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結良
摘要:城市空間規劃要能夠體現各個區域功能上的連接,同時要具備人性化,目前的城市空間結構規劃過程,實際上并未建立統一的規劃思路,城市的規劃方法、規劃路線和規劃成果存在較大的差別。基于對城市空間結構功能類型的分析,本文探討了空間結構中各類功能區的聯系特征,并且給出各類聯系特征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城市規劃;空間結構;功能聯系
一、引言
城市空間結構的功能聯系方面,要根據當前城市內部的主要功能區域分析,之后通過構造路徑和城市的空間模式,調整功能區位置。在功能性方面,可以把城市的功能區分為居民生活區、休息和就業功能區,各個區域不可獨立存在,同時要根據城市的規劃方案以及城市的地理位置,對各個區域的聯系方式進行分析。
二、城市空間結構的功能類型
(一)居民功能區
居民生活區要涵蓋住宅樓以及相配套的硬件設施,當前在大量的城市規劃區內,會根據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制定的規劃方案,在城市的內部空間設置專業的居民住宅區,該區域要能夠容納大量的人口[1]。對于周邊的硬件設施、配套裝置則需要協同考慮該地區當前的建設過程,是否可以與其他的區域建立緊密的關聯,只有在該關聯體系可以得到完善的情況下,才可以更為精準地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
(二)休息功能區
休息功能區有兩個,一個是居民生活區,實際上,居民到住宅中主要是為了休息,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這兩個概念融合。另一個是對于城市內部設置的公園、游樂場等游玩區域,在功能區的劃定階段,一方面要能夠和居民生活區緊密關聯,另一方面休息功能區也可以作為就業功能區的緩沖區,讓這兩者能夠在功能上對接并配套。
(三)就業功能區
就業功能區涵蓋多項內容,比如城市發展中的寫字樓主要集中區域,當前各城市的發展中已經開始逐漸滿足就業功能區的人性化特點,因此該功能區中也含有其他的事項。比如對于休息區的建設、對于各種不同就業區的合理劃定等,另外從空間角度上來看,這些功能區必須要能夠和居民生活區建立配套連接,唯有如此方可讓這些功能區更具有人性化特點。
三、城市空間結構的功能聯系特征研究
(一)分析方法選擇
目前的城市空間結構功能聯系方面開發出了多種方法,本文著重分析其中的兩種模式,一個是點度中心性分析方法,中心性是指,在社會活動中將某個功能區的用途,配置為城市空間結構規劃過程的中心地位,同時將其他的硬件設施作為中心性網絡,對于功能區的中心性,要分為入度和出度兩個指標,前項指標是內向聯系的中心性,后項指標是指向外聯系的中心性。比如規劃中可以以某個街道為核心,分析該區域的就業情況以及休息區的建立情況,對于出度,則要研究不同功能區之間的關聯。
另一個是凝聚子群分析方法,應用核心是把所有的社會活動分配到不同的子區域內,從而分析各類活動者在各個子群內的交流方式。
(二)居民-就業功能區聯系
在目前的城市空間規劃中,發現雖然就業功能區在一定程度上和居民的生活功能區之間,具有空間上的較長距離,但是實際上也可以通過對交通系統的合理規劃,讓這兩者之間形成直接性的關聯,此外對于就業功能區,也要分析是否可以對整個城市的就業人口進行分散處理[2]。比如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陸家嘴和外灘為傳統就業中心,當前已經無法承受廣大的就業人口,因此今后會以該功能區為核心向外擴展,但是對于就業活動來說,通常也發現在一些街道區域內形成了自我就業區域,因此從空間網絡上來看,既具有傳統就業中心的核心性,同時也具有各個街道以及較小范圍內空間就業的向內性。
(三)居民-休息功能區聯系
在居民生活區和休息功能區的對接過程,通常在當前的各個城市空間內會以建設主題公園以及游樂場等方法,為廣大的城市居民提供休息區,對于和城市居民區之間的空間上,具有一定的向外關聯體系,即通常會以主題公園以及核心游樂場為核心,向外輻射至居民區,但是居民區的向外輻射實際上會處于逐漸地增加狀態,即距離相關休息區越近的區域,則居民區的密度越小,但是該情況不可一概而論,對于小型公園,通常其作為居民生活區的附屬,周邊的居住人口密度較高。
