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后,在我國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基礎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的大環境下,對精神需求給予了更多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學音樂,很多專業人士投入到對民族樂器的研究中。作為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音色對音樂的完美呈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欣賞器樂作品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樂器法知識,對作品中涉及樂器的音色特點明確了解,還要對不同手法下同一樂器呈現出的不同音色進行重點關注。本文針對民族彈撥樂器、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展開分析,為民族器樂作品的創作與呈現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民族樂器;音色;彈撥樂器;打擊樂器
一、引言
音色是由發音體振動所產生的泛音數量以及各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所形成的聲音特性。在對音色變化特點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大量的實踐對比,對不同樂器自身演奏特點及演奏手法下呈現出的不同音色進行研究,并以具有鮮明特點的民族彈撥樂器、打擊樂器為例,對樂器音色的變化特點加以分析,從而使人們對民族器樂音色的辨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彈撥樂器
對于彈撥樂器而言,在我國音樂發展過程中具有悠久的歷史,不僅具有多元化的種類和豐富的形制,而且是弦樂器中特色鮮明的樂器。在演奏彈撥樂器的過程中,主要使用撥片、手指撥動琴弦或者用琴竹擊打琴弦發出聲音,目前,彈撥樂器主要分為豎式與橫式兩種。豎式,如:琵琶、柳琴、阮等;橫式,如:古琴、古箏、揚琴等。
(一)樂器自身音色特點分析
以古琴為例,作為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因有7根琴弦,又被稱為七弦琴,對古琴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古琴具有較為寬廣的音域,深沉的音色,余音繞梁,久久不散。古琴的音色大致分為散音、泛音、按音三種。其中,散音的音色如晨鐘般寬和厚重,泛音的音色如水晶般晶瑩剔透,按音的音色如朝露般清明圓潤。古琴具有較為獨特的音韻,徽位交錯、欲重欲輕,給人帶來古樸幽深、蒼遠空靈的感受,極具滄桑感。
(二)不同觸弦速度、力度形成的變化音色分析
以琵琶為例,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彈撥樂器,琵琶以六相、二十五品構成了音域寬廣的十二平均律,音色細膩優美、蕩氣回腸。可以分為松、堂、尖、脆、爆五種音色類型。在琵琶演奏過程中,右手手指均需佩戴假指甲,對于琵琶的演奏技巧與指法技巧而言,具有極高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技法,會使琵琶發出不同的音色。與此同時,控制右手撥動琴弦的速度,也會使琵琶的音色產生變化。這也是琵琶能夠將不同的音樂情緒以及不同的音樂形象生動表現出來的關鍵所在。
三、打擊樂器
作為我國民族管弦樂器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民族打擊樂器不僅得到了有效的傳承,還在現實社會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曲劇表演、序曲演唱、民族管弦樂隊演奏以及群眾性的儀式、秧歌、慶典中,都能找到民族打擊樂器的身影。在民族打擊樂器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受到地域差異、民族差異、時代差異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使打擊樂器以不同的組合形式以及不同的風格特點呈現在人們面前。
我國因多民族大融合,所以民族打擊樂器種類繁多,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與西洋打擊樂一樣,同樣也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有固定音高的,如:編鐘、云鑼等,無固定音高的,如:板鼓、腰鼓、鑼等。人們常見的民族打擊樂器以無固定音高的居多,它們都以自身不同的音色特性及角色擔當,延續著自己的生命力,當然,也有部分打擊樂器因自身的音色屬性與傳播路徑,發展現狀堪憂,需要人們將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鄉土打擊樂器的傳承擔負起重任,使其精髓得以延續。
比如,盛行于湖北恩施一代土家族、湖南西部地區的“打溜子”主要以馬鑼、溜子鑼、頭拔、二拔組成。
(一)鑼類樂器
其中馬鑼、溜子鑼屬于鑼類樂器,根據組合形式以及演奏對象的不同,使用鑼的種類就不同,所表達出的意思也存在一定差異。同時,不僅演奏手法不同會對音色造成影響,對鑼面打擊力度的輕重也會導致發出的音色存在較大差異。
(二)拔類樂器
頭拔與二拔屬于打擊樂器中的拔類樂器,由于受拔類樂器碗口的大小、材料的厚薄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其發出的音色存在明顯的差異。并且在拔類演奏形式,又分為震音、平擊、悶擊、磨擊、邊擊等各種形式,將不同的音色進行綜合交織演奏,再結合多元的演奏方法,能夠使其展示出的音色更具有一定的立體感。
四、結束語
根據以上針對音色變化特點的分析,我們能夠更加明確的了解,每一種樂器都具有其他樂器無法取代的音色,通過音色的變化,利用不同樂器或是相同樂器運用不同演奏手法,能夠使音色包含的情感得到不同形式的呈現。因此我們應該對樂器的音色給予足夠重視,對樂器某一項與發音相關的因素進行研究,甚至加以改變,使該樂器具有的音色發生變化,使我國民族器樂音色得以充分開發,從而滿足人們情感的表達需求,同時使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
參考文獻:
[1]吳時佳.器樂作品中的音色變化研究——高中音樂教學實例分析[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1):15-17.
[2]帖碧琳.民族器樂音色在鋼琴作品中的體現——《侗鄉鼓樓》創作手法中西因素的結合[J].成功(教育),2012(1):258-259.
作者簡介:董派(2000.3-),女,漢族,山東淄博,本科在讀,山東科技大學,研究方向為音樂學(薩克斯主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