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瑩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是保證高校教學研究順利展開,實現高校長效健康發展的經濟學管理活動,它主要包括六大模塊,即人力資源規劃、招聘、培訓開發、績效、薪酬福利和勞動關系。通過人力資源六大模塊的科學管理,高校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資源配置管理的效率與質量,提高高校的運行管理水平,進而更好地為教學與科研服務。由徐謖主編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2016年10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即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指導培訓中常用的經典教材之一,它強調了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框架的系統性和專業性,也強調了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經驗與實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并從方向、戰略、應用和操作實戰等角度進一步闡述了如何提高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總體質量和水平。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全書共有十章:第一章是緒論,介紹了高等院校的概念含義,以及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性原則與方法,從整體視角上概述了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總體框架。第二章著重介紹了高校人力資源的規劃情況,對高校人力資源規劃的內涵、作用、任務、環境、原則以及實施的內容與程序進行了全方位的闡述,列舉了高校人力資源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考量的關鍵要素。第三章至第六章站在教師的角度探討了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教師的人才引進、崗位需求、培訓發展和考核評估,以期通過提高教師能力水平來提高高校人力資源的整體水平。第七章和第八章討論了高校不同職務職級教師所應該擁有的晉升通道、薪酬福利與社會保障,為高校人力資源的管理做好激勵工作。第九章和第十章以提高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辦公效率和工作效率為目標,加快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和制度化建設,提出信息化建設在辦公效率、檔案管理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創新意義。
從當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現狀來看,高校尤為重視人力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積極轉變管理思路,強調信息化建設在高校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高校積極轉變管理思路,重視傳統人事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將信息技術手段與人力資源管理規劃結合起來,實現了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目標。具體來說,在高校建設與管理的過程中,信息化建設充分融入高校教學管理、人才培養體系與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環節當中,給各個環節的運行與管理帶來了現代化和技術化的創新驅動力,實現了理念、技術與模式上的優化升級。
第二,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做好技術與理論的科學整合,循序漸進地推動各大模塊和環節的信息化創新發展,讓每一個舉措都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為高校建設管理服務。也就是說,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需要以實踐為導向,重視信息技術的引進與應用,將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理論和信息化技術的創新升級作為依托,調整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功能,加強信息化技術與設備的實用性、靈活性和操作簡便性,讓信息化技術與設備更好地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服務。除此以外,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不同環節不應該完全獨立發展,而應該在技術、渠道與平臺的信息化架構中實現綜合性的系統化管理,讓不同的系統形成動態化的集成,增強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第三,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應當與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綜合創新變革保持一致,以整體帶動局部,以局部促進整體,共同推進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一體化發展。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一大組成部分,從整體性的角度來說,人力資源管理的技術引進、管理理念創新和規劃策略變革都應該與信息化的整體建設保持一致,從而降低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成本,提高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綜合質量;而從局部發展的特性來說,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它需要根據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規律與原則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開發與引進,從而保證信息化系統與設備的應用能夠切實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綜上所述,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推進改變了高校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規劃、招聘、培訓、薪酬福利等模塊的設計實施和優化升級提出了新的功能上和形式上的要求。從當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經驗出發,筆者認為,借助信息化的技術、渠道和平臺來建立信息化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不僅能夠在人力資源配置與管理效果上有所發展,同時也會為高校的高效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切實的依據,從而全方位地提高高校的辦學水平和管理水平。