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文
摘要:作為一種發源已久的藝術,音樂可以說是一種表達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方式。在幼兒時期,音樂基礎教育尤為重要。教師的音樂素養不僅影響著教學質量同時關系到幼兒園教學的整體環境。以下是基于這個問題的簡要討論。
關鍵詞:幼兒教師;音樂素養
一、幼兒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與教師音樂技能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一)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兒教育中,音樂教學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兒童處于接受音樂的階段,培養樂感尤為重要,讓兒童知道什么叫“音樂”,音樂有什么樣的情感,并形成對音樂的興趣是關鍵,也就是說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培養提升幼兒個感知能力促進其身心發展。
同時根據幼兒教育五大目標的要求,我們可以發現幼兒教育更加注重基礎的養成和性格的建立,這樣通過音樂手段就可以更好地實現我們所希望達成的教學目的。
(二)教師音樂技能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幼兒期既是人聽力思維養成、建立的關鍵時期,又是一個人性格思維建立的重要時期。正如一首好聽的音樂可以讓人心情舒暢一般,良好的音樂教育所教導出來的孩子會具有良好的情緒表達、接受能力,并且可以通過音樂這一媒介更好的排解或抒發自己的感情。
在幼兒教育過程當中,我們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幼兒教育的五大領域,分別是:健康目標、語言目標、社會目標、科學目標、藝術目標。通過使用音樂教學手段,可以在實現知識教學的同時實現對于習慣、性格的養成教育。而教師所具有的音樂技能水平就會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學的水平進而影響到幼兒園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現階段幼兒教師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整體不夠重視
由于家長和學生或者部分學校對于音樂教育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的認知還不夠充分,所以導致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進而反映為資源分配不均勻或對于音樂教師的要求不夠嚴格。成了音樂教育現存和繼續發展的問題。
(二)教育方法的單一
現在由于音樂老師的技能不足所以導致上課教學的手段單一,只是簡單的停留在教幼兒們唱歌的階段并沒有上升到音樂學習鑒賞的層面,既降低了音樂教育對于幼兒性格建成的作用同時也抑制了幼兒對于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三)缺乏良好的信息交互
一個好的教學環境,師生之間的信息交互是很重要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交互才能通過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制定相對的教學模式。而幼兒的表達自身需求的能力還沒有完善,他們無法很好地主動告知老師他的情況,這樣就需要老師做一定的引導。但是現在的教學大多是填鴨式的教學,缺乏了對于學生情緒的調動,更加抑制了學生的表達欲望。
三、幼兒音樂教師需具備的主要音樂素養
(一)充沛的樂理知識
既然是學習音樂,那就不應該也不可能是簡單地讓孩子們學習唱歌,應該是從樂理和發音出發,告訴他們音樂是什么,從整體開始講起。如果一味地教孩子們唱歌的話,孩子們就沒有辦法了解音樂作為一個表達自身情緒媒介的運作原理。而這樣就需要老師具有良好的樂理知識,從樂曲、樂器、音樂家等等這些基礎的構成音樂這項藝術的基本開始講起,使得孩子們對這項藝術有一種全面的認識,而不是覺得音樂就是唱歌而已。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考慮到幼兒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運用他們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講解知識,這就更加需要教師對樂理知識達到融會貫通,在自己十分了解的基礎上為幼兒轉變為他們可以理解的知識向他們進行表達。
(二)良好的發音聽辨能力
雖然基本概念在幼兒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但主流的、最有用的方法還是通過歌唱來引導或感受音樂表達的過程,從而通過自身的體驗對音樂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對于教師來說,擁有良好的發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每個音的發音方式和發音位置都不一樣。而孩子們沒有經過任何訓練,這些技能基本無法掌握,同時孩子們也會養成不好的發音習慣,可能還會傷害到自己。因此,在兒童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發音辨別能力,這樣才能在兒童自己唱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有效的糾正錯誤,從而更好地學習音樂藝術。
(三)優良的音樂技能
幼兒教師引導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一定會帶領孩子們進行唱歌的教學,這樣就需要教師擁有熟練地樂器演奏能力,使得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接觸到精準的旋律和養成良好的節奏把握能力。同時教師需要有良好的唱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從基礎教起,教會幼兒音樂的構成和基本,告訴他們基本的讀譜識譜能力,從根本學起,為將來更高層次的額音樂學習打好基礎。
(四)強大的音樂表現力
音樂是一種語言,他用來表現情緒,而良好的音樂表現力將會使得音樂所展示出來的情感更加明顯和充沛,從事使得幼兒更好地吸收和讀取。同時還可以更好的養成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并且給予他們更好的美的體驗。
(五)良好的教育表達能力
