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月
摘 要:數字教育出版作為數字科技與教育、出版高度融合的新的產業形態,近年來在政策、技術、市場等引領下得到快速發展。出版單位開展數字教育產品服務取得顯著成效,但與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和推進深度融合、打造新型出版市場主體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本文對我國數字教育出版市場總體情況做了梳理,分析了出版單位開展數字教育業務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立足全媒體時代,提出了出版單位拓展數字教育出版業務、加快融合發展的路徑設計和措施建議。
關鍵詞:數字教育出版 全媒體 融合發展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網絡強國等國家戰略的確立及信息技術的發展運用,數字教育出版作為數字科技與教育、出版高度融合的新的產業形態,得到蓬勃發展。在互聯網教育公司和知名教育機構大舉涉足數字教育產業進行戰略布局、深耕經營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出版單位迎接挑戰,緊抓機遇,依托多年積累沉淀的優質內容資源,打造完善數字教育生產線,探索教育資源的網絡化、移動化以及全媒體化應用,推出一系列豐富優質的數字教育產品和服務項目。數字教育出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了移動互聯網條件下用戶的碎片化、數據化學習需求,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適應和滿足廣大群眾學習閱讀新需求,成為數字出版亮麗的板塊。2019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為數字教育出版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面對悄然來臨的全媒體時代,出版單位開展數字教育出版業務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
一、我國數字教育出版發展概覽
我國的數字教育出版行業先后經歷了數字化+教育出版、互聯網+教育出版、移動+教育出版、智能+教育出版等發展階段。曾幾何時,我國教育系統依托廣播、電視等渠道,實現遠程數字化教育教學,教育出版單位主要通過制作磁帶、光盤載體,以書配盤、盤配書的形式,為學習者提供數字化服務。近十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運用,數字教育出版真正迎來發展機遇期。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服務新業態,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黨的十九大提出發展網絡教育。在政策、技術、市場等引領下,教育出版單位和社會教育機構紛紛借助現代數字科技,以服務于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學習者的教學與學習活動為目的,開展網絡環境下教學出版資源的創建、分發、傳播并獲取有效反饋的活動,極大豐富了數字教育出版的產品與服務體系。
眾多中央部委出版社、地方出版集團、大學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內容資源優勢,探索數字教育業務與發展路徑,面向成人的高校網絡教育試點和慕課、面向中小學生的K12數字教育、服務個體職業提升的在線職業培訓、服務企業的企業E-learning等非學歷在線培訓與在線學歷教育協同發展,構建了數字教育出版發展圖譜。最為顯著的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技術賦能教育出版,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多元在線學習場景中,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爸悄?”教育和“智慧”教育成為教育出版熱詞,技術革新給數字教育出版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剛剛結束的第九屆數字出版博覽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在線教育收入規模為1330億元,在數字出版中位居第三,占全年數字出版整體收入16%,成為數字出版最為活躍的部分之一。預計到2020年,我國數字教育用戶規模將達2.96億人,數字教育市場規模有望超過4000億元。
二、出版單位對數字教育出版業務的積極探索
出版單位基于自身優勢,在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在線培訓等領域以項目為抓手,整合多年積累沉淀的內容資源,運用新技術進行數字化和數據化開發,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傳播,探索教育資源的網絡化、移動化以及全媒體化,提供數字教育服務,實現產業鏈從線下向線上拓展和延伸,并與傳統出版業務不斷融合發展。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別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領域數字出版業務開拓中相對領先
