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培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在這種環境下民眾的目光發生了轉變。由于經濟能力的提升,我們的基礎需求被滿足,高層次的生活體驗成為大眾追逐的目標,特別是對于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居住環境來說,必須不斷進行創新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促進社會的發展。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進行,居住區景觀設計工作成為一大難題,如何提升大眾的幸福感與體驗感成為設計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本文以現階段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為宗旨,細致分析現有設計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究人性化設計在整體設計中的作用,促進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 居住空間;景觀設計;人性化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城市化建設成為主要發展目標,國內大部分地區的改造工作相繼開展,集中式居住環境成為主流。隨著區域內人口密度的增加,居住區景觀設計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而景觀設計的本意是提升民眾日常生活的舒適感與生活質量,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參考,我國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工作一直處于一個較為落后的模式,這對于社會的發展來說是一個不利的影響。
所謂居住區景觀設計人性化就是站在居住者的角度通過凸顯地區特色、文化底蘊、風土人情以及自然風光來對設計工作進行相應的改動,以此來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從多元化的角度增加居住環境的舒適程度。現階段國內對于居住環境人性化設計的建設還處于初步階段,各類設計理念還存在些許不足,很多居住區景觀設計和建筑設計是分離的,所以作者通過自身的觀點來對人性化設計過程提出建設性意見,希望能夠推動設計工作的發展,為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居住環境[1]。
二、人性化設計在居住區景觀設計工作中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的變化非常巨大,人們的居住模式正在快速朝向集中化發展,高度集中的居住模式有助于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以及加強管理,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穩定,在這種環境下,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就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由于具備高密度的人流量,居住區成為我國城市規劃與建設的重要環節,通過強化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工作能夠完善整體布局,提升自身的居住環境,凸顯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以往時期國內的景觀設計較為落后,居住區內的人性化設計十分稀缺,長時間處于這種環境中居民對于環境的認同感較低無法促進經濟的發展。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對傳統模式中的景觀設計做出優化,選擇人性化元素進行融入,提升設計居民的體驗感。
在現如今的城市建設中,居住區的建設與規劃離不開景觀設計的幫助,優質的居住環境能夠豐富民眾的日常生活,提升其生活質量、滿足精神需求,可謂是一舉多得,不僅如此,良好的居住能夠減少居民之間的矛盾,營造和諧氛圍。在進行景觀設計工作時,我們要本著符合民眾需求的理念,確保相關設計能夠貼合大眾的生活,考量每個環節的實用性、功能性價值意義以及美觀程度,以及可能會對民眾生活所造成的影響。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升,居民的工作壓力直線上升,在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工作中也需要具有釋放壓力的作用,當人們經過一天的忙碌回家的過程中釋放心中的煩悶,使其精神與心理上得到舒緩,促進家庭和諧,而想要達成以上目的就需要增加人性化理念,由此可見,人性化建設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重要作用[2]。
三、我國居住區景觀設計中人性化設計的現狀與不足
2000年之后我國城市建設進入巔峰時期,大量建筑工程被確定,同時也帶動了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發展。初始時期民眾居住環境設計較為簡單,只是開展一些綠化工作就算完成任務,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消費能力有了巨大提升,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有了明顯提升,于是加強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建設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到現如今景觀設計已經成為城市居住區建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相應的設計工作較以往時期也有了較明顯的提升,但是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其中依舊存在些許不足[3]。
(一)景觀設計缺乏新意,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
觀察現階段的景觀設計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小區內的環境呈現高度類似狀態,甚至于個別企業會照搬其先前時期的設計方案進行使用,這就導致國內居住區景觀設計一直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缺乏設計理念的創新,同時對于設計行業的發展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長期處于這種工作環境之中,設計人員的思維能力也會出現固化,民眾的體驗感也會持續下降。
(二)總體規劃缺乏,景觀設計存在缺陷