幼兒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學校教育,我們教學的對象是三到五歲的幼兒,他們對于世界甚至于對于學習這件事情的認知還是不完整的。所以在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我們一方面需要更加的耐心,理解他們沒有完整的認知理解能力,同時我們還需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教學技巧,從而選擇并且制定適合于他們的教學方案,達到我們想要的教學目的。
四、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
(一)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
在日常的工作教學中也需要不斷地充沛自身對于教學方法的研究,從而使用更高效、更豐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幼兒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并且可以使用更輕松更愉快的方式學習音樂,增強其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養成更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教師通過更多、更先進的教學手段的學習,不僅可以增進教學質量,同時可以使得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最新的教學綱領相契合,從而達到運用最合理的方式教授最需要的知識。并且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在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同時,做到對于孩子性格的良好啟蒙和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幼兒園整體的教學水平。
(二)對于音樂基礎知識的完善和鉆研
幼兒音樂教學是培養幼兒感知能力和體會事物美好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了使音樂教學能夠達成它應有的效果,教師對于音樂基本知識的熟悉掌握程度一定要非常的高。這里的高不僅指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同時還指對于這些基本知識的研究程度,只有做到了充分的掌握,才能有自己的方式,適合幼兒的方式講述出來,使得他們對于音樂的基本知識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學習。所以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視對于基礎知識的鉆研,從而使得自身有一套對于基礎知識教學的理念和要領,例如經典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等,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完善對幼兒的音樂基礎教育。
(三)豐富自身的音樂技能知識儲備
幼兒教學中我們通常會使用兒歌教學,通過選擇兒歌進行教學。可以讓幼兒們很輕易地明白音樂的魅力,通過他們對于這種經典兒歌的掌握,從而達到學習音樂的過程。因為經典的兒歌雖然很簡單,但是其中蘊藏的音樂知識卻很豐富,這就需要老師具有一定的歌曲儲備量和對于兒歌的篩選能力,通過教師自身對于兒歌的了解掌握,選取當下最合適的兒歌進行教學,從而達到通過簡單兒歌講述不簡單的音樂知識的目的。同時我們還可以輔以經典曲目的鑒賞,通過感受那些經典曲目中優美的旋律;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共通的語言,它其中包含的情感、內涵也可以通過簡單的聽覺輸送到幼兒的腦海之中。同時通過經典曲目的欣賞,幼兒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加自身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這樣不光是音樂,幼兒對于美的認知也將會建設得更加全面和健康,從而達到幼兒教育中對于藝術感知目的的這一教學要求。這都需要教師不斷地充沛自身的音樂儲備,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四)音樂技能的不斷鍛煉
在幼兒音樂教育過程當中,教師通過對于自身音樂技能的精進,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接觸到更加優美的旋律體會到豐富的節奏律動從而提高他們音樂鑒賞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完善自身的發音、辨音技巧,以達到更好的教育幼兒的目的,使他們的發音能力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提升自身的鋼琴技能、歌曲彈唱技能及編配技能并在日常教學中根據所需進行輔助教學,并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交流與學習,另一方面幼兒園也可組織針對性的技能比賽以促進教師學習音樂技能的積極性。
(五)尊重理解幼兒
幼兒畢竟處在一個萌芽的階段,很多方面的成長都還不夠健全,所以教師一定要具有理解他們行為、尊重他們行為的心理模式。從而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明白他們想要的是什么。通過建立良好的音樂教學理念,杜絕敷衍和隨意的教學思想,高質量要求自己在全方位完善自身音樂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我們所需要的教學工作。
五、結束語
我們根據幼兒音樂教育對于音樂老師音樂素養的需求分析,從而找到的多種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實現的既可以改善教學質量又可以增進老師音樂素養的方式方法。通過對這些方式方法的掌握與運用,我們將獲得更加優質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師資。
參考文獻:
[1]周蓓.幼兒園教師多元音樂文化素養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23):124-125.
[2]萬凌艷.探究教師的音樂素養對幼兒音樂啟蒙的影響[J].音樂時空,2019(18):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