從1999年人教網上線運行,到2012年成立人教數字出版有限公司,人教社專職、專業、專注數字教育出版發展之路,初步建立了基礎教育數字教學資源體系,人教數字校園、人教數字教材、人教智慧教學平臺、民族地區雙語資源、中華經典資源庫、人教易視聽等人教數字產品和服務。2018年發布第三代數字教材,融教材、數字資源、學科工具、應用數據于一體,具有富媒體性、交互性、關聯性、個性化和智能化等特點,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滿足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經形成了以在線開放課程為基礎、以“愛課程”網、中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網、大學生在線等為支撐的數字教育出版業務矩陣,著力構建數字教育出版服務體系,以服務高等教育為主,輻射職業教育、教師教育和社會學習者,完善電腦端、手機移動端、微信小程序等多終端應用,針對B端和C端用戶,形成課程學習證書、SPOC應用、平臺云服務、名師專欄等產品和服務,服務用戶多樣化需求。
2.人民衛生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成為專業教育領域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翹楚
2014年以來,人衛社打造了中國首套國家級醫學數字教材,構建了以數字教材為引領的立體化醫學教育體系,組織成立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搭建全球首個醫學專業慕課平臺人衛慕課,啟動人衛開放大學,試點“一書一碼”和融合教材建設,在1750種臨床醫學規劃等教材中引入增強現實、案例、試卷等內容,成立中國醫學教育題庫院校聯盟,建設中國醫學教育題庫,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體化、終身化”的醫學教育體系。人衛社的主要做法是優化數字產品工作流程,建立適合互聯網知識服務的內容策劃、建設、傳播機制,推動數據資源規范管理、共建共享、有償使用、高效利用,構建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服務新價值鏈,創新制定融合效益考核體系。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打造了數字化教學共同校園“Unipus”,上線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涵蓋精品數字課程、教學管理系統、測試評價工具和院校共建項目等,通過高效、智能、精確的數字技術手段創建一個學習者、教學者、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資源與服務提供者等多方參與的全新外語教育生態。近年來,中國地圖出版社依托其地圖編制、相關教材教輔出版和自主知識產權地理信息數據、文化資源的優勢,整合挖掘利用全球地圖數據庫、中國地圖數據庫、標準地名數據庫等系統,加強數字地圖、數字教材等新型產品的研發,推進企業融合業務發展,成績顯著。
3.鳳凰、中南傳媒等地方出版機構面向K12(幼兒園到高中基礎課程)打造服務本地乃至區域的數字教育出版服務提供商
其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以集團內的教育出版社為基礎拓展數字教育出版業務。山東出版集團山東教育出版社較早開展了數字化業務,著力研發個性化智能化紙電融合、紙網融合的數字化產品,在電子版教材教輔開發、圖書虛擬現實互動平臺應用、電子書包、網絡教育平臺、智能化分層練習評測系統、音像電子出版物開發等方面成效顯著。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浙江教育出版社以青云在線和青云端為抓手,利用教育出版內容資源、作者資源、編輯資源和渠道資源,垂直深耕產品架構,大力發展融合產品研發和素質教育產品矩陣,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品集群。二是集團成立數字出版公司,數字教育出版作為其主要板塊。天聞數媒是湖南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與華為公司的合資公司,以“滿足人本”提升用戶體驗,以“實現智能”作為研發目標,以“建立生態”吸聚合作伙伴,為教育信息化提供“平臺+內容+咨詢+運營”的智慧教育全域全流程解決方案。2018年9月中南傳媒與培生教育共同組建合資公司,著重在英語學習產品與服務及數字教育等方面展開合作。三是集團成立獨立的數字教育出版公司。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設立數字教育傳媒公司,積極布局智慧教育業務,推出課堂教學類、學生自主學習類、家庭教育類、幼教類、平臺類、移動學習類六種類型數字教育產品,具備數字化教材、課堂互動系統、在線作業系統、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等功能模塊,打造體系較為完整、結構較為合理智慧教育產業鏈。安徽出版集團以電子音像出版社為基礎成立了專門的教育網絡出版有限公司,圍繞基礎教育市場,打造“時代e博”數字出版品牌,依托教育出版搭建“時代出版在線”“時代教育在線”兩大云平臺,形成智慧教育、內容運營、融合發展和教育培訓四大經營板塊。
三、數字教育出版面臨的主要問題
出版單位拓展數字教育出版業務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距離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要求與推進深度融合、打造新型市場主體的目標,仍然有很大差距,數字教育出版業務進一步發展面臨以下突出問題。
1.數字教育內容優勢如何轉化為產品優勢
