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思堯
摘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類傳統企業正不斷以互聯網為媒介進行轉型升級謀求生存需求以外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文化產業也不例外,本文借助泡泡瑪特的產品線設計與產品售賣形式中的用戶體驗來對當前時代背景下文化產業發展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文化;文創產品;用戶體驗
一、文化體系優化促進文化繁榮
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疆域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文化種類五彩紛呈、兼容并包,因此匯集成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中一顆貫穿古今的明珠。這些歷經千年而沉淀下來的文化資源猶如珍貴的礦藏,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被發掘出來,讓中華文化逐步成了當今世界的一個響亮的IP,衍生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業態,并在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演變和完善。
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正在步入發展的轉型期,原本的數量創新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前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以及行業發展需求,市場需要的是質量的增長,行業亟須在文化產業革新中引入科技創新來提升綜合創新能力,從理論與實踐上開辟出一條符合當前社會發展所需的文化產業發展快車道,而這第一步就是要樹立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正如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加快,擁有消費可持續性高、高附加值、覆蓋面廣、機動性能強等各類優勢和特點的文化產業在將來必定會成為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主力增長點。
在新的文化發展運行機制下,我國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一路穩扎穩打,扎實推進;同時,習總書記所提出的文化自信也成了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助推劑,為我國傳統文化登上世界舞臺創造了良機。國家在加速推進文化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加大了相應的監管力度,對實體銷售渠道、商業票務市場、視聽產業網絡傳播渠道、影視院線等多個行業業態制定了長效、規范的處理機制,以培育出健康、良性發展的文化產業,促進法制化管理理念在文化產業中的運用,以保障我國文化產業長效、穩步的進行增長。
二、時代轉變促進產業布局調整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國的居民文化消費板塊的結構也發生了較為顯著的改變,服務型的消費需求急劇增長,同時還顯露出了極大的增長空間,從我國統計局關于文化產值的相關發展數據來看,2017年我國文化類型企業營收較2016年上漲了近23%,而2018年我國又迎來了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數字文化創意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付費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的消費思潮齊頭并進,文化產業經歷了一輪又一輪此起彼伏的資本浪潮的追捧。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傳統的商品售賣方式也逐漸出現了新的方向,也就是所謂的“新零售”,在以數據驅動的形式下完成的新一輪產業轉型,以更輕便的姿態和更低的成本擴大商品所覆蓋的區域,從而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在這種趨勢下的產業轉型團隊的規模及數量都成指數的在增長,其中不乏老牌互聯網企業的產品,如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與京東的京東便利店,其定位均為傳統商超未能活躍覆蓋到的數據驅動型年輕用戶,這類用戶可以通過其所使用的移動端來獲取具體的產品信息,能夠更為精準和高效的定位到自己所需要的產品,然后再選擇獲取商品的形式,如外賣平臺的“跑腿服務”、京東超市的一小時達等增值業務,抑或自行進店購買。這種種商品交易的形式均以數據的獲取、分析、制定相應策略、信息反饋的處理路徑輔助完成。商品種類的選擇、門店配貨的數量,均以實際銷售數據與瀏覽量等決定,一切的決策均依賴于數據的分析。在互聯網+的思維下,傳統商超連上了數據庫,它們能知道附近有多少自己旗下APP的用戶、這些用戶的性別分布、年齡段、費能力如何等關鍵信息,商家甚至能通過APP獲取的數據來生成精確的用戶畫像,以至于知道這家人是不是剛有了寶寶,下一步該在APP界面推薦什么價位的嬰幼兒產品......
而在部分傳統商超集體“互聯網+”之后,更多的傳統產業也加入了這個大行列,想要通過低投入多板塊的半流動布局的形式來搶占各自產品類別下的市場份額,以此分得互聯網紅利末尾的一杯羹。
三、泡泡瑪特的互聯網營銷體系對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發
其中不乏當今玩具產業的獨角獸——泡泡瑪特,它的互聯網+是有別于傳統商超的互聯網升級的,從一個負債累累的企業轉型成為年營收2.4億美元、凈利潤6300萬美元、估值25億美元的企業,泡泡瑪特的成功之道就在于產品的文化價值賦予與獲取規則的設定上。
首先是文化價值賦予,泡泡瑪特的爆款玩偶——Molly,一個擁有著大而圓、藍如清澈的湖水般的眼睛,頭上頂著金色的蘑菇頭的小女孩兒,這樣的一個形象讓其圈了大量的活躍粉絲。它的創作者是一位香港藝術家Kenny Wong,他在售賣Molly的初期遇到了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這時的王寧正急于為自己的潮玩賦予更高的價值,而Kenny Wong也需要一個更大的平臺來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兩人的需求剛好十分的契合,于是在2016年,Kenny帶著自己創作的Molly加入了泡泡瑪特,正是由于王寧對于潮玩產業的認知與良好的審美,泡泡瑪特所選擇的Molly在造型上十分符合潮玩圈用戶的審美需求,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與推崇,在2017年時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200萬美元,2018年達到了7300萬美元。在優質的造型設計以外,產品還被賦予了不同的性格以及所對應的故事性,這讓人們不僅是因為產品造型而產生購買欲望,還通過故事性的引導來讓用戶接受并認可產品所被賦予的世界觀,而在這樣的體系構建下,Molly這一人物又衍生出了不同的造型,在產品的選擇上又給予了用戶更多的選擇,同時,用戶也不再僅僅滿足于只擁有一個Molly,而是想收集更多不同造型不同故事的Molly,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收藏,從而完成更多的消費行為。
而在產品的獲取規則上,泡泡瑪特選擇了“盲盒”的概念,這一概念衍生于日本的扭蛋,而泡泡瑪特的產品定位不論在產品的包裝還是自動販售機的設計上又高于普通的扭蛋,在外觀上讓消費者認可產品的價值,而在盲盒的選取上,又能讓消費者既知道所購買的是哪個系列的產品,又不知道具體是哪一款,而這種細膩而又微妙的感覺讓人逐漸的上癮,產生一種若有若無的賭一賭的心態,這種新奇的體驗也讓更多的消費者喜歡上了泡泡瑪特的產品,即便你不認可產品的造型,也愿意為這種新奇的體驗而買單,何況萬一抽中它們的隱藏款呢?正是由于對用戶體驗的細微察覺,使泡泡瑪特的產品售賣過程本身也成了其附加的產品屬性,對用戶心理細膩的把控,來使用戶對產品產生黏性,從而達到提高產品復購率的目的,而正是這樣看似簡單的商業手法在賦予了文化屬性之后,碰撞出了新的用戶體驗,再配合各類時尚媒體、小紅書、抖音之類的網絡渠道進行針對性的廣告投放宣傳,強勢地擴大了泡泡瑪特這一品牌的知名度,也讓其在眾多競品中得以脫穎而出。
綜上,在萬物互聯的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得以技術為支撐,以文化內涵來發力,多角度提升產品的文化價值屬性,為文化產業謀求發展的新思路,從而達到緊隨時代浪潮揚帆遠航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