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梅
摘要:隨著時代飛速發展,人們的閱讀習慣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例如現代快餐式閱讀習慣的興起沖擊著傳統紙質書籍出版行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傳統出版以及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現狀及主要特點,提出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的具體對策措施。
關鍵詞:傳統出版;數字出版;融合發展;轉型
一、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一)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在出版領域大范圍運用,數字出版快速發展的同時對傳統出版產業造成不小沖擊。數字出版較于傳統出版的優勢顯而易見:海量的信息、快速的傳播、較低廉的成本和多樣性的產品,但同時,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容易閱讀疲勞等問題也對其構成嚴峻挑戰。因此,傳統出版模式中的精華部分并未被數字出版的正盛風頭蓋過,兩種出版模式各有千秋已是不爭的事實。新時代背景下,加快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出兩者的優勢與特色,對于促進出版業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二)新時代背景下的融合發展
如今,網絡信息技術在全球范圍內不斷迭代,閱讀逐漸趨于數字化,使用電子設備進行閱讀的讀者也日益增多,這無疑對傳統閱讀方式造成不小影響,出版產業轉型變革到了備戰階段。傳統出版業需要轉型和升級,數字出版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推動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進程。在創新發展、協同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掌握高新技術并實現轉型,將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相結合,探尋我國出版企業發展的新機遇方是應有之義。
二、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發展現狀
(一)傳統出版業的成熟
長期以來,紙張是傳統出版業的主要信息載體,報紙、期刊、雜志、著作等都以紙制品出版發行。傳統出版企業具有豐富多元的出版方式、較為完善的出版流程和健全規范的工作體系,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出版物的質量。包裝精美、印刷工整的紙質出版物不僅具有閱讀價值,還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能帶來特定的閱讀感受,因此,傳統出版物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傳統出版物的核心價值在于內容,其擁有的對高質量內容與資源的強大整合能力、高素質的編輯團隊可保障出版產品的效率與品質,這也是有別于數字出版的關鍵因素,因此,即使在面臨數字出版沖擊的當下,傳統出版依然保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二)數字出版業的快速發展
數字出版主要是通過對數字技術的應用,將內容進行編輯整合,并通過網絡將內容傳播出去,其主要特點是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傳播渠道數字化。數字出版形式多樣,常見的包括電子書、電子期刊、手機刊物等。隨著數字化技術不斷更新,如今,人們已經養成了通過移動設備進行閱讀的習慣,且數字出版的發行成本低、可碎片化閱讀等特點使大量年輕人成為其忠實擁躉,數字出版行業得到空前發展。據2017年通訊行業運營資料顯示,使用手機作為上網客戶端的用戶數量有12億之多,驚人數字的背后是數字出版的巨大增長空間。然而,數字出版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不少問題,例如版權概念界定不明晰、出版內容魚龍混雜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出版業的優質發展。
三、深度融合發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數字出版長效管理機制
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內容獲取的低門檻,個人或網站隨意復制傳播數字出版原創內容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做法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權利益,打擊了創作者的積極性,給出版業造成了一定沖擊。因此,出版行業亟須建立完善數字出版版權管理與保護機制,并完善著作權授權的集體管理機制,加強數字版權的保護力度。此外,加強立法,加大對數字資源庫的信息安全保護力度,從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思維融合
傳統出版業不能僅囿于自身,而應積極擁抱互聯網,樹立“互聯網+”思維,以為客戶提供優質內容和服務為核心,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進行融合,實現出版產品內容與表現形式的多元化。對于傳統出版行業來說,加快數字化進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將已有的優質圖書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實現出版內容的二次開發和銷售,增加其銷售渠道、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贏”。國外研究顯示,電子書可以帶動紙質圖書的銷售。這意味著隨著市場逐漸規范、用戶付費習慣逐漸養成,傳統出版業和電子出版業不再是對立、互相取代的關系,相反,電子書成為紙質書新的展示載體,且通過引用數字出版,傳統出版業的出版模式得到優化升級,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也得以提高。
(三)深挖細掘,優化數字技術應用
數字技術作為數字出版產業的支撐,是數字出版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技術也是傳統出版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出版企業可以與有關技術公司、相關研究院或高校建立合作,借助技術公司的技術實力和資源,最大程度發揮出版企業自身的內容資源優勢,借助研究院和高校的人才優勢,實現出版專業人才對口輸送。此外,傳統出版企業還可充分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增強現實(AR)技術等數字技術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及交互式體驗。這些技術在教育出版、大眾出版等領域已有所發展和實踐,并獲得較高的美譽度。
(四)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對出版從業人員獲取和管理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出版單位的有關人員必須具有科學高效整理大數據,并提取運用其中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推進其與傳統出版物的融合發展。傳統出版單位應建立規范的選人用人機制和激勵處罰機制,培養和儲備懂得網絡編輯、技術開發、版權貿易等技術知識的“多面手”人才,在此基礎上完善考核機制,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同時,加強數字出版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提升其業務能力以及應對新生事物的學習能力,打造一支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團隊。
四、結語
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發展帶來的不僅是二者的雙贏局面,更是提升我國出版業市場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不二之選。在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思維融合、優化數字技術運用,并建立健全數字出版長效管理機制,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團隊,以期更好更快實現二者的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韋向克.論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發展[J].出版廣角,2017(11):36-38.
[2]李麗.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發展[J].科技傳播,2019,11(2):198-199.
[3]李東.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發展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7,3(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