與商業化教育互聯網公司相比,出版單位在內容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但在內容開發方面仍存在同質化、重碎片化輕體系化、關聯程度低等問題,距離真正解決用戶痛點、適合開展互聯網運營的數字教育產品還有一定差距。產品數量不成規模,產品形態有待豐富,產品結構尚待優化,產品體系還未健全?,F有的數字教育產品亟待抓住用戶真實需求,進行體系化設計和完善,有效凸顯產品特色和優勢,為商業化運營打下豐富優質的內容資源基礎。
2.數字教育內容如何形成規范高效的管理模式和機制
數字教育內容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受傳統管理認識和生產實踐經驗的限制,出版單位在數字內容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觀念滯后、管理方式不適應數字內容管理規律、內容資源的標準和規范不統一、尚未建立有效的數字資源版權管理和保障機制等問題。出版單位亟需進行業務流程和業務規范的改造,形成數字教育內容管理的新模式,建立和完善與融合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推進數字教育實現相對獨立的成長。
3.數字平臺如何破解技術和互聯網運營的發展瓶頸
對于傳統出版單位而言,互聯網運營能力不高始終是制約數字教育出版發展的關鍵因素,還缺乏成熟穩定的發展數字教育出版的盈利模式。目前各家出版單位的數字平臺存在重復建設、缺乏特色、服務反饋不夠及時有效等問題。數字平臺建設是開展數字教育業務的基礎,不僅要在技術上要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更要具備完善、高效的內容開發、內容編輯和用戶服務等功能。出版單位需要在數字平臺功能迭代、數字教育資源開發、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不斷提升服務品質。
4.傳統出版優勢如何在數字教育服務體系內發揮價值
數字教育的核心價值仍然是為用戶提供內容資源或學習服務,提供優質教育內容和服務正是出版單位傳統出版業務的優勢所在。傳統教育出版業務積累了豐富的作者資源、學校資源和讀者資源,受益于傳統營銷渠道和區域市場,更容易形成產業閉環,能夠有效支撐在線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和運轉。出版單位需要探索如何將傳統出版業務積累的資源和優勢賦能數字教育新業務領域,更有效地發揮基因雙鏈的合力。
四、出版單位開展數字教育出版業務的路徑建議
出版單位拓展數字教育出版業務,應充分認清全媒體發展大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明確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探索發展路徑和產品服務形態,創新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逐步形成全媒體教育出版多元化產品和服務、市場化運營體系有機融合的新格局。
1.以教學需求為導向,打造多元化數字教育出版產品與服務
數字教育出版的本質是教育,核心價值仍然是為用戶提供內容資源或者學習服務。提供優質教育出版內容和服務正是出版單位優勢所在。應強化互聯網思維,抓住用戶需求,提供真正能解決用戶問題的多元化優質產品,構建數字教育內容產品、平臺產品、服務產品的產品矩陣,形成結構化、系列化、高端化、規模化的數字教育產品體系。①在內容產品研發方面,堅持精品路線,通過前期調研和整體設計,激活已有出版資源中具有商業價值的內容進行二次開發,同時進行新產品研發,通過整合或切分形成適配用戶使用場景和習慣的內容產品。②在平臺產品研發方面,關注各類用戶的真實需求,打造解決用戶痛點、用戶體驗好、針對性強的專業化平臺產品。③開展技術類產品、工具類產品等產品的研發,探索研究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數字教育中的應用,為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在線學習數據分析服務。傳統教育出版業務受益于傳統營銷渠道,更容易形成產業閉環,有效支撐數字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和運轉。
2.以市場拓展為目標,建立完善成熟穩定、可持續的商業運營模式
數字教育出版產品的質量效果需要市場來檢驗,市場只有不斷做強做大才能為產品更新迭代、優化升級提供試金石。出版單位開展數字教育出版業務,應積極開展市場化運營,搭建創新型營銷體系,完善商業模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障可持續發展,提高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①針對B端和C端用戶的不同需求,對多元化產品應用和服務的渠道、方式和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拓展和細化盈利模式,打造多樣化商業運營模式。②適應數字教育業務發展需要,搭建支持業務拓展與延伸的新型互聯網營銷體系,進行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渠道的建設和管理,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促進線上營銷模式不斷升級。③通過資訊、會議和活動等方式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推廣,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通過內容專題、直播活動、獎學金活動等方式,帶動新用戶注冊,增加網站日?;钴S用戶數,加強市場宣傳廣度和深度,擴大品牌知名度。
