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摘要:群眾舞蹈作為群眾文化領域中最為活躍的一種藝術形式之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群眾參與性。筆者以多年從事群眾舞蹈的創作的經驗,按照一定的藝術規律,對群眾舞蹈創作過程進行闡述,包括采風,選材,立意,編排,提升等,致力于打造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反映各行業火熱的社會生活,具有時代新面貌,百姓新風尚的舞蹈作品。
關鍵詞:群眾舞蹈;創作;體會
本文以我參與或創作群眾舞蹈的經歷,就如何創作出更加優秀的群眾舞蹈,展開一番體會之說,與同行業內人士共分享。
一、合理選材,構筑意境,精心打造,形成佳品
作為舞蹈編導人員,面臨的創作任務無非兩種,一是政府指令性的省市級或全國性舞蹈賽事的創作,如多彩貴州舞蹈大賽,民族民間舞"荷花獎"評選,群星獎等,一類是受邀于工廠企事業校園或警營,幫助他們編排舞蹈節目,以彰顯企業文化,豐富職工業余生活為目的,二者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政府行為保障資金投入,確保演員的技術能力,需要廣泛的論證采風,深入挖掘素材,精心編排打造的,后者更傾向于反映一線職工的喜恕哀樂,生活情趣,但創作的規律都是大相徑庭的。2007年我有幸參加了市政府傾力打造的現當代多媒體大型舞劇《1935,紅色之舞》該舞劇就是立足于紅色文化之源。以"豐樂橋頭迎紅軍""遵義會議""婁山大捷""茅酒療傷""紅軍菩薩""偉大轉折"幾個章節以戲劇結構展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迎戰多彩貴州舞蹈大賽,我們把其中的精彩篇章"遵義會議"切割出來,重新打造成為五分鐘的一個成品的,重命名《大轉折》該節目大膽利用了寫實的道具以及呈現雕塑造型的服裝妝容,配以符合劇情的燈光效果,通過不斷的打磨,尋求舞蹈的亮點和尖銳的矛盾沖突,在舞臺上展現出了毛澤東與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激烈交鋒,在選擇舞蹈語匯上,為了表現出內心激烈的思想斗爭,將"沉思""搓手""反對""贊同"等行為均以現代舞的肢體語言來設計,每一個動勢都精煉,干凈,貼切,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三天三夜的"遵義會議"濃縮在五分鐘的舞蹈空間里,最后,道具"馬燈"照亮了中國工農紅軍前進的方向,標志著遵義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中國革命從此走向勝利,最后在高舉"馬燈"的造型中,舞蹈落下帷幕。該舞蹈匠心獨具,主題突出,立意深遠,獲得了2007年多彩貴州舞蹈大賽當代舞類別金獎。可見舞蹈題材的選擇是對整部作品的主題形式及風格最直接的定位,意境為了呈現美感,語匯來為劇情服務,再讓演員以最飽滿的情感去完成表演,服化道美增加作品的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達到了震撼心靈的藝術效果。
二、禮贊人文,謳歌高尚,巧妙編排,展現風采
我想,所謂的群眾舞蹈是指由非職業或職業的舞者,結合專業編導共同打造的舞蹈,一般以群舞的題材出現,舞蹈的形象直接反映著日常生活或行業風采,與專業院團舞蹈相比,此類舞蹈動作技術難度不高而動態特色比較鮮明,構圖層次比較單薄但動機展開明顯而有序,它的舞蹈敘述拒絕抽象而采納生動細節。這里試舉一例:作為我們建立的首批"警民共建文化基地"的消防支隊,每年我們都會為官兵們編排一些戰士們喜聞樂見的舞蹈節目,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從來沒有接觸過舞蹈的新兵戰士,既沒有硬件的支撐,演員的能力素質也有限且不會表演,所以要創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就需要編導在創意上做一個有心人,而我的做法是:深入部隊,采擷素材,通過與官兵們的交流,分享他們的工作和學習,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敘述擺談當中,通過戰士們講他們所經歷的故事,就可以搭建起了一個故事情節的架子,根據這個架子去尋求適合的音樂,選擇切入點,開始構圖調度進行編排。記得去年。我再次去遵義會議會址的應急救援隊采風,就聽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一名中隊長本在產房等待自己孩子的降生,但接到險情立馬奔赴一線,只有離開產房……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正能量的故事,所以我的舞蹈就采用了一個ABC的結構,在第一段是展現消防戰士純潔浪漫的愛情,與妻子有了愛情的結晶,整個舞段清新唯美,第二舞段隨著激烈的音樂變化將舞臺切割了兩個部分。一部分展現消防戰士與火搏斗的場景,另一表演區展現妻子在臨產的時候與時間賽跑,為了新生兒的降臨忍受一切痛苦,而舞臺上的"戰士"已虛擬化為一面"生命的高墻"阻斷戰士與妻子的彼此凝望,營造出扣人心弦的特殊空間,守望,苦痛,掙扎,又伴隨著希望,抗爭與奮斗,為生命吶喊,為生命放歌,親愛的,我永遠在這里,等著你勝利的凱旋!故事平淡,但它傳達出來的意義卻非同尋常,該節目《等你》當年參加了全省警察活動藝術周獲得了舞蹈類銀獎,得到專業評委們的一致好評。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更加激發了我對群眾舞蹈的創作熱情,接下來又繼續為消防排練的以"人間大愛·生生不息"為主題的反映山寨救援的舞蹈《愛不息》,為地質大隊編排的為國勘探,尋寶探秘的《天邊紅云》,為供電局編排的抗洪水保暢通的《生命線》,幾乎全是以"自己人演自己事兒"為特色的編排手法,以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事跡去反映生活,頌揚高尚,謳歌美德。這樣的作品極富一種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精神,這種精神能使人迸發無窮的力量,能激發人的創造力,能使人深切地感受到生命自然的美好,從而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我們有責任,有信心用高雅的藝術陶冶大眾的情操,引起情感共鳴,構筑起心靈相通的橋梁。
