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構主義理論提出了很多具有創見的設計開發思想,向傳統的設計開發提出了挑戰。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下,我們對于APP的開發、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先分析了APP的爆炸、碎片化嚴重的問題,并以建構主義視角為基礎,提出了其設計的原則以及界面和圖標的有關設計。
關鍵詞:建構主義;APP;設計
建構主義是有關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它強調知識的主動生成,由知識的創造者基于原有的生活經驗,走出常識的窠臼,主動建構和生成全新理解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在人與社會各種因素的交互過程中完成的。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論基礎,對設計類藝術起著指導作用。而當今是一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手機已經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APP作為使用者應用的關鍵要素,其設計與開發在人際交互中起著關鍵性作用。但在當今社會下,APP設計開發者“稀釋”了自我的專業修養,“放逐”了自身的專業道德,基于當下APP種類繁多,同質化現象嚴重,本研究將基于建構主義的理論視角,淺析APP在設計開發上如何使用戶獲得最大化的滿足感與體驗感。
一、APP的爆炸、碎片化嚴重
對于信息社會而言,APP在當下是呈爆炸式增長的,現在的網絡商店幾乎可以搜到任何想搜尋的種類。但在這個趨勢下,APP的應用市場既開放又雜亂,也處于一個趨于成熟的過程中。一款APP從最初的產品研發、運營管理到后期的線上推廣,其短期存活成本不會太高,但在此過程中,收入卻十分可觀,這也使得此類APP出現大量低質產品,兒童教育類APP市場呈飽和狀態。然而,人們的注意力資源確實有限的[1],當海量的APP來襲時,就會形成APP超載,故而給使用者呈現的是一種碎片化的狀態。微博、微信等各種類型的APP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
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而“圖示”是其重要概念之一,代表人物皮亞杰認為,是人們為了應付某一特定情境而產生的認知結構,最開始圖示來自先天的遺傳,為了應付身邊的環境,個體逐步完善和豐富自我的認知結構,形成了圖示的系列。這是人類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所在,也可以說是人類認識事物的根基。皮亞杰也認為,圖示的變化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兩個過程完成的[2]。在“同化”和“順應”的視角下看APP的發展,APP的設計與開發應在其界面設計和交互設計中體現圖示的意義建構。
二、基于建構主義的APP設計
(一)總體功能設計原則
第一,好玩。好玩的意思是APP在設計時要具有娛樂性及趣味性。受喜愛的是游戲型APP,之后是社交軟件。以企業APP軟件營銷為例,要將品牌、產品以及有關元素和消費者需求結合,通過娛樂性、趣味性呈現。
第二,實用。實用可帶來價值就是我們所說的實用性。需要由消費者角度出發,發現消費最想要的和最需求的,滿足其需求。例如交通工具時刻表、天氣預報、地圖等都能讓消費者長期留住并使用。
第三,互動。參與性強。優質APP制作會和用戶互動,讓用戶可廣泛參與。需要從用戶角度分析,設置互動性強的內容來吸引用戶。例如一些兒童APP軟件,在講故事模塊中不只是單純播放故事,還增加一些互動環節,讓父母也一起參與。
第四,分享。分享的關鍵在于傳播。其于圖片、視頻等分享運用是APP的重要構成。例如秒拍等系列開放式APP中,用戶可發揮個人所長,將個人成果分享到其他的社交平臺,在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同時吸引更多的用戶。
(二)界面設計
用戶一打開APP,最先看到的就是首頁,這也是第一交互界面。首頁可行知識用戶,APP最核心的功能和最重要的功能,幫助用戶快速并掌握APP。所以界面設計是用戶的第一印象,其交互體驗更會對用戶對整個APP的使用體驗產生影響。好的產品其界面設計可以清晰突然產品的功能、特點,有著良好的用戶體驗,并且可以突出公司品牌并提升認知度。所以界面設計特別重要。因此在界面設計時要滿足如下幾點:
第一,可以帶給用戶最好的第一印象。符合品牌的好設計以及豐富的內容會給APP加很多分。
第二,展示有用的功能、服務。產品吸引用戶的關鍵點在為用戶解決問題,所以界面展示友好以及交互體驗是關鍵點。
第三,具有實時更新以及推薦內容。內容實時更新、匹配用戶習慣非常重要。
(三)圖標設計
以建構主義視角進行APP圖標設計需要找到實物開展比較,進行對比、聯想。圖形可以抽象但一定不能太復雜,如商業項目圖標需要接近主流風格。把風格明顯后和競爭者對比分析。因為明顯風格是圖標設計的關鍵,改變細節,突出圖標特點。
參考文獻:
[1]任書斌.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談建筑學專業學習[J].山西建筑,2020,46(05):179-181.
作者簡介:李珂,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