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茹軒
摘要:芭蕾基訓是芭蕾基本功訓練的簡稱,是芭蕾教學體系中的一門主課,也是舞蹈專業學生接觸舞蹈領域的“第一門基礎課”,在舞蹈訓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芭蕾基訓主要遵循“開、繃、直、立”的審美特征,是一套集科學、系統、規范于一體的科學訓練體系。芭蕾基訓主要分為“把上動作”和“把下動作”兩大部分?!鞍焉蟿幼鳌笔前爬倩栔胁豢苫蛉钡牟糠?,有利于舒展舞者的骨骼、經絡、 關節,對舞者的柔韌性、協調性以及穩定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把下動作”的基礎。而“把下動作”又是“把下動作”的升華,是對能力、穩定性以及軟開度的提升。舞者想達到更高超的芭蕾技術技巧,就必須進行“把下動作”訓練。本文將從芭蕾基訓“把上動作”與“把下動作”的聯系出發,探究其內在關系,從而更好地推進芭蕾基訓在課堂實踐教學中的發展。
關鍵詞:芭蕾基訓;科學;把上動作;把下動作;聯系
一、芭蕾基訓的概念
芭蕾基訓是一門基本能力訓練課程,是各類舞蹈訓練的基礎。芭蕾基訓遵循芭蕾“開、繃、直、立”的審美原則,是一套完整的基本功訓練體系,具有規范性、系統性、科學性特點。它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順應人體的結構、功能與特點上。比如長期受芭蕾基訓訓練的舞者能夠拉長身體肌肉線條,塑造出修長、挺拔、優美的身體形態,而且能在各種旋轉、彈跳、控制等技術技巧動作上具有較大優勢。芭蕾基訓教學內容通常分為“把上動作”訓練與“把下動作”訓練,其內容是科學而系統的,動作難度由簡到難,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從地面到空中、從原地到移動、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一個訓練過程。長期合理、系統、科學的訓練,不僅提高舞者肌肉素質,更能夠全面提高舞者綜合能力,為舞者舞蹈表演和高超的技術技巧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芭蕾基訓把上部分
芭蕾基訓把上部分訓練是指在雙手或單手扶把桿的狀態下,通過擦地、蹲、小踢腿和控制等的訓練,在訓練能力、直立、穩定性與中心移動的同時使人的內心節奏與體態相融合,準確把握形體動作與節奏的配合,展示出完美的形體語言。芭蕾基訓把上部分訓練能夠有效發展腿部、身體各部位的柔韌性、力量和平衡能力,借助把桿進行單一動作練習,使身體肌肉能力在得到提高的同時,鍛煉開度、柔軟度、直立,以及身體各部位協調和移動重心的能力,要求人體和把桿保持適當的距離,身體保持“直立”和規范,這樣才能使動作發揮到最佳狀態。
(一)把上動作
芭蕾基訓中的“把上動作”主要劃分為三大部分,即“Battement”“Plie”“Rond de jambe”。
1.“Battement”部分
把上“battement”部分是芭蕾基訓的基礎和根基,是鍛煉舞者身體“開、繃、直、立”的前提和基礎?!癰attement”意為“拍打”,是動力腿向前、旁或后所做動作的總稱?!癰attement”又分為“battement tendu”“battement soutenu”“battement tendu jete”“battement fondu”“battement frappe”等。
以“battement tendu”一位tendu為例。tendu原意指繃直、延長,它是扶把練習的第一個訓練動作。一位tendu是身體正面向把桿,雙腳一位站姿,雙手扶把的tendu動作。其要求主要在于動力腳向外擦出時,身體依舊保持直立,身體重心不能偏移,腿部始終保持收緊的狀態。動力腳在收回時,腿部肌肉不能松懈,胯部始終與把桿保持平行。一位tendu的練習,不僅是對腿部、腳部能力的初步訓練,更是為之后把下動作訓練奠定基礎。
2.“Plie”部分
把上“plie”部分主要是對舞者腿部肌肉能力和后背控制能力的訓練,它的練習有利于提升身體膝關節、髖關節的柔初性、身體靈活性和平衡能力?!皃lie”意為蹲、屈膝。指曲膝下蹲的動作。把上“plie”部分又分為“Demi plie”“Grand plie”。
