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演唱是群眾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豐富群眾業余生活的同時,對群眾的藝術修養以及藝術鑒賞能力有著重要影響。此文通過結合實際情況,探討如何開展群眾文化聲樂輔導。
關鍵詞:群眾文化;聲樂;輔導
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關系著農牧區和城市社區的廣大人民群眾,關系基層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通過建設群眾文化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眾的藝術修養,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聲樂演唱作為群眾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可豐富群眾業余生活,同時對群眾的藝術修養有著重要影響。為全面提升我國的群眾文化水平,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就必須對廣大群眾的聲樂演唱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一、聲樂輔導的目的
群眾聲樂輔導顧名思義是指對群眾進行的聲樂藝術輔導。輔導對象為基層群眾,其目的是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群眾聲樂活動當中,以增強其幸福感。群眾聲樂輔導不同于大專院校的專業聲樂教學,輔導工作人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群眾進行啟蒙式教育,抓住群眾的興趣點,講些容易理解、能被接受的簡單聲樂知識。一方面通過優雅的藝術形式,實現欣賞者的身心舒緩,在另一方面,陶冶情懷,提供藝術素養。
二、聲樂表演的魅力
聲樂是表演的藝術,通過運用個人優美的嗓音以及豐富的表演,來塑造聲情并茂的藝術形象。聲樂是以音樂化的語言和形體動作來進行表演的,有了這些聲音的表現技巧,掌握了情感的感受與體驗,還要通過聲情并茂的表演來完成對聲樂作品的再創造。
聲樂表演要通過嗓音這個“樂器”來表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傳達表演者的內心世界。對聲音要有好的運用,首先就要求演唱者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內涵,有正確的歌唱方法,才能對聲樂作品有良好的表現,才能去打動聽眾,達到教育等應有的目的;
其次,對聲樂作品的再創作也是表演的顯著特點,聲樂表演者要以聲樂作品為創造的依據,通過分析作品的內容或角色的性格特征,再創造性地表現出來,使無聲的作品成為有聲的完美體現;
再次,聲樂表演者的形體動作是聲樂表演創造的重要手段,體態動作的優美程度,直接影響到聽眾的審美。不同唱法的表演也要求不同,聲音的表現力,也是聲樂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通俗唱法對動作的要求就相對寬泛,不是那么束縛,只要瀟灑自然就行,這也是通俗唱法受大眾歡迎的因素之一。
三、如何開展聲樂輔導
(一)在聲樂輔導中因材施教,增強群眾的信心
多樣性與復雜性是群眾文化聲樂具有的特點,并且聲樂的表現形式還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說不同的聲樂形式其輔導的形式也大不相同,在聲樂輔導的過程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其次,被輔導的人員的學習能力大不相同,因此輔導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輔導人群進行不同方法的輔導,如果采取“一刀切”就會讓不同程度的學習者難以接受,從而使整體的聲樂輔導效果受到影響。在聲樂輔導前期,聲樂教師要調查群眾的基本情況,對群眾的學習能力以及對于聲樂方面的理解進行評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方案,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
(二)在聲樂輔導中組織表演,豐富群眾的生活
在聲樂輔導中,由于輔導的內容比較新穎而且豐富,可以組織群眾進行聲樂表演,在聲樂的表演中人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多人表演的時候,每個人之間的合作可以被體現出來,達到和諧美好的效果,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
(三)在聲樂輔導中鼓勵創新,提高群眾的創造力。
聲樂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輔導人員應該從多個角度來引領被輔導者,發散思維,創造性地教學。在擁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之后,也可以對于自己已經學過的作品進行變動,使自己的思想融入舊的作品中,變成新的作品。這樣被輔導群眾在輔導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在這期間輔導教師要不斷地鼓勵這些被輔導的群眾,使被輔導者的創作力、藝術鑒賞力有效的提升。
(四)培養聲樂輔導人才。
培養群眾聲樂輔導人員是重中之重,群文團隊素質高、能力強,才可以給群眾更好的輔導。要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從理論知識、教育學、實踐等方面逐步培養。
(五)開展演唱活動,提升演唱能力
基層藝術和審美能力普遍較弱,缺乏欣賞聲樂表演的基本能力。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群文工作人員要注重提高他們的聲樂演唱能力,提升音樂美學和藝術鑒賞能力,定期開展演唱活動,展示聲樂輔導成果。
四、結語
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文化自信” 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群眾文化的大力開展便是直接的體現。文化館在群眾文化的發展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須突出文化館的職能,完善相關設施的建設,迎合群眾的文化需求,積極開展聲樂輔導,豐富群眾業余生活,提升群眾的藝術修養,將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以及藝術的魅力更好地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朱弈奕.群眾文化推廣的有益探索——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的融合[J].戲劇之家,2019(4):247.
[2]苗明明.聲樂演唱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方法和作用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0):61,63.
作者簡介:娜木斯加甫,博樂市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