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雅倩 曾利霞
摘要:為貫徹落實《“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在保護湘西手工藝品的同時,挖掘湘西地方手工藝品經濟潛力。本文從湘西手工雕刻品的發展現狀為出發點,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其外宣和推廣策略,擴大湘西手工雕刻品影響力,為增加地方和個體經濟收入,改善地方生產生活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關鍵詞:湘西;少數民族手工藝品;外宣;推廣策略
一、引言
湘西地方手工藝品作為地方傳統文化之一,是湘西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勞動智慧的結晶,是當地特色文化文物濃墨重彩的一筆。針對湘西本土和國內外情況,對湘西地方手工雕刻品的外宣和推廣的策略研究既有助于對本土文化的挖掘與整理,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動傳統手工藝文化走出國門;改善湘西地區生產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結構改革和完善,獲取經濟效益。
二、湘西手工雕刻品的特點
(一)湘西手工雕刻品發展的區位特征
湘西,地域偏僻,發展滯后,就湖南整個經濟格局的現實狀況而言,湘西地區是湖南省主要的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同時也是承接東西部、連接長江和華南經濟區的樞紐區,具有突出的區位特征和重要的戰略地位。湘西手工藝藝術的形成與湘西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當地的民俗風情及文化氛圍緊密相連,境內聚居的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 50% 以上,千百年來創造和傳承了染織、刺 繡、民族服飾、雕塑、編織、剪紙、民間美術等 10 多類千余種風格獨特和文化厚重的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在這種大背景和氛圍之下,湘西手工雕刻品的發展前景可觀,效益可嘆。
(二)湘西手工雕刻品外觀及用途特點
湘西手工雕刻品承載民族智慧與風情,傳承講述本民族故事,極具個性。傳統手工雕刻品涵蓋生活、文化等各方面,以湘西木雕為例,在民居建筑方面,運用雕刻技巧表現復雜而生動圖騰內容或歷史場景的立體感,既傳承文化又突出建筑形式風格。相比較采用豎針刀方式,只適用于平面精度有限的浮雕、透雕的機器雕刻相比,湘西手工木雕雕刻手法靈活多樣,線條舒展,凹凸不平,立體感效果明顯,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市場價值以及藝術價值。
三、湘西手工雕刻品發展現狀分析
(一)區域內發展問題
1.傳承方式
湘西手工雕刻品由于民族審美意識和文化傳統等因素,傳承方式基本上所采用的是心口相傳,口耳相傳,一對一甚至是家族傳承的模式,難以進行大規模傳承;且由于文字符號的難理解性和漢化的影響,部分優秀的手工藝技術在傳承上亮起了紅燈,面臨后繼乏人,瀕臨后繼無人的窘況;且手工雕刻品技法繁多,耗時費力,故而對傳承者要求較高,這更不利于傳承。
2.生產經營模式
湘西手工雕刻品現固有的生產經營模式主要以小而散的家庭作坊加工和“公司 + 農戶”的方式經營,生產力水平有限,手工技藝難度大,故而生產效率低下,無法進行高效優質生產,且外觀造型不能適應當代視覺審美。現如今網絡銷售和購物日漸崛起新興,但湘西手工藝品網絡銷售由于無品牌效應,以及受使用用途區域性限制,銷售經營范圍有限,進而經濟帶動力不足,不能充分做到資源開發,創特色經濟。
3.價值價格與產品定位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手工雕刻品價格普遍偏高,不能完全迎合多層次性的大眾消費心理需要,好的手工雕刻品對原材料的質地十分講究,因此原材料的成本較高,耗時長,人工成本高,故而雕刻成品價格昂貴,購買人群有限;粗制濫造的雕刻品,在價格上勝于精雕細琢的手工雕刻品,但其實用及欣賞價值不高,促使消費者購買拉力不強。手工雕刻品價格的過高或過低對其產品的市場定位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4.其他因素
由于湘西區域地理和經濟特征,以及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區人才培養開拓創新發展能力弱,實業精神與能力不足,傳統手工藝傳承發展亟待加強。此外,商家為尋求自身發展,區域內市場存在畸形競爭關系和價格戰,行業相關標準有待完善。加之營銷渠道未完全打通,品牌集聚效應未形成規模,等等其他區域內不利因素都會為湘西手工雕刻品的推廣和外銷產生影響。
(二)外部制約發展因素
1.文化的差異
湘西手工藝品具有極強的地區文化特征,較多展現的是本民族人物、故事和信仰,現今文化交流注重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中國和外國的文化差異較大,在文化碰撞中,湘西手工雕刻品如何既保證民族特色和技藝的獨特魅力又能做到迎合國外欣賞價值觀念,是一關鍵問題。
2.輸出載體的缺乏
傳統的線上銷售已不能跟上人們接收信息來源多元化和載體的標志性,例如提到美國文化都會想到好萊塢,它將很多的歐美文化展示給了全世界,談到日本會想到動漫,任何一種文化的輸出都需要特定的有特色的媒介。而湘西手工藝品這樣帶著深深文化烙印的東西推向世界同樣需要載體和媒介,如何實現外宣媒介多元化,創特色載體這是突破制約,實現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外宣及推廣策略
