東省濟南市首條集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文化創意、農村生活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齊魯8號風情路”觀光旅游,正式啟動運營,將打造成為山東省內重要的休閑度假、養生旅游目的地和國內知名的鄉村旅游示范區。在此情況下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成立了“山東8號風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旅游公司成立之后開展了很多項目,比如“齊魯8號風情路”上北馬套村的山居文化民宿、樂沃自駕車營地、自助采茶、空中花園、休閑園等項目。
村民和鄉村旅游文化公司各自權衡各自的利益做出合作或是拒絕發展鄉村旅游生態保護的選擇。
在圖1中 ,各方格的兩個數字分別表示雙方所獲得的利益。會出現四種博弈結果:第一,雙方合作發展生態旅游業(圖 1左上方格 ),雙方所得都是80,比如,村民很多有兩套在村里的住房,一套是宅基地上的住房,另一處是在自家承包的林地或者土地上新蓋的住房,村民利用自己家多余的一套住房,只要配備了空調、衛生間、廚房等設施,就可以接待游客,旅游合作社有專人負責打掃衛生,一晚住宿費100元,村民得60元,合作社得40元;第二,博弈雙方都拒絕進行合作(圖 1右下方格 ),雙方都沒有成本,收益為零,這是各方面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境,村民閑置的房屋沒有被利用上,旅游合作社與旅游公司也沒有收益[3];第三與第四都是一方合作 ,另一方不合作(圖 1左下角與右上角 )。贊同方獲得部分利益,但要付出更大的投資成本。

圖1 村民與鄉村旅游合作社的博弈分析
分析可見,村民與旅游合作社合作關系存在兩種納什均衡:圖 1左上方格表示博弈雙方合作發展生態旅游,這是一種雙贏的情形,實踐證明將軍山合作社2015年5月成立以來村民與合作社合作愉快,經濟效益良好,2016年6月召開股東大會,繼續面向全體村民招股。圖 1右下方格表示博弈雙方都拒絕合作發展生態鄉村旅游,此時因沒有合作成本的投入故而未產生合作效益。根據利益最大化原則 ,理性的博弈雙方都會選擇共同發展生態鄉村旅游,即合作決策[4]。
目前,中國乃至山東省鄉村旅游地眾多,競爭比較激烈,而鄉村生態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品牌,鄉村旅游地公共品牌具有“公共物品”的一些特征[5]。經濟學中有個經典的博弈模型,叫“公地悲劇”,假設有一個公共牧場,對所有牧民開放,那自由開放最后的結局是牧場的草被羊群全部吃光,牧場荒蕪。由于鄉村旅游開發中政府、鄉村旅游公司、村民都是理性的,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出發總希望“搭便車”而享受收益,如果政府、旅游公司、村民都這么想,“公地悲劇”便會出現。現實中就是如此,北馬套村因為環境優雅,清幽安靜,很多城里人來此買地或者租地蓋房子或別墅,因為有需求,村委認為可以給村里以及村民帶來效益,轉讓集體土地村里或者村民有收益,轉讓土地之后的建設房屋,村里或者村民又可以有收入,所以山坡上甚至在常年干涸的河道里都蓋上了別墅,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已經于2011年因為馬套村侵占了河道強行拆除了這十幾棟別墅。而山坡上更多的幾百套別墅因為沒有統一規劃,高低不等,甚至有的破壞了山體植被,影響了自然景觀。延續幾千年的古村落的自然景觀受到了破壞,泰山山體因為搞建筑修路等遭到損害,山體裸露、植被被破壞,是現實版的公地悲劇。
我們分析后得出,在這個品牌構建的博弈中,對政府、旅游合作社、村民各自來講,最好的結果是三方面共同投資塑造旅游地公共品牌,由專業規劃公司科學嚴格地進行規劃設計,在保留古村落原始風貌的基礎上進行建設,爭取和原風格一致,“齊魯8號風情路”就應當做這樣一個品牌,品牌設計有創意,這條旅游線路連接起來濟南到泰安之間的六個村,充分體現了當地民居的生態、生活等,將六村功能分為:茶馬風情區(馬套)、園藝風情區(張莊)、山居風情區(房莊)、集貿風情區(馬場)、八仙風情區(拔山)、靈秀風情區(玉皇廟)六大區域。讓游客來到這里,親近山水,親近自然,真正過一把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
在上述三方博弈中,如果一方進行塑造公共品牌的投資,而其他兩方坐享其成。那么這家投入方生產成本就會增加,價格就要提高,它的旅游產品就沒有競爭力,這就導致了“公地悲劇”[6],該博弈揭示了從個體利益出發的行為往往不能實現整體旅游業的最大效益,甚至會得到相當差的結果。在鄉村生態旅游公共品牌培育過程中,存在著市場失靈,因此,實施政府主導型戰略就顯得非常必要了[7]。
科斯定理指出,清晰的產權正是有效降低社會成本的條件之一,只要產權清晰,通過市場機制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基于以上理論,我們可以提出把產權清晰地分配到位,克服鄉村生態旅游公共品牌建設的“公地悲劇”途徑,就是建立排他性的產權。
生態旅游公共品牌的代表應該是地方政府,產權既然得到了明確的界定,政府就應將生態旅游公共品牌這筆無形資產真正當做有價資產來監督、管理。首先從一開始的規劃,就要請專業人士進行調查研究,做到規劃合理[8],在開發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以“齊魯8號風情路”為例,這就是山東省濟南市萬德鎮政府經過多次考察論證,在濟南市園林設計院和泰山旅游規劃設計院的幫助下,并且在征求了村委和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完成了旅游線路規劃,在規劃的過程中考慮村民和村委的利益,使村委和村民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如果鄉村旅游公司和村民有博弈沖突,政府應當以引導者和協調者的身份進行引導和協調,減少沖突和矛盾,做到三方面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目前,萬德鎮政府建立了齊魯8號風情路專業網站,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里的風俗民情、美麗風光,更好地宣傳齊魯8號風情路。
鄉村旅游公司通過和村民的博弈,應該看到村民在發展鄉村旅游中的重要性,一定要把村民的利益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只有雙方面都有效益,合作才可以長久;鄉村旅游公司在開發旅游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當地生態環境,進行基礎建設要與當地的環境相協調,不能破壞山體、植被、古老建筑等,要做到保護和開發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旅游道路;旅游公司要注重引進人才,山東省鄉村旅游產業軟實力的提升對專業人才的依賴性較高,高素質專業人才能夠引導山東省鄉村旅游產業向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9]。
村民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要積極參加相關旅游知識培訓,掌握互聯網技術,嘗試網上民宿旅游,以主人翁的姿態接待好八方來客,通過真誠的服務、高品質的商品、美麗的風光、淳樸的民風建立良好的口碑,吸引回頭客,吸引更多的游客來休閑、觀光[10]。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馬套村將軍山旅游度假合作社的案例很好地證明了只有依據其博弈關系,從政府、鄉村旅游公司(鄉村旅游合作社)、村民、旅游者的角度進行鄉村旅游生態保護的發展思考,政府規劃好發展方向,制定完整配套的規章制度,加大政府對鄉村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引導資金、技術、管理等有序合理、規模適度地投入鄉村生態旅游業,村民和鄉村旅游公司建立合理的合作機制,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地推動鄉村旅游村民與鄉村旅游公司鄉村旅游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保證青山綠水鄉村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