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 陳美竹
摘要:基于“三活”模式對文化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進行設計研究,從“存活”“盤活”“激活”三個方面作為切入點。選址成都市新津寶墩鎮,整體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以核心立意“補火”為主軸,再與當地的特色文化相融合,讓設計的語言在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空間中點題,串聯成流淌在整個農家樂空間里的文化情緒,讓“喜火”文化從設計里生長出來。
關鍵詞:鄉村旅游;三活模式;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設計探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國家在政策層面不斷加大振興鄉村的力度,各個地方的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也在不斷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積極出臺鼓勵優秀人才進行鄉村建設、投資、生產興業以及對鄉村閑置土地資源進行盤活等各種相關政策,這為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產業的發展也與鄉村振興的光榮使命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如何打造具有特色文化的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來助力鄉村振興,本設計選取從成都市新津寶墩鎮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探究該出發點。
二、設計理念
(一)設計原則
文化融入: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是展示當地文化特色的窗口,因此在對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與當地的文化特色文化元素進行充分結合,能讓游客來賓們體驗到有所不同的文化生活,滿足游客們對當地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好奇心。
色彩風格:在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的整體空間構成以及陳設設計中,在與當地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充分結合的同時,也要通過設計思考,找到更具有代表性和獨特性的色彩元素,進而加強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自身的特色,增加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的藝術吸引力和獨特性。
環保舒適:在對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進行選址時,大多會選擇人文價值或是自然環境價值相對較高的地方,可見環境對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的重要性,因此在對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進行打造的過程中,要做好對周邊生態的充分保護措施,以免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問題。
(二)功能布局
1.總體布局
整體的形態在具有現代化幾何形態的簡潔利落感的同時也加入了傳統“合院”模式的特點,采用單純的長方體塊進行疊加,組合呈現出“合院”的模式特點,即從四面進行圍合,取合,合心之意,寓意團結和美,心想事成。經典與現代的相互融合,讓建筑布局煥發新的生命力。
2.分區布局
文化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區別于普通農家樂設計,設計由會客空間、休閑空間、用餐空間、住宿空間、戲臺空間以及紅薯養生空間等六大空間分布組成,在每個空間的設計中都要加入主題文化和色彩,進而在滿足基本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功能需要的同時,也能夠加強游客的文化體驗感。
(1)會客空間:會客空間是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進行入住體驗的一個起點,因此在對會客空間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滿足功能性的需要,還要是一個能展現一定趣味性和個性化設計的地方。
(2)休閑空間:本次的休閑空間設計更像是一個互動空間,設有制作臺、文創區、交流休閑區等幾大分區,可靜可動,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用餐空間:用餐空間單獨在二層的一個區域,以開放式料理區進行展開,設置單人、雙人、多人、吧臺以及聚會等不同模式的用餐區,滿足游客的用餐需求。
(4)住宿空間: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是一種對生活的體驗,因此打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客房在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設計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本次的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設計中,會更注重原生態的軟裝表現,用天然生態的道侶來讓整個房間實現床位聚焦,在追求自然生態質感的同時也會加以主題色彩進行點綴。
(5)戲臺空間:戲臺是一個體驗空間,讓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與當地文化進行融合,進而也能夠讓旅客來感受到當地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增強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入住的體驗感。
