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解剖學課程讓我們了解身體結構,掌握不同部位的運動規律,本文將從研究人體器官和結構在舞蹈表演和訓練中其形態構造和功能關系入手,探討學習舞蹈解剖學的目的。
關鍵詞:舞蹈解剖學;運動;人體;關節
舞蹈是一種運動技能,它體現了力與美的結合,既能給人以力量的震撼,又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舞蹈體現著身體平衡的把握、肌肉收縮的控制以及動作的優美性和節奏的規律性。
一、舞蹈解剖學是舞蹈理論基礎知識
舞蹈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舞蹈理論基礎課程,舞蹈解剖學通過對解剖學、運動層面和肌肉功能的描述,強調來身體的重要性。條理明晰地講解了由身體中心向外部展開練習的方法。重點解決脊柱直立和定位問題——所以舞蹈動作的起點,涉及脊柱生理彎曲和所有脊柱運動要點。其目的是增強練習者對肌肉關注的意識,以及為了在直立中更好地發揮脊柱肌肉所起的支撐作用。強調了在各種運動中呼吸的細節問題,目的在于提高上身運動的質量并減少上身的緊張感。詳細講解了舞蹈運動中核心肌肉組織的作用,以及增強核心肌肉力量的練習要點。特別是腰方肌、髂腰肌與同層腹肌的協同作用,可提升脊柱的穩定性。分析了肩部和臂部的肌肉組織結構,目的是幫助練習者改進手、腰的練習方法,提升舞蹈技能。
二、更好地了解身體各部位并運用于舞蹈中
《舞蹈解剖學》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并掌握更多提高舞蹈技能的有效方法,以便能夠通過對諸多肌肉收縮及其所產生動作的準確理解,來提高訓練效率。例如,就把桿來說,它與身體中心每個動作的結合都必須有一個特定的目的,桿上動作不僅僅包括一系列起蹲和擦地,還包括對身體的協調。技巧課應強調協調能力和加強關節肌肉力量,最重要的是需要了解肌肉的功能,因為肌肉能促使多種多樣的舞蹈動作相互協調。例如,關節伸展依賴肌肉收縮,如果不確定關節伸展是由哪些肌肉產生的,就不能有效地進行動作的結合,將會一直過度地錯誤使用肌肉;最后產生的結果,要么是造成肌肉堆積,要么是因為對肌肉的過度的錯誤地使用而造成肌肉損傷。所以就要對骨、關節和骨骼有一個基本對認知。它們是促使身體運動的基本要素,在它們的作用下,身體能奇妙地體現出練習者的力量并傳達舞蹈信息。因此,只有了解了如何組織身體的基礎構件要素,我們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運用好自己的身體參與到舞蹈運動、舞蹈訓練以及舞臺表演。
三、舞蹈解剖學對舞蹈技能學習的重要性
舞蹈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不同年齡階段學習舞蹈技能的方法和要求都是不一樣的。舞蹈技能學習首先需要加強舞蹈者的身體素質,就是指力量素質(爆發力訓練)、柔軟素質(軟度練習)、協調素質(身體協調能力)、靈敏素質、耐力素質這五大素質。舞蹈技能的學習還有幾點很重要,那就是——核心、脊柱、腿、踝關節和腳。核心是人體的基礎,舞蹈的所有動作都是從其中產生的。堅實的基礎有助于增強體態意識及脊柱的穩定性。舞蹈中最基本的動作之一是蹲,但無論是平行蹲、內蹲還是外蹲,都要求協調呼吸與核心力量。跳躍時需要伸展脊柱,核心肌肉必須可以支撐并保護脊柱。旋轉、跳躍、踮腳、半腳尖和屈膝,這些動作是所有舞蹈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任何舞蹈風格在不同時刻都有雙腿協調動作,以及內旋外旋動作。因此,了解骨盆和腿部任何協調動作有利于提高舞蹈技能。綜上所述,我們要充分了解身體的各個方面:脊柱、核心、腿、肩部以及手臂、肋骨與呼吸、骨盆和髖關節、踝關節和腳,才能更好地運用身體各個部位到舞蹈動作中,使舞蹈動作流暢優美、富有力量感。
四、有利于舞蹈創傷防護
舞蹈是身體的運動,在運動中多多少少會對身體肌肉以及關節各方面造成一些損傷。舞蹈解剖學在舞蹈運動創傷中起到重要的防護作用。我們通過舞蹈解剖學了解到了舞者身體的機構以及機能,了解了各部位肌肉的特性,關節的運動情況。學會了在舞蹈訓練中保護自己的身體各部位不受傷。比如:當你做反向支撐時,要注意不能過度伸展肘、膝關節,保持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等長收縮,以避免過度使用肘關節韌帶;舞蹈運動損傷應該引起舞者們的高度重視,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科學地安排運動量,因為人的運動量是有一定極限的,運動量極限是指人的運動強度乘以運動時間所能承受的限度。持續超出運動量極限,人體就會出現傷害前兆,它是生理正常狀態結束、病理狀態的開始。
根據以上我們從舞蹈解剖學是舞蹈理論基礎知識、更好了解身體各部位并運用于舞蹈中、舞蹈解剖學對舞蹈技能學習的重要性和舞蹈解剖學有利于舞蹈創傷防護四個方面論述了學習舞蹈解剖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繆進昌.運動解剖學[M].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2010.
[2]雅基·格林·哈斯.舞蹈解剖學[M].河南科學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黃博雅(2000.10-),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大專,四川電影電視學院,主要從事舞蹈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