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背景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是涉及社會發展的全方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的整體性工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須要非常重視在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藝術創新發展問題,不斷創新思路、內容、形式,推動群眾文化藝術工作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群眾文化;藝術創新;發展
一、針對文化宣傳信息傳播機制進行創新
群眾文化藝術普及追求覆蓋面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普及”目的。新形勢下,文化館應當針對文化宣傳信息傳播機制進行創新,以受眾面廣、節約資源、方便快捷為目標優化、創新文化宣傳信息傳播機制。而網絡技術的介入能夠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如微信文化知識傳播、網站數字資源服務、遠程教育培訓等。即使在不出門的情況下,群眾也能通過登錄文化網站的方式收集、處理資料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文章獲取有關于展演、藝術培訓、展示展覽、藝術知識等訊息。
除此之外,工作人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邀請知名度較大的主流媒體進行采訪報道,通過這些方式提升群眾文化藝術普及工作時效性與針對性,促進當地文化影響力的提升。通過網絡這條途徑進行宣傳,加強文化館與門戶網站合作,將信息技術信息傳播快捷、資源共享等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還可以利用諸如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對信息傳播平臺進行拓展。
二、培育與塑造群眾文化藝術品牌
高度重視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建設,著力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品牌培育與塑造的主要途徑:一是圍繞特色塑造品牌;二是挖掘內涵提升品牌;三是豐富載體打響品牌;四是加強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同時,要不斷創新運營模式,搭建發展平臺,創新開發手段,打造文化精品,創新體制機制,強化人才支撐。品牌有很多種類,按知名度和輻射區域可劃分為地區品牌、國內品牌;按品牌來源可劃分為自有品牌、外來品牌、組合品牌;按生命周期可分為短期品牌、長期品牌;按原創性與延伸性可分為母品牌、子品牌;按特性可劃分為個人品牌、產品品牌、國家品牌、國際品牌等。僅從商業產品品牌發展的歷程而言,世界品牌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874—1929年,這時期是品牌管理的興起階段;第二個階段是1930—1945年,品牌經理出現階段;第三個階段是1946—1985年,這時期是品牌研究與管理方式成熟的階段;第四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品牌整合管理方式階段。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形成一般經歷了品牌創建、品牌展示、品牌評價、品牌延伸等發展階段。品牌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是人民群眾長期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經久不衰,擁有一定知名度與發展潛力的品牌。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形成需要有先進的思想理念、較高的文化活動水平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與協調。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包括了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內容與活動風格等要素;品牌節目是維系一個群眾文化活動的關鍵要素,沒有杰出的品牌節目設計和精彩的內容創作,就不可能有優秀的品牌,而品牌包裝設計與品牌建設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品牌的塑造是一項系統工程,反映品牌塑造的指標應該是明確的、可量化的、可完成的、現實的和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對于品牌生存的環境,可以從政治、經濟、社會與科技環境等方面加以分析。
三、借助旅游業發展民族民間文化藝術
旅游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逐漸成為備受人們青睞、推崇的娛樂和休閑方式。以城市居民為主的現代人對旅游需求在不斷提升。通過對人們旅游意愿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多數人喜歡旅游,除了旅游能夠放松心情,還因為旅游目的地的景觀與自己所生活的地區不同。由此可見,借助旅游業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具有可行性,而且這能夠為文化藝術傳播創造良好的環境。所以,對于那些有著豐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的地區,可以發掘旅游業的潛力,通過旅游業的傳播功能實現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讓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文化的傳承、傳播出現過度商業化問題,杜絕這類現象出現。這樣既可以有效提升當地居民收入,還能有效發展特定地區文化產業。
除此之外,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可以通過“吃”文化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各個地區都有獨特的飲食文化,這也是群眾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應當有效發掘并利用,促進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當今,群眾文化已逐漸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群眾文化藝術創新發展方向的確定和措施施行工作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郭悅.群眾文化藝術的先進性與引導性作用發揮[J].大眾文藝,2019(22):13.
[2]許海燕.探究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創意與策劃[J].中國民族博覽,2019(14):46-47.
作者簡介:劉麗麗,北京市延慶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