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版畫藝術教學期間,對版畫語言進行講解時,還應該對其材料所具有的表現特性予以高度重視,借此提升版畫教學水平,促使傳統版畫能夠在媒介環境下所新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版畫教學;材料;技法;新現象;反思
對于版畫教學而言,到底是遵循傳統,又或是全面貫徹新材料與新技法,均是當代版畫教學工作中必須妥善應對的問題之一。對版畫教學期間的材料和技法的改變進行深入研究,其主要目的不單單是能否拓寬語言材料,更為重要的是怎樣更好的應用新材料以及新舊法。
一、現代科技發展促進了版畫教學新材料和新技法的運用
在以往的版畫教學工作中,主要包含木版畫、石版畫以及銅版畫三種教學門類。在現代科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版畫教學工作中能夠應用的新材料隨之增加,促使各種新形勢的版畫隨之出現,而新技法同樣展現在以往版畫教學工作中。絲網版畫的興起時間較短,而這一版畫類型也正式現代科技發展的新產物。通常絲網版畫的創作措施往往是依托于感光曝光原理所實現的。當代版畫教學工作中表明必須擁有適當的教學設備以及光學理論指導當作前提。在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創作是以絲網版畫為主。可以說,隨著絲網版畫語言的一經出現為世界當代藝術帶來了巨大沖擊。在時代迅速發展的現況下,這一版畫材料同樣隨之發展。以往印制絲網版畫多會借助油性顏料所完成,而現代版畫教學工作中基本上是借助水性顏料所完成的。因為水性顏色主要利用水進行調和,以此得到和油性顏料有所差異的透明效果,展現出水彩色到。與此同時,現代科技發展促進了傳統版畫的變革。對于石版畫來講,教學單位現如今基本上無法提供教學研究的石材,若是缺少體態材料,那么石板版畫便無法得以普及與傳承,在此現況下PS版就此出現。通過長期版畫教學后,這一技法愈發成熟,促使PS版已經代替了傳統的石版畫,而這也為版畫教學工作帶來許多挑戰。現如今,數碼圖像曝光技術在現代PS版畫中應用的較為廣泛,甚至有時已經無法準確地區分作品到底是版畫或是攝影。
二、版畫教學中新材料和新技法的發展
在新材料與新技法廣泛應用的環境下,當代木版畫教學發生了許多改變,就現如今的木刻版畫中應用的人造板材而言,首先,便打破了天然板材對于作品尺寸的制約,我們能夠靈活的按照作品創作需求,對畫幅大小進行調整,以此為版畫教學注入新的生機,促使學生可以更自由的展現出創作技法的優勢與價值。然后,人造板材作為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新產物,可其板材性質和天然板材相比更為可靠均勻,存在一定的可預見性。傳統版畫創作時所運用的每一塊板材都具有紋理差異、硬度不同等多種特性,促使版畫教學活動中預計教學成果,這樣會便不能確保教學方案的科學性。而人造板材的一經出現與應用便很好地改善了這一問題。雖然人造板材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依舊會為版畫教學工作帶來許多問題,比如,當代版畫教學工作以以往相比更為刻板,靈動性有所欠缺,因此,在當代版畫教學工作中必須一起添加適量傳統材料的應用,來改善這一缺陷。
在當代版畫教學工作中,以往的銅版畫技法同樣有所發展。在以前的版畫教學工作中,往往會借助銅板刻制材料進行相關工作,該材料具有硬度高與耐腐蝕性強等多種特性,可以創作出十分精細的版畫。然而因為受到版畫技法的制約,通常不能在指定的教學時間內做好預期的教學工作。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傳統版畫教學無法在所有學校中所推廣,并且這同樣是銅版畫無法在國內不斷發展的主要誘因。當代銅版畫新材料的合理應用便改善了這一問題。現如今,在版畫教學工作中往往會借助鋅板、鋁板等一系列材料進行創作,這一系列材料所具有的特性能夠很好地改善以往創造時間久的問題。鋅板制版就板材硬度而言和同伴相比沒有太大差異,然而借助硝酸腐蝕以后可以很好地提升速度,以此提升版畫教學效率。并且這一特性同樣可以很直觀的呈現出版畫腐蝕機理狀態,促使銅版畫表現技法能夠得以拓展。而鋁板的應用同樣可以改善銅板硬度過高的問題,促使學生刻制更為簡便,降低了銅版畫教學難度。由于鋁板羊肚較低,刻畫出的線條和以往的銅板相比較為粗放,而這也成了鋁板版畫作品獨有的技法語言。
在版畫教學中積極應用新材料,推動新技法發展,勢必會讓版畫語言和傳統層面上的版畫在審美層次上出現改變。這種變化勢必會讓大眾對版畫語言存在的關鍵性與重要性產生一定的質疑。在當代版畫教學工作中,若是缺少適宜的教學指導方向,一定會對版畫日后的存在形式產生不利影響和制約,促使版畫語言美感有所欠缺。因此,就必須對當代版畫教學期間的材料和技法的基礎是集成與促進版畫發展進行深入反思,讓版畫這一傳統藝術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陳小克.當代版畫教學中材料與技法新現象的反思[J].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6):130-132.
[2]余曼.脫膠版畫技法在版畫教學中的拓展研究[J].西北美術,2019(1):58-61.
[3]杜怡蒙.探析綜合材料版畫藝術創作與教學的問題[J].美術文獻,2019(2):67-68.
作者簡介:徐樂宇(1976-),女,中學一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大慶市景園中學,美術教研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