3.以技術運用為先導,增強服務創新供給能力
在技術日新月異并且深刻影響、改變和塑造服務新模式新形態的今天,傳統出版單位只有真正掌握運用新技術,才能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有質量的服務。出版單位應適應信息傳播移動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按照“安全、穩定、經濟、高效”的原則,健全數字教育出版業務運行服務、大數據支撐和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的應用,持續優化、升級、完善技術功能,構建全媒體信息傳播格局,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有效的服務。①廣泛調研技術方案,立足學校、機構和學習者的需求,研究技術模型,積極探索與數字教育、數字出版公共平臺和第三方平臺進行內容資源、學習數據等共享的有效途徑,保障基于不同場景用戶需求的實現和服務運行。②及時跟進5G等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深挖數據價值,探究數據分析技術方案,借助數據分析系統和工具,使教育的海量數據更好地為市場營銷、平臺運營提供服務。③不斷提升技術功能,提高運行和服務效率。引入語音識別、在線評測、自適應等智能化的工具技術,為用戶獲取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開展溝通交流以及完成學習測評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服務。
4.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立健全與開展數字化新業務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面對體制機制更加靈活的社會化商業機構的競爭,面對變幻莫測、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數字經濟市場,傳統出版單位只有深化改革,大膽試、大膽闖,探索建立與數字出版新業務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與運營機制,才有可能持續存活與發展。①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揚長避短,對積累沉淀的具有商業價值的內容資源進行版權保護,形成可獨立銷售和運營的數字教育產品,打造核心競爭力,把傳統出版單位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出來。②健全與數字化新業務相適應的財務、法務、人力資源管理與薪酬保障等制度機制,制定完善與傳統出版、教育教學在內容、渠道、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建設一支規模適當,具備數字化產品研發、互聯網運營、教學服務與營銷能力的專業隊伍,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企業內部環境。③借助外部產業和資本力量做強做大,通過項目合作、購買服務、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等方式,創新商業模式,開展必要的資本運作,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為參與更大市場競爭錘煉內功,夯實基礎。
政府在引導、促進和規范出版單位開展數字化新業務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門可在數字化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配置優化教育資源、加強教育教學單位與出版單位合作對接、數字化產品服務測試運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出版管理部門可將出版單位融合發展、服務教育教學情況納入社會效益考核、年度核驗、評優評獎等體系,組織開展數字教育出版精品遴選活動,加大推介、獎勵、宣傳力度,健全數字教育出版行業標準,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為數字教育出版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創建虛擬與現實高度融合的教育教學場景,品質上專業權威、傳播上精準快捷、服務上分眾互動,是數字教育出版的發展方向。隨著體制改革、技術革新、商業變革的深化到位,教育出版單位開展數字業務的內生動力與制度、技術條件將逐步建立起來。越來越多的出版單位將遵循“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的內在規律,以精品內容為核心,以教育教學服務應用為引領,形成獨特的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建立起融合發展的教育出版產品與服務體系,面向廣大學校和社會學習者提供更加完備、更加精準、更加高效的學習服務,在全媒體時代彰顯出版的價值與作用。
參考文獻:
[1]杜賢.“互聯網+”時代的選題策劃[J].科技與出版, 2017(2):47-50.
[2]邵林. 深度融合背景下傳統教育出版轉型的發展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宣傳, 2019(2).
(作者單位系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