四、城市空間結構的功能聯系特征應用
(一)道路交通規劃
道路交通規劃中,可以發現當前各類城市已經實現產業的升級,尤其是對于傳統重工業轉變為新工業的模式,這就導致在一些情況下,城市的就業區域分散現象較為明顯,為了能夠更好地和城市中的其余區域關聯,一方面可以強化對于地下交通系統的建設,通過在沿途設置多個站點,對所有的功能區進行連接,從而可以讓居民在離開就業功能區域之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參與到其他的功能區域。另一方面,對于地上交通系統的規劃也需要經過全面的優化,比如對于道路交通系統的擴建、對于公共交通系統運行路線的優化和配置、對于交通標志的全面樹立等,從而滿足有各類需求居民的出行要求。
(二)區域位置規劃
區域位置的規劃階段,可以根據新型產業園區和新建設的居民生活區,對相關區域的位置進行合適的探討,且區域發展過程,發現原有的就業功能區已經無法滿足就業人口的需要,則需要在位置規劃中分析相關的新型工業區是否可以在其中構造就業區域,當然也要根據土地價格以及招商引資的實際情況,對各類區域的規劃條件進行控制。比如在某城市的規劃中,原有的北部新行政區內,主要構造項目是多所高校,而發現高校建成之后,該區域的土地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同時整個區域并未填滿,則之后可以將一些輕型工業或者服務行業納入該區域內,通過招商引資帶動當該區域的商業發展水平,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吸引高校畢業生直接到該區域內就業,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交通系統的規劃開支,當然,在該區域逐漸獲得了更好的發展之后,也需要逐漸落實對交通系統的優化工作。
(三)區域關聯規劃
區域的關聯規劃中,既要調整所有功能區的配置位置,也需要建設專業的硬件設施,對于功能區的規劃可以根據區域規劃位置確定,而對于其他的硬件設施,一方面是加強對交通系統的規劃工作,比如地上交通和地下交通的同時建設,防止出現某個區域的孤島效應,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其他功能區域的配置,比如居民功能區和休息功能區,要根據土地的總面積以及行政區的覆蓋范圍,在其中進行全面的建立,最終讓整個系統的建設水平得以提升。
(四)區域人口規劃
在區域人口的規劃中,要根據各類人口的本身需求,在其中設置其他的功能性項目,比如某區域的人口需求是增加該區域的人性化系統構造程度,則在完成了初步規劃之后,要根據居住生活區的周邊土地情況,以及地區資源的當前使用情況,在其中加入各類新型的游覽性項目,從而讓該地區在后續的規劃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增進功能上的對接[3]。當然也可以考慮根據已經規劃了的項目,在該區域中加入其他的就業功能區域,從而在各個地區的建立過程,實現了所有功能的對接。
五、結論
綜上所述,城市結構的空間規劃過程,主要功能區類型包括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區、就業功能區和休息功能區,功能區的關聯性主要體現為,實現了內部之間各個功能區的融合和向外擴展。在城市功能區的關聯過程,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去人口規劃、交通系統的規劃、人文性的規劃等,最終實現功能區之間的統一交互。
參考文獻:
[1]孫斌棟,王婷,劉鵬飛.中國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鐵路客運的功能聯系視角[J].人文地理,2019,34(05):78-84.
[2]丁亮,宋小冬,鈕心毅.城市空間結構的功能聯系特征探討——以上海中心城區為例[J].城市規劃,2019,43(09):107-116.
[3]鈕心毅,王垚,劉嘉偉,等.基于跨城功能聯系的上海都市圈空間結構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18(05):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