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在歷史發展的滾滾長河中還是保留了不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建設的瑰寶,國家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十分重視和關注。但是在信息化和開放化的發展趨勢下,人們更熱衷于新事物和新科技的追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關注的趨勢逐漸衰落,所以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主要對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現狀與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提出合理的策略。
關鍵詞: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影響因素
一、引言
瓷文化、客家民族文化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是中華文明建設的瑰寶。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人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都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傳承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因此需要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現存問題進行分析,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現狀
我國江西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省之一,主要是因為江西省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所以在江西省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保留了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當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十分重視,像是昆曲、江南絲竹等民間文化;蘇劇、揚州清曲等傳統曲藝;蘇繡、桃花塢木板年畫等傳統美術;宋錦織造技藝、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等傳統技藝。但是隨著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行為和審美觀念都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變化,傳統的傳承方法已經不適用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因此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而遭到發展瓶頸,需要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方式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影響因素
(一)資金力量投入不足
江西省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但是江西省的經濟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結合江西省的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在全國的排名處于中等偏下,所以江西省的經濟狀況面對那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保護顯得捉襟見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的資金投入,江西各市政府依據非遺傳承相關政策和制度下撥經費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僅僅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無法全面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財政經費短缺問題一直是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主要因素。
(二)傳承性發展手段靈活性不足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方式主要是收集、歸納和保存,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整合和管理,保存在國家博物館和圖書館等,這是最為常見的傳承方法,一般來說普通群眾接觸到這些非遺是由一定的難度,久而久之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是什么,加上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和前進,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更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性發展手段缺乏靈活性,非遺文化宣傳也沒有深入社會的方方面面,也就無法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程度。
四、推動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有效措施
(一)增強經費投入,調動社會力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較為優越,對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意識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意義,并且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去體會和觀賞各地非遺文化,可以結合江西各市的民族風俗文化和非遺文化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并且當地政府應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非遺”產業化的發展,將當地非遺文化的表演和美食作為休閑旅游的特色,比如說舉辦揚州清曲歌唱比賽,能夠吸引音樂愛好者的青睞,織錦技藝的傳承可以深入服裝設計業,讓更多的人都能看到織錦技藝的魅力。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非遺知名度
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度的不斷加快,沖淡了很多傳統文化,隨處可見的是高樓大廈和行駛汽車,有些傳統文化或是被徹底遺忘。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合理應用,將江西省各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整理,將其制作成優良的短視頻,在各種短視頻APP 上播放,給觀眾普及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史,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都熱衷于互聯網的應用,加強非遺文化宣傳力度,可以在微博、微信等APP上發布關于江西省的非遺文化,能夠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力。
五、結語
綜上所言,江西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是十分豐富和龐大的,有很多傳統文化和技藝等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發展,在非遺傳承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日益凸顯,需要對阻礙非遺傳承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運用合理的方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提高社會大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夏晨晨.湘西州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生存現狀的影響因素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06):62+64.
[2]鄧丹泉.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與影響因素調查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6.
作者簡介:尹珺,信豐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