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娟
摘要:中國傳統工筆重彩畫藝術在國畫領域內一直占據著非常關鍵的位置,而甘肅敦煌文化的復興讓工筆重彩化重新被人們理解和認知,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豐富了傳統國畫的表現形式。敦煌壁畫歷史悠久,文化象征意義突出,其美學內涵,對當代工筆重彩化的影響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是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的創新。
關鍵詞:敦煌壁畫;工筆重彩畫;影響
一、引言
色彩本身是一種情感的體現,也是一種理性邏輯思維的展示。傳統的繪畫本身通過色彩來描繪其內涵和文化特點,中國的傳統色彩觀念也奠定了繪畫色彩的基礎,在對顏色的認識和應用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理念,形成了包容的審美色彩觀念。敦煌壁畫的特點也和道家的色彩觀念非常一致。
二、傳統色彩觀念對敦煌壁畫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色彩風俗對敦煌壁畫的顏色應用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讓這些傳統色彩風俗具備強烈的象征意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例如紅色在人們看來經常代表喜慶的顏色,通常在一些節日或慶典場合進行應用;反之黑色和白色則傾向于低沉,所以在某些喪葬場合成為了標志性顏色。傳統繪畫高度重視“意”,因此在色彩選擇方面具備非常明顯的主觀性。換言之這些創作者們并不關注物體本身的面貌和特征,更加強調如何在畫面中融入思想觀點和個人感性認識,并上升到理性認識。
敦煌壁畫體現了我國幾千年來的繪畫藝術發展歷程,其色彩具有顯著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正是因為色彩的藝術,審美價值也才讓中國本土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敦煌壁畫大量應用了我國古代礦物色顏料,色彩功能得到高度強化。敦煌壁畫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色彩特點,而色彩變化本身與文化積淀密切相關。因此傳統色彩觀念對敦煌壁畫色彩的影響體現在多個層次,現代畫家們也極力發掘色彩的表現性,突出色彩的視覺表現效果實現文化傳承。
例如敦煌早期壁畫主要集中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美術作品主要使用朱砂或銅綠顏料,隆重鮮明的色彩感,讓壁畫在特點上呈現出濃烈和質樸的特征,西域風格明顯。但是在繪畫觀念上,已經出現了色與線之間的研究雛形,讓繪畫更加體現出自覺性特點。敦煌中期壁畫集中在隋唐時期,這一階段的壁畫與中原文化交融緊密,原有的西域畫風逐漸朝著中原文人畫風而發展,在技巧應用方面更加成熟,多種畫風融合的發展狀態在色彩應用層面已經領先于世界,這一時期的壁畫也體現出中國的藝術特點。晚期朝代更迭之后,尤其在明清時期,敦煌壁畫進一步中原化,顏色變得更加柔和并形成了從傳統時期遺留下來的“色調”與“畫風”。
三、敦煌壁畫對當代工筆重彩畫的影響
敦煌壁畫實現了文藝的復興和發展,也讓這些色彩內容被人們重新挖掘和認識。現代社會背景之下,敦煌壁畫是傳統色彩的代表性藝術作品,在色彩應用層面給當代工筆重彩畫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色彩呈現
中國畫自主以來重視顏色的呈現,并利用線條和形體特征進行輔助,讓兩種元素相輔相成。“丹青”也是中國畫的代名詞,說明了色彩顏料在繪畫當中的重要性。工筆重彩畫只是在繪畫材料上有所不同,在技法和顏色方面與傳統藝術形式并無較大差別。我國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畫》就是當前可見到的最早且保存比較完好的重彩畫,在棕色絹底上涂上朱砂或石綠等礦物材料,使用金粉點綴,讓畫面具有裝飾特點。發展至今,一些傳統的敦煌壁畫歷史較為悠久,畫面表達特點,也讓現代藝術家們創造了一種新的畫法——以色為線,讓色彩扮演主旋律作用。這樣一來,不僅傳統的礦物色純度較高,且化學性質穩定,顆粒的變化讓畫面辨識度明顯,吸引觀眾視線。當代重彩畫當中顏色打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步驟,很多畫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底色研究,除去傳統的渲染技巧之外,畫家們還會思考如何最大化顏色的表現力和效果,讓礦物質顏色在積淀和涂抹之后,產生不同層次的觀念和意境,讓客觀創造和主觀意識共同營造色彩變化和微妙的寫意性。對于畫家而言,色彩的使用可具備活力和熱情,將傳統敦煌壁畫色彩技巧的優勢應用在現代藝術作品當中,也讓畫面不再拘泥于特定的傳統材料而富有時代氣息,在自身屬性的基礎上實現推陳出新[1]。
當代重彩畫保留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意境和造型,這也是中國畫區別于西方繪畫的主要特點。中國畫色彩豐富,表現手法眾多,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視覺沖擊,效果也讓色彩體現出時代氣息和畫家的人文內涵。眾多藝術家們不斷發掘繪畫領域的色彩與顏料應用,重彩畫在當代社會的復興也是大勢所趨。
(二)材料創新
