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中,戲曲是較為突出的藝術表演形式。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傳承重視程度的提升,人們對戲曲表演的技巧性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相關從業者出于發展和適應人們需求的角度要加強對此類內容的探究。本文首先簡單敘述了戲曲表演技巧性的內涵,其次分析了戲曲表演中技巧性的展現,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戲曲表演;技巧性;探究
一、引言
我國戲曲的表演技巧主要表現在戲曲人物的神態、動作、技能和場景互動等方面。其中較為傳統且標準化的概念即為大眾所熟知的唱、念、做、打。其內容既是相關文化的表演基礎,又是提升戲曲演員藝術水平的表演要點。只有實現對此類技巧的熟練把控,才能對戲曲表演進行創新和突破,迎合時下大眾對行業的各式需求。因此,本文對戲曲表演的技巧性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戲曲表演技巧性的內涵
從簡單的角度來講,戲曲表演的技巧性即為戲曲演員應用專業技術對情節推進、人物對話及神態動作進行細致處理能力水平的展現。如從較為廣義的角度來看,就要從演員、樂隊和場景三方面的影響進行逐步的深入理解。單看表演技巧,應以演員為主體,探究其與音樂、情景和道具的互動。其中,不同的戲具有不同的表演形式,亦存在不同的表演技巧,這些區別中便蘊含著技巧的要素。作為合格的戲曲演員,應當對此類要素進行熟知和掌握,進而實現相關戲曲文化的發揚和傳播。
三、戲曲表演中技巧性的展現
(一)“唱”中的技巧性展現
“唱”,即為戲曲中的唱腔。在整體的戲曲表演過程當中,唱的技藝展現占絕大多數,票友評判一個好的戲劇演員,往往給予的評價也是“唱得絕了”。在此類技藝的磨煉當中,演員除了要在其中形成自身特點外,還要把握好其中技藝的嫻熟應用。如在楚劇《站花墻》中有大段的應山腔的演唱,屬于楚劇小調系列,輕快、活潑、旋律優美、給人以愉悅感覺,演員可通過呼吸的控制加重部分詞語的音腔調動,抑或在尾音處加強顫音來體現個人演唱的風格,加強觀眾的印象,進而在群眾對自身表演熟悉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個人風格[1]。
(二)“念”中的技巧性展現
“念”,即為戲曲中的念白。念白的存在能有效補充角色唱段互動之間的空白銜接,在部分場景中,念白獨特的節奏更能豐滿角色的形象,體現人物的性格。部分戲曲的念白部分包含當地方言的腔調,不但能使當地人在聆聽的過程中產生親切感,且能在文化傳輸過程中加強戲曲本身的標簽化,使觀眾聯系地域特點加強對其的印象。演員在表演中展現此類技藝時,應保證吐字清晰,聲亮氣足。同時也應結合情節和唱詞,將人物的情緒和性格特點進行融合展示。如在原創楚劇《楚劇大師沈云陔》中我扮演沈云陔的小兒子三伢,有一段念白神態和動作的結合,將一個小孩吃苦、受累、被生活所逼那種無奈狀態盡數展現,臺下觀眾也能隨演員生動的表演產生共鳴,并沉浸在劇情之中。
(三)“做”中的技巧性展現
“做”,即為戲劇中的動作。在戲曲中表現中,最能具象表現技巧性的即為戲曲中各項動作的表演。傳統戲曲“五法”中包括的手、眼、身、法、步均為演員技巧累積和展現的要點。其中擁有演員對細枝末節的捕捉,亦有令人驚嘆的獨門絕活。提到絕活類表演動作展示,如在楚劇《失子驚瘋》中巡兒一幕為例,演員扮演母親從上場到臺中,細微的瘋魔狀態和適度夸張的表演、面部表情對自身角色的處境、心情等方面進行具象的展現,才能把母親失去兒子的痛苦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此番操作不但考驗演員對“做”類技藝的技巧性的掌控,更要求演員在以表演形式為主,進行細致入微的情緒演繹。能進行全面的“做”技掌控,才是觀眾對演員進行相關能力技巧性評判的基礎準則。
(四)“打”中的技巧性展現
“打”,即為戲劇中的打戲。在諸多技藝展示中,戲曲的打戲具有極強的形式性。其中諸多的技巧均是以戲曲主體進行相關設立的,如“把子功”和“毯子功”,前者涉及諸多道具–刀槍劍戟,后者則設計演員對自身的各項武打動作的掌控有極高的要求。如在優秀楚劇折子戲《斷橋》的打戲中,首先需要展現一種激烈的狀態,期間許仙、白娘子、小青三人通過來回躲閃中肢體動作,展現其懼怕與愧疚交加的心境。并在而后的翻身落地,和向前蹭行的過程中運用撲、翻、抖等技巧,與身后的演員進行互動。期間,演員除了要做到動作的精準把控外,還要注重整體推進的節奏和對手的配合。演繹不同人物時,演員應注重秉持不同的打戲風格。盡管在打斗期間基本處于躲閃避讓的狀態,但動機不同,最終引發的行動亦會不同。
四、結論
總的來說,在戲曲表演中,演員可通過富有技巧性的演繹進行人物情緒的展現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為實現此點,相關從業者應加強對戲曲表演技巧性的內涵的了解,并在學習和演出的過程中加強戲曲唱、念、做、打各方面的技藝經驗的積累,進而不斷突破自身業務水平,以自身在行業中長期健康的發展為前提,有效推進傳統戲曲行業的逐步壯大。
參考文獻:
[1]楊陽.淺談戲曲表演技巧及意境的營造探索[J].戲劇之家,2019(33):32.
作者簡介:王利華(1983.09.13),女,漢族,湖北省武漢市,國家三級演員,戲曲、楚劇花旦演員,武漢市新洲區楚劇團,研究方向為戲曲表演、楚劇表演基本常識、戲曲演員發聲探究、戲曲表演技巧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