現如今城市規劃的不斷進行,大量的住宅工程開啟,同時景區設計工作也成為一項重要環節,但是當下的居住區景觀設計較為簡單,開展設計工作時并沒有考慮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居住區周圍的環境、內部人員的構成以及周圍建筑的設計風格,這就導致設計整體無法與居民的生活做出有效結合,無法對居住環境做出正確提升[4]。
四、人性化設計原則
(一)功能性
人性化設計在居住區景觀設計工作中主要原則就是對功能性的應用,要保證設計能夠貼近居民的生活,站在大眾的角度考慮各種設施的作用,做到真正迎合民眾的需求。作為設計部門我們應該強化自身的專業性,不能憑借自身的主觀意識來對設計方案做出決定,一個優質的景觀區設計主要表現在其能夠滿足住戶的各類要求,使其煩躁的心情得到安撫,緩解精神壓力,達到居住區內觀賞性與實用性共同進步。另外,調節區域內空氣質量也是人性化設計的重要環節,促進綠化工作的完善能夠有效完成這個目標,保障居民的身體健康,建設和諧家園。
(二)地域性
我國國土面積豐富,各大城市之間的風俗習慣各不相同,在開展不同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工作中,認識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將設計工作中的不足進行修改,促進文化與設計的結合,有效加強環境建設。我們都知道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存在輕微差別,就以顏色為例,個別少數民族對于顏色的喜好就有著獨特的選擇,所以應充分體驗出設計中的文化底蘊,能夠讓居民直觀地感受到當地的特色并產生認同感,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凸顯地域性原則。
(三)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總體發展方向,對于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工作來說也是如此。當下的設計工作中應減少對不可再生材料的應用,同時杜絕各類材料的浪費,確保工程的質量問題,提升使用年限,重視可持續化的建設。以居住區內的水體與公共設施為例,要充分遵循經濟性原則,降低景觀設計投入,同時購入鄉土樹種與花草,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小區內的景色,對于資金的投入也處于較低水平,是可持續發展的直接表現[5]。
五、人性化設計觀念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一)人性化設計在小區道路系統中的表現
道路系統是小區內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所以對其的設計工作需要人性化觀念的加入。居住區道路系統保證著居民日常出行、鍛煉、散步與人際交流等活動,能夠促進小區民眾生活質量的提升,豐富活動選擇,因此對于小區道路系統的建設要與內部環境做出充分融合,使得道路能夠與綠化、樓房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避免出現三者之間的違和感,在視覺與功能性上都能夠滿足居民的需求。另外在道路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安全因素,過寬的道路會引發車輛的行駛過程失去限制,車主對于車速的控制較為薄弱,在人流量龐大的小區內部極容易引發事故的發生。但是如果道路寬度較窄,那么在出現高峰的時期就會造成通行堵塞,引發居民的反感,不符合人性化理念。
(二)人性化觀念在小區交通體系中的應用
隨著居住密度的不斷增加,出行成為居住區設計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出行是居民每天的必須活動,無論是工作還是外出,都需要交通系統的幫助來完成,在以往時期,我們在開展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工作時往往忽略了交通系統的應用,這樣所導致的后果就是民眾每天需要步行較長的距離去乘坐公交車,給大眾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居住區的交通系統必須得到科學的建設。首先居住區作為人口高度密集區域必須做好紅綠燈、安全警示牌等交通設施的建設以確保居民的安全問題。其次管理部門應做好小區周圍的交通疏導工作,當出現車流量較高、人員擁堵的現象時快速解決。最后就是居住區的停車位區域需要不斷完善,龐大的車流量對小區內部的停車區域造成嚴重的壓力,所以在設計工作初期就應該考慮到小區居民所擁有的總車輛,以方便規劃停車場面積,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
(三)人性化理念在休閑娛樂設施中的應用
一個優質的民眾小區其內部必須具備完善的娛樂設施,建設相應的休閑系統能夠幫助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緩解心中的壓力,提升生活質量,并且對身體健康問題做出保障,所以對其的建設工作需要得到高度重視。對于休閑設施的人性化建設需要考慮到居住區內的人員構成,例如說,小區內部中老年階層較多就可以多選擇一些健身器材、電影廳之類的休閑場所,如果整體呈現年輕化就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咖啡廳、臺球室之類場所,根據真實的情況做出相應改變,公共娛樂場所的建設應該突出人性化理念,同時對其外觀設計也需要與周圍的景觀做出融合,促進居住區內部的整體氛圍不被破壞,提升娛樂場所在小區內的價值。
六、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城市化建設中對于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工作只會不斷上升,為了民眾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生活體驗,促進居住區內部的整體質量,加入人性化設計觀念是每一位工作人員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石洋.環境心理學理論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昆明市居住區陽光花園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9,25(11):94-95.
[2]李飛龍.淺析人性化的園林景觀設計在現代住宅小區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建筑設計管理,2019(11):64-66.
[3]李赫.人性化園林景觀設計在現代住宅小區中的應用及其發展趨勢探究[J].大觀,2014(3):123.
[4]李騰飛.試論“以人為本”在居住區設計中的應用--以阜陽居住小區為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1):7.
[5]張翼.人性化空間理論在醫院環境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長沙市六大綜合醫院為例[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