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條件下講好中國治理故事和治理經驗,傳播中國聲音,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離不開億萬人民的創作,群眾文藝工作者需要虛心請教,真情創作,脫離假太空,立足于民族土壤,植根于文化傳統,在黨的領導下創作出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文藝精品。
關鍵詞:群眾文藝創作;新時代;中國故事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從一窮二白的面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缺吃少穿到豐衣足食,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均壽命和健康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歷史變化,我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隨著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互聯網和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農村轉移勞動力不斷落戶城鎮、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快等社會復雜狀況使得人們的多元化需求集中釋放,如何平衡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滿足不同群體之間的需求,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內政府職能部門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課題。
同時,隨著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有效推進,人民群眾的審美水平大幅提升,于是更加渴望欣賞到立足于生產生活實踐、反映悲歡冷暖引發情感共鳴、藝術表達活潑生動、藝術態度嚴謹認真的文藝精品。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曾為新形勢下做好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要求我們要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
因此,在當前條件下講好中國治理故事和治理經驗,傳播中國聲音,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離不開億萬人民的創作,文藝工作者需要虛心請教,真情創作,脫離假大空,立足于民族土壤,植根于文化傳統,在黨的領導下創作出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文藝精品。
對于新時代的群眾文藝工作者來說,因為長期與基層群眾密切接觸,具有了解百姓生活、求學、就業、情感上酸甜苦辣、疑難困惑的天然優勢,更能親身感受到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積極樂觀的進取精神、勤勞節儉的創業精神,因此,要做好百姓的藝術貼心人,就應該在堅持“三個協調好”上下大力氣,做大文章。
一、協調好宏大背景與微觀敘事的關系
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面小康以及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用體現內涵深度、充滿情感溫度的群眾文藝作品,反映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埋頭苦干、踏實肯干,解決發展難題、開創發展新境,不斷追尋幸福美好生活的勇氣和智慧,展現人民視角下的新中國發展歷程篳路藍縷、發展成果來之不易,印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力量,從而激勵人民群眾把幾十年艱辛創業積聚的強大能量轉化為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二、協調好人才培養周期與當前創作需要的關系
近年來隨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政策保障、財政投入不斷傾斜,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全民藝術普及的過程中,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同下一盤棋,齊心協力抓人才建設,不斷涌現出一批懂群眾文藝、愛群眾文藝的業務骨干,在重大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人才的進一步挖掘、培養需要較長周期,如何調動當前條件下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集中釋放、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個性化和多元化成為趨勢的現實需要,彌補群眾文藝創作上的短板,勇攀群眾文藝創作的高峰,成為擺在所有群眾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問題。
三、協調好長遠規劃與短期目標之間的關系
新中國成立至今,之所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靠的是一個個短期、中期、長期規劃相結合,在經濟、政治、社會、民生、生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規劃讓中國受益無窮,因此,要想使群眾文藝取得更加長遠發展,需要認真加強頂層設計,落實發展規劃。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文化”的概念愈來愈深入人心,技術瓶頸也實現重大突破,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共享全國優秀群眾文化資源,也為全民藝術普及,提高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文藝精品的創作、打磨和檢驗需要經過時間沉淀,需要人民參與,如何進一步朝著既定目標和方向,在群眾文藝創作的道路上蹄疾步穩,還需要各地制定出更加明確的發展規劃。
因此,各地群眾文化工作者要更加深刻體會群眾文藝創作在當今時代發展中的重要意義,自覺將其置身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發展戰略之中,用文藝精品向基層群眾講清楚我們來自哪里、我們將要去向何方,也才能更好引導群眾明白我們正在做什么,我們奮斗的意義在何處。
作者簡介:王蕾,江蘇省揚州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