敦煌壁畫具有敦煌地區的本土文化特點,同時也融合了西域繪畫的主流元素敦煌壁畫具有敦煌地區的本土文化特點,同時也融合了西域繪畫的主流元素,讓某些礦物色顏料在色彩層次上進行了創新和修改,讓顏料的選擇性更加廣泛,也讓人工材料色彩豐富,并根據顏料本身的特點和功能性填補了傳統顏料的缺陷。張小琴、蔣彩萍等都是當代工筆重彩畫的典型代表人物。在這些優秀的畫家看來,他們認為傳統的繪畫方式和顏料材料應用關系緊密,傳統敦煌壁畫顏料的改進,可以讓現代畫作在使用性能和使用方法方面突出傳統優勢,并融合現代藝術理念。如前文提到的《西漢帛畫》中使用的金粉材料就具有極強的畫面表現力。金粉可長期保存,與任何顏色搭配都可發揮穩定的作用,在很多優秀畫家的作品當中,也利用了金屬材料或金粉來豐富畫面類型。例如張導曦老師的《魚米江南》中就利用了金屬箔材質的優秀特性,以豐富的色彩變化融入水的流動效果,將一年四季的荷花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荷花的內涵氣質,使用金屬材料和現代化學手段,在高溫狀態下讓金屬箔能夠自由變色,也給藝術創作帶來了新的元素和特點[2]。
(三)技巧挖掘
雖然當代重彩畫在技法方面已經非常成熟,但傳統敦煌壁畫在技巧方面的優勢仍然不可忽視。具體來看繪畫技法的應用,可以拓寬畫面本身的表現力,即便敦煌壁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損毀或脫落,然而其中的歷史痕跡可以長期保留。例如敦煌壁畫的底色,給畫面提供了極強的厚重感,在視覺方面讓人們感受到顏色的起承轉折。當代重彩畫家們都高度關注敦煌壁畫的色彩應用并融合時代特點,努力尋找新的技巧創作方式。現代社會本身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也讓文化藝術有了新的發展空間。每一個時期的敦煌壁畫在風格特點上都存在差異,當代工筆重彩畫也有著推陳出新的發展趨勢,不斷在思想領域進行革新。
四、當代工筆重彩畫的未來發展
可以看到當代工筆重彩畫重視色彩表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審美條件之下以推陳出新的方式接受現代文化的熏陶,也讓畫家的創作朝著多層次和多元化的方向而推進,發揮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古代作品基礎上,進行視覺語言和表現方法的探索和創新[3]。藝術發展的環節當中,很多西方或其他國家的優秀理論成果很大程度彌補了傳統重彩化所缺失的文化內涵。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味借鑒其他傳統研究成果可能會阻礙當代工筆重彩化的發展空間,從而陷入個性發展的桎梏當中。敦煌壁畫并非短期成果,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融合了每個朝代的特色,也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現代藝術當中,以中國傳統敦煌壁畫為基礎的重彩化體系和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比比皆是。例如日本畫就借鑒了傳統敦煌壁畫的色彩元素,并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進行輔助,在顏色種類和顏色應用方面實現了創新,呈現出和中國畫作截然不同的意境和韻味[4]。俵屋宗達的《風神雷神圖》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作品,其來源于我國傳統的佛教遺跡,在敦煌壁畫中也可窺見一斑,呈現出傳統的“鬼神”元素。但中國畫什么如果過度關注材料或技法應用,可能在作品結果上與日本畫并沒有明顯區別,從而失去中國文化獨有的色彩和象征意義。因此我們要在合理使用色彩或顏料的基礎上,保持傳統藝術的新鮮感,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精神感知。
五、結語
敦煌壁畫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品具有深刻的美學內涵和象征意義,當代中國重彩畫也需要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吸收外來文化精華的同時立足于傳統藝術形式,打造“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創新理念。重彩畫藝術發展至今已經在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方面尋找到了新的平衡點,但藝術的發展本身有著其獨特的時代特點,即便是同一種藝術作品,在不同的時代下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理念和內涵。所以藝術不應該以單獨的某種形式存在,而是要和諧共贏發展,實現共同創新。
參考文獻:
[1]吳迪.論敦煌壁畫工筆重彩畫與西域凹凸暈染法的關系[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6):151-154.
[2]陳夢瑤,何建勇.守衛曠世奇絕的鎮寺之寶,看護“中國西斯廷”的藝術殿堂 千年白皮松,見證法海寺的流金歲月[J].綠化與生活,2019(10):38-41.
[3]李銀廣,郭思瑤,長岡龍作. 彌勒三會思想在敦煌壁畫中的表達——淺析第285窟南壁故事畫的“特色”之處[J].華夏考古,2014(04):124-130.
[4][日]小松和彥.從妖怪研究的視角考察敦煌壁畫[J].王鑫,譯.日本學研究,2018(2):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