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韞
摘要:互聯網以及相關的技術化產業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文化館的功能包括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因此文化館的發展與建設必須依托于科技的力量,打破傳統文化服務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本文根據信息時代的特點進行分析,探索數字文化館建設現狀以及優化策略。
關鍵詞:體信息時代;數字文化館;建設現狀;策略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文化建設也成為當前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環節,文化館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宣傳載體,可以提高民眾的文化藝術認識維度,并能結合當前群眾的生活進行服務,對于提高文化宣傳,普及文化知識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同時我國城市建設要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及科技高度,信息化時代為本環節是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也為受眾群體查詢文化信息提供了數字化便利,因此注重信息數字化建設對于文化宣傳和文化普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與發展思路
(一)順應群眾對于瀏覽方式的數字化需求
互聯網行業的崛起改變了很多傳統行業的運作模式,我們可以注意到人們通過一個智能手機就可以足不出戶的了解各方面信息以及收集各方面資源。例如,讀書軟件傳改變了傳統紙質書籍的傳播方式,小小一個手機就可以存儲成千上萬本的書籍;音樂軟件也取代了傳統cd,同時還有視頻功能,可以增加用戶的音樂藝術體驗。信息類軟件則改變了人們獲取外界資訊的方式,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由此可見,人們的閱覽方式逐漸向著數字化發展,文化館的發展與建設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緊跟群眾需求的步伐,創建數字文化館可以更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獲取文化資源的便利性[1]。
(二)實現文化資源的共享性
數字化技術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們在互通信息方面有了質的跨越,即便是跨越大洋、跨越文化、跨越種族的交流也更加快速,這也充分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發展方向。文化館本身具有諸多文化資源,實現數字化建設是對文化館資源的重新整合和梳理,也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服務,讓全國文化館組成一個交織網絡,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交流。
二、信息時代數字文化館建設現狀
(一)數字文化館服務平臺還不完善
在數字化技術并不發達的年代,我國的文化館建設呈現輻射狀開展,簡單來說,就是由上級文化館對于下級文化館進行管理、服務等全面監督與指導,這樣的管理模式在特殊歷史時期可以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革以及人們生活的提高,現在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多元化,很多信息資源人們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查詢,因此文化館的建設也需要緊跟時代的潮流,注重服務平臺的打造,基于人民群眾日新月異的文化需求,不斷拓展服務維度,加強管理以及注重文化管資源的多種形式信息傳遞。
(二)數字文化館移動終端有待優化
我國的互聯網行業在近些年來發展迅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但是當前數字文化館的移動終端還有待完善。例如,當前人們獲取信息都是大部分通過智能手機和移動電腦進行查詢和閱讀,而數字文化館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主要問題集中在服務形式單一、互動能力不強等方面,因此數字文化館的移動終端應更多地結合當前的數字發展趨勢,比如可以依托于APP、公眾號等進行正向開發,實現跨越式發展[2]。
(三)數字文化館的體系建設仍有提升空間
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與發展,并不是定制相關的硬件和軟件就能解決問題,目前我國數字化管理建設首先在領導層思想層面還有待加強認識,只有提高思想覺悟,并主動學習數字化建設以及現代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對未來有個更好的規劃和設計。另外數字文化館的后期維護需要成立專業的人才隊伍,結合文化館的軟硬件進行升級改造,并根據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斷調整優化,才能提供更好提升的服務質量,在這兩方面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還有待加強,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分析和調研,做出改變。
三、信息時代數字文化館建設策略
(一)開通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
文化館的首要職能是為廣大群眾進行文化教育服務,因此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要注重完善的軟件服務平臺,平臺系統要與文化館的資源進行對接,方便群眾查詢使用以及獲取信息。同時還要注重對于自身的宣傳,突出文化館的特點,并將相關資源放在首頁,并設計快速鏈接,保證有興趣的服務群體能順利進入到服務平臺當中,并為客戶提供相關的自主服務模式,同時要建立相關智能手機移動平板的APP終端,為更多的人提供相應的查詢和閱讀服務,注重文化傳播的形式,要包括文字、圖像、音頻、視頻以及組合形式等,保證用戶具有良好的平臺使用體驗[3]。
(二)歸納和整理數字化資源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注重,這給文化保護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大數據和云計算是當前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趨勢,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要利用相關的科技手段,將不同的文化資源進行歸納整理,并相應的建立不同的詳細分欄,同時要在相關的瀏覽頁面設置指引菜單,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同用戶及讀者的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基于受眾群體的不同興趣點,為其介紹多形式多樣的優秀文化,提高群眾的文化欣賞水平,加深對于多元文化的不同認知和了解。
(三)推動主題文化活動的開展
文化館的資源較為豐富,因此建議文化館積極開展不同的主題文化活動,促進線上線下模式的雙重指引發展模式,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形式多樣的文化普及活動。例如,可以根據相關的傳統節日文化館開展民族風情活動,注重線上與線下活動的相得益彰,采取受到群體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形式,有效地吸引受眾群體的關注,線下活動可以實體文化會演開展,而線上活動則可以注重視頻網絡直播以及網友之間的互動,聽取更多群眾的意見和信息反饋,實現文化傳播與主題思想的結合,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文化館的多棲發展。
(四)利用群文品牌促進文化館宣傳
文化館是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象征,注重自身的宣傳推廣,就要對基礎宣傳手段情況進行分析,鼓勵文化館利用數字技術以及群文品牌進行自我文化價值的宣傳。首先工作人員要了解當前數字網絡虛擬世界中較為流行的媒體傳播途徑;其次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品牌創造和品牌宣傳;最后要注重不同群體對于文化館的實際需求,打造不同年齡層的宣傳方案。由于當前的微信、微博公眾號、短視頻等形式在不同年齡層有不相同的受眾群體,數字文化專業要樹立自身的網絡品牌,如官方公眾號、官方短視頻等形式向外發布信息,讓人們了解更多關于文化館的發展形勢和特色資源[4]。
(五)注重數字文化館的體系建設
文化館的建設與發展必須依托于現代的管理技術,著重加強體系建設,以符合社會發展以及時代氣息的姿態,轉變建設及管理思想,創新工作方法。首先文化館的管理層要提高對于數字化建設的重視,并積極主動學習數字化建設管理的方式方法;其次要積極引入相關的專業人才,為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管理儲備后續力量;最后要注重文化館建設以及后期的服務提升,根據群眾的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做到完善自我、提高效能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是當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對數字化建設的重視,并結合當前社會主義發展體系深入分析研究,結合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進行工作調整,積極開通數字化服務平臺,歸納和整理當前文化館的珍貴資源,推動線上線下文化主題活動的開展,利用群文品牌促進文化館宣傳,為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聶穎.智能化時代背景下文化館數字信息建設路徑[J].文淵(中學版),2019(1):732.
[2]李艷秋.計算機云技術與數字文化館建設[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8(10):144.
[3]肖立雪.關于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的思考[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8(8):251-252.
[4]張連文.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研究[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8(9):16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