(三)材料運用
本案設計中主要以原生態的材料為主,大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例如本地舊木、紅磚、夯土和石材等,以此來打造出較為粗糲的原始生機感,強調建筑與空間傳達出的生命力。同時四川盆地多為紫色土壤,氣候暖濕,盛產水稻,水稻寓意著豐收與喜悅,在夯土等原生態材料表面撒入稻殼,稻殼與夯土相結合加強了空間的整體質感。
(四)設計過程
設計著重從成都市新津寶墩鎮顯性物質空間進行切入,分析研究鄉村生產生活方式、流線組織、功能需求等要素,結合隱性精神層面的民風民俗、農民產業與社會經濟等方面,進行民俗文化的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設計探究,關于“三活”模式的要點主要從“存活”“盤活”“激活”三個方面作為出發點。
1.“存活”:明確選址位置,加強“活態”“生態”保護
當地具有氣候環境宜人舒適,是城市近郊的生態屏障。在“存活”的過程中,要重視對文化主體“人”的保護,所以在對文化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進行開發的過程當中,要保護好當地村民所帶來的生產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等“活態”文化,從而才能展現出具有本真意味的當地特色文化。與此同時,在開發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的同時也要保護好當地原有的生態植被,讓度假區能夠沿河串景,讓游客們感受到“原汁原味”原生態的綠色雁江。
2.“激活”:營造特色主題文化氛圍,增強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吸引力
在如何打造特色文明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這個問題的思考上,首先想到是從當地的特點出發,四川人的飲食習慣通常無辣不歡,愛吃火鍋,可以快速出汗排出濕氣。當地也具有較為典型的川蜀文化,生活節奏較慢,閑適安逸,正所謂“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自有其的道理。綜上所述,可以總結出當地特點的幾個關鍵詞,比如“濕熱”“柔緩”、包容性強”“內秀細膩”等,而這幾個特點,和傳統五行文化相結合起來,偏向其中的“水型”特點。
綜上分析,濕氣重、節奏緩在五行文化中是喜火的,確立整體風格定位為“補火”路線、喜火空間,“喜火地”之名由此而來。在五行色彩中,“紅”代表“火型”,因此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以紅色為主色調。在整個空間中紅是第一視覺梯度的沖擊,與活力黃色調和舒適灰色調的天然碰撞,產生視覺上的跳脫感,釋放出沸騰的熱度,是紅紅火火燥靜相宜的精神契合。火焰燃燒能量,灰調釋然沉靜,有著理性與情感的平衡之力,補火也能擁有足夠靜力。現代都市人水型占比較多,在面對現實的各種矛盾和丑惡時,往往選擇容忍,讓人感到壓抑或痛苦。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整體色調中的暖黃色似乎可以坦陳這些,但是紅一定可以消化這一切,在這個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里,來補點火,睡個好覺,醒來面對身邊的純粹景色,還自己一個純粹的笑容。
這種熱烈與深沉的碰撞,再迸發出理性的硬朗和感性的時尚,紅的炙熱更加跳脫。以核心立意為主軸,讓設計的語言處處點題,串聯成流淌在整個空間里的文化情緒,讓“喜火”文化從設計里生長出來。
3.“盤活”:活化鄉村特色文化,發揮鄉村資源與文化價值
通過對當地文化進行調查和分析,建造院壩戲臺,來讓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與當地特色文化相融合,同時也作為體驗項目,在旅行旺期時邀請相關人士來表演,讓游客感受地道的本土文化,豐富近郊旅行的色彩。盤活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中打造種植養生體驗空間,讓游客親自來體驗種植、采摘,增強鄉村文化體驗感。
三、總結
本課題基于“三活”模式對現場文化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進行設計探究。“激活”模式中,處理好傳統和現代的關系,讓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創意得到更有層次的激活;“存活”模式中,要明確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應該位于最能夠展示該地區代表性文化的地方,因此要注重當地的景觀和文化特色,進而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盤活”模式中,打造舒適的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環境,適宜的功能分區,精心的經營模式,才能夠讓文化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更加穩扎穩打地得到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朝輝.微探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景觀設計與營造——以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為例[J].農家致富顧問,2017(4):112.
[2]鄒钖.情感體驗下民宿鄉土文化的表達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7.
[3]李備.全域旅游下的云南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品牌文化建設——云南農家樂餐飲空間設計品牌文化中的民族特色道路探究[J].設計,2017(24):98-101.
[4]徐亞,謝樂.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民宿空間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36):93-94.
[5]唐興榮.特色村鎮民宿空間設計中鄉土文化的建構[J].建筑設計管理,2017(0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