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來山水畫一直都是中國奉承的藝術形式,不僅體現了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而且在閑暇之余也陶冶著無數文人志士和群眾布衣的情操。然而在中國的南宋時期山水畫的主要風格主要是集中于畫院之內的,以“馬遠”“夏圭”為主要的代表,這在當時被稱之為“院體山水”,這就意味著是一把水墨蒼勁的大斧在小幅的圖畫上畫上邊角的景色,這與北宋的山水畫風格截然不同,無論是從藝術形式上、內容填充上還以一些創作方法上,對于當時山水畫風格的熏陶都有著一定的影響,但是從審美趣味的角度上來看,文人意趣對于南宋院體的山水畫風格都有著深遠的意義。這樣能夠使得“高古蒼勁、韻味悠遠”的獨特風格,能夠將南宋的山水畫逐漸推向于李唐之后的第二大高峰,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豐富了山水畫的具體表現能力。
關鍵詞:文人意趣;南宋時期;院體山水畫;影響
一、引言
事實上,自北宋時期之后山水畫已經達到了成熟的寫實風格,大多數的南宋畫家都在試圖改變自身的畫畫技巧,主要以抒情為目的。在這其中,馬遠和夏圭則是南宋院體山水畫的重要代表類型,他們既繼承了唐代時期剛勁蒼猛的圖畫風格,并且也開創了“邊角山水”的新圖式,并且一躍成了南宋院體山水畫的典型代表。雖然當時的繪畫風格主要是在畫院之中形成的,但是大多數的文人畫家,在經過北宋時期的潛孕滋潤之后,就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同樣也引領了更多的人參與其內,這樣一來就形成相互競爭、相互交流的場景,這在繪畫的形式風格上、內容上以及繪畫技巧方面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南宋院體山水畫的主要風格特點
(一)陶冶情操,平淡天真
雖然南宋的院體山水畫大多數都是沿襲北宋時期的繪畫風格,但是在內容和形式上大多數顯得有些松散,畫院主要設置在宮殿之外,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畫家的束縛將會逐漸減少,與此同時也為大多數畫家的個性化展現提供了更為寬泛的條件和氛圍,并且畫家的待遇相比較于北宋而言更有了顯著的提升。由此可知正是因為大多數的畫家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生活條件以及環境得到很好的改善,物質得到滿足以后,畫家才能進行精神層面的創作,因此在這時期文人畫家的積極性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并且創造性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畫家能夠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以更加自由、放松的姿態突出山水畫作品的主要特點,注重創作人個性的張揚,從而間接性的淡化了政治性的功能,使得繪畫的藝術性風格變得更加單純化。這樣一來使得文人的繪畫風格以及表現出來的情感都是與繪畫的內容相一致的,這不僅體現出了文人繪畫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成了突顯客觀事實的重要依據。南宋的院體山水畫中大多數表現的都是山林之樂、野逸閑趣的自然作品,例如夏圭所做的作品《西湖游艇圖》上曾經有元代著名畫家郭生的一段題詞:“筆墨淋漓,云煙變態,饒有士大夫的風骨”,在圖畫當中所繪的柳堤回環,煙水凄迷、舟橋以及房屋等景點,都是輕描淡寫之作,并沒有刻意地去描繪。然而在馬遠所描述的《山徑春行圖》當中,描寫的都是文人雅士觀賞風景的情景,表現的也是忘情于山水之間的情感,并且通過周圍的環境特點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真實情感,開創了新一派的繪畫風格特點。
(二)雅逸詩意,重畫外意
古時候將文學與繪畫藝術進行有效的結合,最早出現于漢代時期,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結合還在處于宋朝時期,這個觀念還是由詩人蘇軾最先提出的,他的觀點認為:“詩歌與繪畫特點本就是屬于一體的?!痹诋敃r的社會環境當中也是十分的推崇王維所描述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重要境界。然而這些文人雅士并不在意對現實生活的描述,而是通過繪畫的形式來反映詩歌中的精神內涵。宋代的院體畫意境比以往的國家都要含蓄很多,這正是因為將詩歌融于繪畫當中所造成的,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文人畫者的思想意識的渲染是分不開的。這是因為南宋的院體山水畫十分講究水墨之間的含蓄之美,完全改變了傳統精謹細致的風格特點,不在于刻意地去描述當時的生活現狀,從而去追求詩中的主要內涵,大多數都是通過題詩來表達自身的真實情感和陶冶情操,這些在南宋之前都有所體現。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從南宋時期院體山水畫的風格特點的分析可知,繪畫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繪畫內容的多少或者復雜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文人學士的思想意識,已經廣泛的滲透于各個人群當中去。因此到了后世也有很多的人效仿南宋時期的繪畫風格,并且在繪畫領域當中出現了大量的類似于馬遠和夏圭風格特點的繪畫作品,由此可知這兩個人在當時的繪畫領域當中是極為流行的,并且被更多的人效仿和學習,同時也為后續的山水畫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瓊.南宋院體山水畫從“物鏡”轉入“心境”的轉變[J].門窗,2019(16):225.
[2]何衛毛.淺論南宋院體山水畫的發展過程及其特點[J].客家文博,2015(1):52-58.
[3]李東風.文人意趣對南宋院體山水畫的影響[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7(3):65-67.
作者簡介:單洪彭,中國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