以“Grand plie”為例。其要求下蹲時,腳跟被動離地,力求跟腱最大限度的壓長;起來時,腳跟要主動踩地,再站立,膝蓋要控制,切忌下蹲、直立時雙膝往回劃圈。正確科學的“plie”練習,不僅對肌肉的彈力和控制力得以充分的鍛煉,更能為之后把下部分的跳躍類、旋轉類技巧奠定良好的基礎。
3.“Rond de jambe”部分
把上“Rond de jambe”主要訓練腳踝踩部和腳背的柔韌性和靈活性。“Rond de jambe”意為劃圓圈。指腳或腿在地面或空中所做的向里或向外的環動?!癛ond de jambe”部分又分為“Rond de jambe a terre”“Rond de jambe en Iair”“Rond rond de jambe jete”。
把上“Rond de jambe en Iair”為例。其為空中單腿劃圈。往外劃,雙手扶把,動作腿旁45°準備,動作腳尖直接繞至支撐腿小腿處,動作腳跟帶著小腿往前劃半個圓,動作腳背帶著小腿往正旁方向推直。要求無論正劃還是往回劃,都必須劃前半圈?!癛ond de jambe”練習使舞者腿部的外開得到鍛煉,同時提高了身體各部位控制能力及小腿靈活度。
(二)把上訓練在芭蕾基訓中的重要性
把上訓練是芭蕾基訓課堂中的基礎和前提,其內容和順序是科學而且系統的。初學者通過把上由簡到難,由單一動作到把上基訓組合的訓練,不斷探索找到人體“直立”的感覺,鍛煉了主力腿直立,腰背部挺拔,踝關節、胯關節能力和身體靈活性和柔軟度,加強舞者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同時矯正和改善舞者身體姿態,也為之后的把下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芭蕾基訓把下部分
在芭蕾基訓課堂中,如果說“把上動作”是基礎,那么“把下部分”就是“把上動作”訓練的提高,是把上訓練的延伸和發展,如果把上訓練所沒暴露出的問題,那么把下訓練就是一個很好的檢測機會。通過把下訓練的檢測和訓練,很容易就能看出來之前的把上訓練是否到位和規范。在課堂中,把下部分練習要有步驟,應有易到難,和把上部分一樣,循序漸進,先做把下基礎練習,等能力增強身體素質逐漸適應,再提高難度從而達到訓練效果。
(一)把下動作
芭蕾基訓把下訓練主要分為:腿腳與手臂的組合訓練,如“Temps lie”;扶把動作至中間練習,可以將所有把上做的動作到把下進行練習;舞姿,如在“Efface”“Croise”“Ecarte”“Arabesque”“Attitude”上做的舞姿;舞步、連接與輔助動作,如“Pas balance”“Pas de bourree”“Pas de basque”“Pas coupe”“Pas chasse”“Degage”等;轉身與旋轉,如“Tour lent”“Fouette”“Renverse”“grand pirouette”等;跳躍,如“Pas saute”“Pas jete”“Sissonne tombe”“Temps leve”等;把下部分“Port de bras”,培養舞者的頭、眼、手、腳與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表現力;足尖,如“Suivi”“Pas echappe”“Sissonne simple”等。
把下舞姿訓練“Attitude”為例,“Attitude”是古典芭蕾舞姿之一,愿意為姿勢、姿態。根據古羅馬商業神墨丘利的雕像而設計的,動作腿彎曲的舞姿。要求在把下場地中,面對8點方向,右腳前五位,手一位,頭轉外45°,右前腳舔、撓至“sur le cou-de-pied”位置,同時雙手二位,隨后動作膝蓋帶著上提至支撐腿的前膝蓋窩處,動作腳跟帶著小腿往正前方向端出,同時雙手打開五位形成前“attitude”舞姿。在做此動作時,要求前“attitude”是腳跟、小腿端起找天花板,而膝蓋下壓著找地面;后“attitude”是膝蓋往上掰,大腿根往上掰著使勁。此時支撐腿這邊要立跨。鍛煉主力腿穩定性、腿部外開程度以及全身挺拔直立的感覺,因此在做“attitude”時離不開把上的基礎訓練。
(二)把下訓練在芭蕾基訓中的重要性
把下訓練是整體訓練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芭蕾基訓訓練中發展和檢驗的重要部分。它是提升舞者綜合能力的關鍵,把下動作的練習是依附于把上練習的,只有在扶上練習對舞者的各種能力進行初步訓練后,中間動作的訓練才能夠進一步加深舞者的綜合能力和舞者的表現力,鍛煉人體的穩定性,加強后背及整體能力,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和穩定性以及中間調度的能力,使大舞姿的動作得到鍛煉。
