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基石與力量源泉。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將來要擔當起大國工匠、中國本土設計等使命,更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及其創作能力。本文分析了藝術設計類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意義,存在的問題,并從課程思政、專業教育、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探討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高職;藝術設計;大學生;文化自信
一、藝術設計類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文化自信提升到四個自信的高度,足以說明文化自信在新時代中國的重大意義,體現了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基石與力量源泉。[1]對于藝術設計類大學生而言,文化就是設計的靈魂,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將來要擔當起大國工匠、中國本土設計等使命,更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及其創作能力。自信教育要讓學生深刻認識文化自信對國家以及對設計行業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在理解文化自信內涵基礎上,能夠將文化元素整合到自己的專業實踐之中,真正筑牢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礎。
經濟社會的飛快發展,給藝術設計類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大量藝術設計類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和創新創業壓力。一方面,“國潮”涌動下傳統文化與品牌結合帶來了廣闊市場,比如巴黎時裝周的中國風等,因此社會上急需有經驗、有思想、有創意、有技能的藝術設計類專業人員;另一方面大多數高校藝術設計類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時能力素養儲備卻顯不足。這二者的矛盾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現狀有較大關系。
二、高職藝術設計類大學生文化自信方面的問題
當前高職藝術設計類大學生整體文化自信表現良好,但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中華傳統文化陌生、認同淡化,全球化的沖擊,很多學生在設計時一味追求西方理念和元素,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利用還不夠。二是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忽視。部分高職藝術類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不足、認識不高,認為所謂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唱高調、自我吹噓、自我粉飾等,文化自信的缺失而變得迷茫和空虛,責任心不強、學習動力不足。三是文化學習與專業設計成長脫節。個人專業成長中不重視文化學習,或沒有以專業成長為出發點學文化,造成文化匱乏,文化自信不強,創作不足。[2]
三、高職藝術設計學院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徑探討
(一)推進課程思政,各門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在新時代,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之初,就要把發現美、創造美、追求美,培養德技雙馨的復合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之一,不斷在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元素,輸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將專業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要素相結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更是當代藝術設計的豐富寶藏。新時代,我們要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設計創作出與現代社會相適應、與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藝術作品。在實踐教育教學中,藝術設計上應更加注重汲取中國文化元素,展現文化特色。如在雕刻中,注重把中國傳文化元素融入工藝雕刻中,并將創新、專注、精益、敬業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學當中,指導學生學習木雕工藝、傳承并發揚紅木文化雕刻藝術。服裝設計專業實踐中,要引導學生以中國文化元素為題材進行設計和創作,真正做到把文化教育與專業技能的有機融合。
(三)開展系列文化類社會實踐活動
在社會實踐方面,針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特點,可以廣泛開展一些富有藝術設計特色和時代要求的社會實踐活動。如以“古村新貌”為主題設計創作,突出傳統特色,留得鄉土人情,大膽設計創新,美化村居環境。“新時代文化墻繪創作”,在設計中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
(四)大力繁榮校園文化,創新校園文化品牌
文以化人、文能育人。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藝術類學院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文化熏陶氛圍。可以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文化社團、文化講座、文藝比賽以及外出參觀考察等,內容也要多種多樣,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企業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為學生創設才藝發展的舞臺。
參考文獻:
[1]鄧劍虹.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價值與提升路徑[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0):89-91.
[2]羅曉珍.高職院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1):63-65.
作者簡介:劉永攀(1987-),男,漢族,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生,社會工作師,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成長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