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華 王崇飛
摘 要:經過教學實踐證明,速算是提高學生數學運算能力、促進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奠基石,加強并優化速算教學是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本文首先將分析低年級數學速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隨后從抓牢基礎知識、注重科學引導和開展多樣訓練三個維度出發,分析低年級數學速算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速算教學;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速算就是在數學計算的過程中,使用計算簡便的方法,從而幫助學生計算的又準又快,大大減輕學生學習數學計算和進行數學運算的負擔,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愉快。所以低年級數學速算教學的組織與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并具備良好的計算技能和運算能力。對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應當正確認識速算教學,直面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并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狀況來探索創新的教學策略,以促進速算教學實效的提升,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低年級數學速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如今,受落后教學觀念和思想的影響,小學低年級速算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一,教師沒有正確處理好算理與算法之間的關系。過于注重計算的結果和速度,強化算法演練卻忽視了算理的推導,導致教學偏向了“重算法、輕算理”的極端;二,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將學生長期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和狀態中,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思考、探究和計算的機會,從而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的提升;三,運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直接造成速算教學的單調、枯燥和乏味,使得學生逐漸失去了對速算的興趣和動力。
二、低年級數學速算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抓牢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速算歸根結底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數學技能的優化過程,所以要解決速算教學中的問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速算能力,首先必須要抓牢數學基礎知識。具體來說,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應當注重數學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則等基礎知識教學,注意知識的生成過程,通過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分析和探索基礎知識,深入理解數學基礎知識和算理,切實掌握常用的簡便運算方法、熟記常用數據。
例如,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們經常由于基礎不牢導致在計算中出現錯誤,這些錯誤的出現不僅會降低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們速算的效率,所以,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做出了調整。首先,筆者設置基礎課程,檢驗學生們對基礎計算內容的情況,然后,筆者再針對學生們出現的問題進行專題強化,如,進位計算過程中,學生們經常出現遺漏,因此,對于學生們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筆者增大練習量,幫助學生們牢固基礎知識。這樣,筆者通過抓牢基礎知識,加深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2.注重科學引導,培養學生良好速算習慣
良好的習慣有利于消除學生在速算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錯誤、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與質量。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科學教育和正面引導,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要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使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轉變為內在動機,并不斷向著教師所鼓勵的方向發展。此外,教師還需從當前小學生速算中存在的問題,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進而使學生樹立和形成良好的速算習慣。
例如,在速算練習結束后,筆者會將學生們的速算結果進行統計,同時將學生們的錯題整理出來,針對這些錯題開展“錯題交流”班會,讓學生們從錯題中強化速算能力。另外,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對學生們進行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們快速理解知識,同時增長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這樣,筆者通過注重科學引導,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速算習慣。
3.開展多樣訓練,保持學生對速算的興趣
訓練是低年級數學速算教學的重要內容,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變革過去統一性、機械性的訓練形式,組織和開展多樣化的速算訓練,以此來使學生保持對速算的興趣和熱情。一方面,教師要確保題型的多樣化和內容的廣泛性,整個訓練中既有計算題也有判斷題、改錯題、問答題和趣味題,既包括課本知識也涵蓋現實生活;另一方面,教師要實現訓練手段的多種多樣,充分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指導學生充分調動自身各個器官投入到數學速算的過程中,讓學生保持對速算的新鮮感,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期保持,所以,筆者考慮到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的多樣化的訓練活動。開展活動的目的在于保持學生們對速算的熱情,只有長期保持學習的熱情,學生們的速算能力才能提升。這樣,筆者通過開展多樣化訓練活動,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總之,速算教學的優化關乎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是每個數學教師都應當努力奮斗的目標,需要教師以科學的觀念為指引,直面問題和不足,實現科學、創新方法的運用,以提升速算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林萍.小學數學簡算中常見錯誤原因分析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4):141.
[2]程光輝.低年級數學口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7(0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