四、芭蕾基訓把上動作與把下動作的聯系
(一)把上動作是把下動作的基礎
在課堂中,首先會進行“把上動作”訓練,從單一動作到組合編排,從“battement”到“Grand jete”。“把上動作”訓練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幫助舞者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不斷調整重心和身體“直立”感,鍛煉身體的穩定性,同時鍛煉開度、軟度、直立以及身體、頭部、手與腳的協調配合的能力,所以在扶把訓練時,人體和把桿要保持相應的距離,這樣才能使動作得到完整、完美的發揮。扶把動作是對舞者能力的基礎訓練,是對穩定性、動作規范性以及身體綜合能力的提升和鞏固。目的是要求舞者在嚴格遵守規范性的前提下,通過扶把動作的練習將腿部能力、腳部能力以及核心力量進行基礎性的有效的訓練,為把下訓練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把下動作是把上動作的提升
舞者最終要將肢體語言呈現在舞臺上,“把上動作”是“把下動作”的基礎,那么“把下動作”是“把上動作”的升華。以“battement frappe”為例,把上“battement frappe”訓練主要鍛煉小腿與腳部的靈活、敏捷,通過力度和速度加強退步整體肌肉能力。把下“battement frappe”在快速彈出的同時,舞者需要準確找到穩住自身重心的點,高質量地完成動作,對舞者背部控制能力以及穩定性的訓練具有很好的強化作用?!鞍严聞幼鳌钡木毩暿窃凇鞍焉蟿幼鳌睂ξ枵吒鞣矫婺芰M行初步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舞者的綜合能力,為舞者在表演中展示高難度技術技巧動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的扶把練習和科學的訓練順序能夠提升舞者綜合素質能力,在遵循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和芭蕾“開、繃、直、立”的審美原則后,“把下動作”訓練則是提升和升華,是對把上訓練的重要查漏補缺的機會,用于修正和補充訓練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舞者只有通過“把下動作”的不斷練習和修正,才能加深對腿部能力、腳部能力以及核心力量的整體訓練。只有在把下訓練中不斷升華和提高舞者的舞姿舞韻,技巧能力和情感,才能使舞者更好地展示在舞臺上。
五、結論
在課堂訓練中,“把上動作”與“把下動作”同等重要?!鞍焉蟿幼鳌敝饕柧毼枵呒∪馐站o度、外開度、柔軟度和肢體協調能力,是集力量、穩定和柔韌為一體的綜合訓練,是“把下動作”練習的基礎和根基?!鞍严聞幼鳌敝饕柧毢诵闹卸文芰?、跳躍旋轉能力和舞姿情感的綜合表現,能讓舞者腿部、腳部的力量和爆發力以及膝關節的柔韌性進一步得到訓練,讓舞者在一些大舞姿動作中輕盈地展示技術技巧和優美的舞姿。把上訓練是把下訓練的基礎,把下訓練是把上訓練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在芭蕾基訓課堂中缺一不可。舞臺上優美的舞姿、高超的技巧離不開芭蕾基訓課上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提高。由簡到難,由而單一動作到編排組合的訓練,只有堅持芭蕾基訓系統科學的訓練方法,把上與把下訓練的完美融合,才能使舞者在舞臺上展示出優雅漂亮的舞姿。
參考文獻:
[1]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學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2]蒙小燕.芭蕾舞教學法[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3]龐志娟.論把上練習的舞蹈動作特點[N].集寧師專學報,2005.
[4]溫柔.科學理論方法的融入與舞蹈訓練體系的拓展——關于舞蹈輔助訓練的探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06):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