三、觀察生活,提煉動態,設計情節,組織語匯
舞蹈藝術亦隨時代的變化飛速的發展著,我們應自覺不自覺地去迎合現代人的審美情懷,繼承傳統的精髓,發揮自我的創造,"創造"是舞蹈藝術的最高境界,不要動作的架接,那樣沒有形象,也沒有質感,我們應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積累素材,觀察生活,發現生活,隨時隨地攝取生活營養,豐富自我,著手編排時,需提煉出特征鮮明,韻味濃郁的生活動態為作品的主題動機,并將這一動態造型美化,節奏韻化,形象特化,情思物化。近年,我市的"四在農家"創建工作使農村的煥發出一片生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習總書記帶著對人民地深情厚意來到了遵義播州區花茂村,在紅色之家與鄉親們親切地交談,拉家常,詢問人民的生活生產情況,這幅動人的場景讓人倍感備受鼓舞,倍感溫馨,當時正好要參加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一個主題為“我歌我快樂”的文藝作品征集活動,我就將這樣的場景編排了一個情景歌舞《花茂人家》,從老百姓的生活場景為主線條:從游子回鄉喜看山鄉巨變,到田間地頭農作繁忙,繼而發展到休閑之余打趣逗樂,"富學樂美在農家"的喜人場景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最后"奔向小康,奔向明天"的故事情節。我非常地感謝各種平臺與機會讓我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能夠幸福地去嘗試各種不同的體裁和作品,每一次經歷都只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都是在為下一次的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只要我們做有心人,肯學習,就一定能夠創作出無愧于老百姓的文藝作品。
四、因材施教,提升興趣,寓教于樂,愉悅身心
舞蹈是大眾的藝術,也是平易近人的藝術,當人們的激情達到極致,用話語或其他的體例都無法進行宣泄時,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舉了,尤其是我們各行各業已經深切地體會到自己的周圍已經發生了那么多的可供詠嘆的美好事物,一種令人難以抑制的心情鼓舞著我們懷揣著美好的愿望,以一種樂于接受并勇于承擔的精神狀態去多出快出舞蹈作品。由于我們面對的客體是廣大的各年齡層次及結構的人民大眾,所以我們不能以專業的眼光去要求他們,也無法按照參賽節目那樣傾心打造并問鼎獎項,因此我們群文工作第一線的老師們應該首先弄清楚我們的"重要目的"就是"大開藝術之門!“讓大眾真切地體會到舞蹈藝術之美,讓他們"愉快的舞蹈”(此觀點是著名舞蹈家潘志濤老師提出來的)因此,我認為"看對象"非常關鍵,我每到工廠校園,機關警營,我都要告訴"舞者"們,能夠有幸代表單位參與舞蹈表演是人生當中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可以在舞臺上展現自己的行業風采,是一種榮譽和自豪,通過火熱的訓練過程,不光強身健體,身心愉悅,還增進了同事之間的感情,促進了單位的和諧。我還想方設法去激發“舞者”的興趣,不能單純地為了完成一個任務去舞蹈,要合理誘導,循序漸進,可以用音樂欣賞,短句訓練古典舞身韻組合等課程開啟第一堂課,創造靈動而活潑的課堂氛圍,讓舞蹈的美感及吸引力深入人心,讓他們知道原來舞蹈這門藝術會給大家的生活增添這么多的快樂,以至于他們樂意的接受編導的一切創作要求,圓滿地完成演出任務。記得我曾經給公安局的以男性群體為主的干警編排過一個民族舞蹈《酒歌》,整個舞蹈全在開心愉快的過程中完成,釀酒漢子揮汗如雨,釀造美酒,拿在手上的道具土碗盡顯豪邁灑脫,突出濃厚的酒鄉生活情趣,第一舞段為"踩酒糟,釀美酒"的過程,融入"猜拳""比武""逗樂"的生動場景,第二舞段以一個女子出場為點綴,形成陽剛與陰柔的對比效果,以組舞,雙人舞,三人舞的形式過度,讓場上"歡成"一片,最后第三舞段表現美酒陶醉人心,情緒達到了最高潮,在形態各異的微醉造型中,音樂戛然而止,使人回味無窮。總之,題材風格以一個編導老師的內心豐富的內涵是密不可分的,投其所好,量身打造,選擇新穎獨特,既趣味又典型的生活內容,創造引人入勝的藝術氛圍,并啟發演員的"二度創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啊,世間萬物中皆蘊涵著無數的暗示和信息,要懂得如何去聽,去看,去感悟,去觸摸,用你的身心去體會圍繞在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領悟了,于是就可以順著許多條路自由自在地進入快樂的創造。
我喜歡群文工作,更喜歡為大眾去奉獻他們喜愛的舞蹈,看到自己親手打造的舞蹈節目在舞臺上完整地展示出來,得到業界的認可和群眾的歡迎,激動與欣喜之情難以言說,我深知,今后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學的東西還很多。這些過往是經歷,更是財富,我愿意,也有信心繼續努力,為豐富和繁榮群眾舞蹈盡一份綿薄之力,縱然藝術之行清冷而寂寞,但它帶來的精神色彩足以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找到快樂的源泉,生活的自信。新的時代,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契機下,我深信,在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群眾舞蹈之花會越開越鮮艷,歌頌真善美,弘揚正能量,群眾舞蹈的創作,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