(一)譯介跨文化傳播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推進, 民族文化的譯介傳播進入新一輪高潮,加強其翻譯研究以及外宣工作是中央一帶一路戰略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譯介傳播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外宣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就目前關于湘西手工雕刻品譯介標準不統一、傳播途徑和手段單一、譯介傳播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人才匱乏等問題,可對湘西手工雕刻品的譯介傳播做出整體規劃,確立國際傳播視野,運用恰當的譯介傳播策略和方法、注重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的利用。在具體舉措上,譬如:召開圓桌會議學術論壇,本土翻譯學者與國家資深翻譯家共同探討制定譯介標準;政府與高校聯合搭建翻譯基地,加強翻譯人才培養投入······,此舉目的在于先通過對其的有效譯介傳播,擴大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進而推動外宣和推廣。
(二)校本結合
在湘西手工雕刻品的外宣和推廣過程中,顯然不能脫離本土實際進行外宣。現可利用現運營在懷化本土的“中歐列班”和“電商園”等相關平臺,充分發揮懷化區位優勢--“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且可聯合懷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校企合作平臺“橙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和“義烏極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讓湘西手工藝品走出本土,走向國際;在傳承傳統手工藝技術的同時,既能擴大地方手工藝品知名度,還能增加GRDP(地區生產總值)。
此外,還可以聯合本地或省區域內非物質文化的傳播方式,譬如戲劇、民謠、歌舞,從傳頌、欣賞和表達入手,創造表達湘西手工藝新內容,改變固有的物質作品輸出,從精神文化深入傳播,根植影響,既解決所面臨的傳承問題,又創新外宣方式,進而從問題著手,一步步完善外宣和推廣的計劃和方式。
(三)融入國際市場
我國持續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給沿線各國提供了一個不僅在文化層面也在經濟方面良好的雙多邊機制的交流合作平臺。現依靠中國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湘西手工雕刻品可謀求與國外文化企業和品牌進行跨界合作,將湘西手工雕刻品的文化元素制成印花圖案,與其他品牌產品的款式相融合;共筑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使之成為湘西手工雕刻品外宣的助推劑。
此外,可憑借芷江國際和平文化藝術節,對湘西手工雕刻品進行展覽宣傳,或是抓住與之相關的有潛力的節日,擴大潛在消費人群,激發市場潛能,加強國際市場宣傳。
四、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以及對外交流的進一步深入,中國的工藝美術品在國際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湘西手工雕刻品作為與文化、旅游、家居裝飾產業緊密相連的工藝美術產業,應順時順勢把握發展機遇,推進外宣和推廣,擴大影響力,使之成為增加地方和個體收入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俐佳.旅游廣告中民族文化傳播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2]唐珊.民族地區手工藝產品的品牌開發研究[D].吉首大學,2013.
[3]王有梅.湘西“匠意”苗族手工銀飾包裝設計[D].湖南工業大學,2019.
[4]蔡奇龍.芻議傳統文化元素在木雕藝術創作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8(16):128-129.
[5]黃波.基于當下審美取向的湘西苗族刺繡圖案創新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
[6]蔣衛平.論新媒體視域下的湘西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J].美與時代(上),2017(12):49-51.
[7]曾鈺誠.知識產權框架下傳統工藝的法律保護—以湘西土家族傳統工藝保護為對象[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04):114-118.
[8]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調研組.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亟待保護與發展——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調研報告[J].開發研究,2016(03):169-171.
[9]吳娟.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傳承和開發的模式與策略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5(24):56-58.
[10]彭敏.嫁接與應用——湘西民間木雕工藝在室內空間中的體現[J].藝術教育,2014(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